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来宾79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小议“正能量” 202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高居榜首。何为“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给人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我们生活中曾出现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万永平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他们那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怀,使人不仅感动,而且精神为之一振
2、,进而会悄悄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影视巨星成龙,乐坛偶像李宇春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使“粉丝”群体更多地关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可见,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微观正能量”。 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轻车简从,开会不讲客套,带头公布个人财产。正是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才使得“新作风”快速吹进各个角落:简化了会议、接待、
3、用餐,没有了彩旗、鲜花、标语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正能量要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不公等“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有删改)
4、1.下列对“正能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能给人信心、希望。 B.“正能量”能鼓舞人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C.“正能量”按照创造者可分为“微观正能量”和“宏观正能量”两种。 D.与“宏观正能量”相比,“微观正能量”具有更重要的引导作用。【解析】根据文意来看,“宏观正能量”与“微观正能量”相比,“宏观正能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为“微观正能量”是由个人创造,尤其是名人,而“宏观正能量”是由政府创造,对社会具有更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选D项。2.下列论据,不能证明第段观点的一项是 ( C ) A.24岁无臂
5、钢琴师刘伟,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琴艺,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B.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孟佩杰,七八岁时就担当起照料养母的重任,后来又带着养母去上学, 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C.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持续。 D.济南铁路局巡护工李田采用“一元买食品、一元买车票”的救助方式,五年来先后帮助七名进入线路的流浪者到救助站,受助人员没有一起复发上道现象。【解析】第段的主要观点是“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微观正能量”,而C项是从政府的角度提出的“宏观正能量
6、”,与第段的主要观点不契合,所以选C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选文的中心论点是:“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B.选文采用分总结构,分说部分属并列关系,不存在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关系。 C.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更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 D.选文第段中“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解析】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而不是分总;从第段“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中的“更”字,第段首句中的“才”字,可知作者在分说部分具有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关系。因此,B项中“分总结构”和“不存在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关系”是错误的。所以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