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纲要导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时间,383 年的淝水之战,494 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三国与西晋时期的分裂割据,东晋与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开发,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统一奠
2、定了基础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间建立者国号定都220 年曹丕魏_221 年_汉成都229 年孙权_建业2.西晋建立266 年,司马昭之子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3五族内迁(1)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_不断向内地迁徙。(2)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_。洛阳刘备吴司马炎少数民族鲜卑学习聚焦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是西晋的短暂统一。特别提醒(1)魏国的建立者不是曹操,所以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而是生活在东汉末年。(2)北方少
3、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1东晋的建立和“士族”的形成(1)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_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_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3)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_的主要支柱。建康士大夫家族东晋政权2南朝的政权更替(1)420 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_篡夺皇位,国号宋。(2)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_ 4 个王朝,合称“南朝”。4 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刘裕宋、齐、梁、陈3江南的开发(1)江南开发的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
4、_,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江南开发的表现东晋南朝时期,南方_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_都有明显的进步。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_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生产技术土地行业番禺学习聚焦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特别提醒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匈奴 羯 鲜卑 汉前赵北凉夏后赵前燕 后燕
5、 南燕 南凉西秦 氐羌宗贝 汉 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2.淝水之战(1)4 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_,前锋被击败于淝水。(2)由于内部各族尚未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一败之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_又加剧了。东晋民族矛盾3.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4 世纪末,鲜卑_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 439 年统一北方。(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将都城从_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_;改鲜卑姓为汉姓。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_,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_。拓跋
6、部平城汉语士族阶层通婚(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_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交往、交融隋唐盛世学习聚焦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知识拓展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知识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思维升华我国古代史上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少数
7、民族大量内迁;民族之间相互通婚;民族之间友好往来;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等等。探究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卷五十四(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材
8、料二反映南方经济哪些发展?并指出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提示:发展: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材料一摘自史记货殖列传,反映了西汉“楚越之地”即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论从史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江南的发展为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的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江南开发也使长期的南北经济不平衡的状况逐渐消失,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加速了
9、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深化拓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及成因(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江南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动乱多发生在北方,且持续时间长,而南方相对安定。(2)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破坏了城市和自然经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大融合的加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入了新的发展能量,又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
10、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孝文帝改革
11、的历史影响。提示: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特点:不断南迁。提示:表现: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影响:孝文帝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社会繁荣,为隋唐盛世出现打下了基础。材料一反映北魏统一北方后,从平城迁都洛阳。材料二反映迁居洛阳的鲜卑人已经汉化,肯定了孝文帝改革的成功。材料三指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论从史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孝文帝重点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3)北魏孝文帝迁都是整个改革的关键,有利于
12、巩固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推行社会改革。深化拓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鲜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分裂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成为趋势。(2)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3)措施: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迁都后,进一步改革,主要内容: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4)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规范解题例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
13、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与题干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不吻合,B 项可排除。并不是南方老百姓饮食习惯变化的原因,C 项可排除。该选项与题干主食格局的变化无关,可排除。答案:A审题干:我国老百姓主食呈现“北麦南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面食也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要求分析判断其原因。验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各民族相互交融,饮食、服饰、文化等相互影响,故选 A 项。随堂检测1三国演义讲述魏、蜀、吴三国鼎立,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孙
14、权 B刘备C曹操D曹丕尝试解答 _A_要注意区分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2.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A庶族 B士族C党人 D博士尝试解答 _B_应围绕“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特殊的社会阶层”分析判断。3.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的民族交融突出表现在()“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 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A B
15、CD尝试解答 _A_注意分析判断符合“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史实。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民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尝试解答 _B_分析判断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5.“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在“淝水之战”中,被击败的一方是()A东晋 B前秦C成汉 D北魏尝试解答 _B_从“淝水之战”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分析被击败的一方。6.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长安 B洛阳C平城 D建康尝试解答 _B_注意分析判断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