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三 单 元单元基础过关练(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咸来问讯_(2)缘溪行_(3)无论魏晋_(4)乃不知有汉_(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6)寻病终_(7)潭中鱼可百许头_(8)俶尔远逝_ 全,都沿着,顺着不要说,更不必说竟然,居然邀请随即,不久大约忽然(9)悄怆幽邃_(10)罔不因势象形_ _ _(11)其两膝相比者_(12)佛印绝类弥勒_(13)钩画了了_(14)窈窕淑女_(15)君子好逑_ 凄凉无不、全都顺着、就着靠近像清楚明白文静美好的样子配偶模拟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_(2)诎右臂支船_(3)左手倚一衡木_“要”同“邀”,邀请“诎”同“屈”,弯曲
2、“衡”同“横”,横着的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渔人甚异之_(2)心乐之_(3)斗折蛇行_(4)箬篷覆之_(5)钟鼓乐之_ 对感到惊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用作状语敲钟击鼓,名词用作动词。使快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下列对本单元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 “乐土”,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B.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楚。C.小石潭记的主旨是抒发作者谪居生活苦闷、抑郁、忧伤的情感
3、。D.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D5.诗文名句默写。(1)式微式微,_?微君之故,_?(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3)孟 浩 然 在 望 洞 庭 湖 赠 张 丞 相 中 用“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阐释了自己生在盛世,却闲居在家,渴望出仕报国的心境。(4)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 送 别 略 显 感 伤,不 妨 借 用 王 勃 的 诗 句“_,_”来表达一种豪放的情怀。胡不归胡为乎中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渔人甚异之,
4、复前行,欲穷其林。u_u_(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u_u_u_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u_u_(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u_u_(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u_u_(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u_(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
5、态。u_u_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7.文学常识填空。(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人名),字元亮,又名潜,世称_。浔阳柴桑人。_诗人。(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人名),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_”之一。(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首,分为_、_、_三部分。陶渊明靖节先生东晋柳宗元唐宋八大家诗歌总集305风雅颂8.诗词赏析。u蒹 葭u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u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u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u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u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u_u_(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歌所抒发的感情?u_u_这首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对美好爱情(或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