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789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 每课一练(七)第四单元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每课一练(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西方、传统/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A.“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C.“五四”仅是探索史的一部分D.“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2.(2013无锡模拟)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1

2、919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B.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C.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D.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3.“在先进的国家,革命引起观念;在落后的国家,观念引起革命”,罗素的这一观点在中国近代开始出现是在( )A.五四运动后B.新文化运动后C.甲午战争后D.鸦片战争后4.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

3、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B.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5.(2013扬州模拟)下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是当时( )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五月廿六日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B.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C.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4、的序幕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6.(2013扬州模拟)某班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从档案库搜寻到一份对他们的研究课题很有价值的资料,这是一张1925年广州出版的商报。上载:“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老妪妇孺喜而挤观东江人民父老,谓民国以来,仅此次所见,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卫国保民之革命军。”他们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人民军队的创建B.北伐军胜利进军C.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红军的战略转移7.(2013苏州模拟)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北

5、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2013苏北四市一模)下图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9.(2013合肥模拟)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10.(2012南通二模)1

6、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订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11.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中国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

7、针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D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12.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由此报道可以看出( )A.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C.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D.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

8、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

9、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

10、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 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 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11、(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12分) 答案解析1.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可知,“五四运动”提出的现代化的问题并不是最早的,而仅仅是探索史中的一部分,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只有C。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体现的核心精神的理解。据题干提示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所说“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表达的是国人对于曹汝霖等亲日卖国贼的人神共谴的心情,这说明五四运动的主旋律爱国精神激荡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3. 【解析】选A。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属于落后的国家,因而是观念引起革命,在四个选项中,既传播了观念,又

12、引发了革命的只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故A正确。4. 【解析】选C。陈独秀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看到了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主张应联合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中主张的内容。5.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落款可分析,当时国共两党进行合作,而且是党内合作,只有A符合题意。6. 【解析】选C。抓住时间信息及“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卫国保民之革命军”。据此判断这是1925年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广东国民革命军的成立。故选C。7. 【解析】选B。抓住信息“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13、,分田分地真忙”。“龙岩上杭”是福建的地名,“分田分地”指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即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据此判断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8. 【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图示“井冈山”“瑞金”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变式备选】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解析】选D。注意题中信息:华南山区。A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得出的教训之一,1927年8月1日南昌

14、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C是在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制定的;D指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9. 【解析】选B。在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仍然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故答案选B。10. 【解析】选C。材料中体现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央仍然执行进攻大城市的方针,这是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11. 【解析】选C。注意题中

15、时间是1935年,国民党这一时期并未放弃剿共方针,故A表述错误;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是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呼吁的,故B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故D错误,排除后选C。12. 【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36年”可以看出是在国共对峙时期,此时期阶级矛盾还是主要矛盾,材料中“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说明该报道是站在国民党“剿匪”立场上立论的。13. 【解析】第(1)题主要阅读材料,结合时代特征,归纳概括;原因从国共两党的认识、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外来因素等方面归纳。第(2)题,回忆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作用等方面回答其影响。第(3)题实际回答国民大革命失

16、败留下的教训。答案:(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党内合作。(2分)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 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 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6分)(2)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4分)(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3分)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3分)14.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的道路。第

17、(1)题要求对比材料一中的两种不同的道路,从材料分析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而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提出的道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践,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最终失败。第(2)题先分清两次大的反复,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时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是如何改正的即可。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

18、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4分)(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3分)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3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3分)“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变。(3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