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故宫是中世纪(约公元476 年一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 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右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安市 D.南京市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3、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务,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裨益不在尚书下也”,“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
2、条旨”。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逐步上升为法定行政中枢B.发展趋势是逐步控制国家决策大权C.阁臣的参政权力不断增大D.化解了皇帝集权与内阁分权的矛盾4、明朝出现内阁辅臣时,也出现了“票拟”。内阁辅臣用墨笔在奏章上拟出处理意见,经皇帝首肯,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出,加盖玉玺,奏章方才生效; 由此催生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种现象使( )A.皇帝完全掌控了国家大事B.内阁辅臣掌握国是的部分决策权C.太监和内阁辅臣相互制约D.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5、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D.殖民扩张6、下图
3、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7、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这反映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A.戚继光B.郑和C.岳飞D.郑成功8、1624年,一群殖民者手捧白银对当地居民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 我们就走。”后来,这群殖民者不但没有走,反而占
4、领了这里。“这里”是指( )A.澳门B.盛京 C.台湾 D.应天府9、1571年,某位少数民族首领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基本维持了边疆的和平局面。该少数民族首领是( )A.阿骨打B.俺答汗C.努尔哈赤D.皇太极10、“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这说明明朝( )A.加强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联系B.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C.在西藏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11、在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间,清朝崛起。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
5、,开始建立在中国的统治是在( )A. 1616 年B. 1636 年C. 1644 年D. 1668 年12、“流民图”描绘的是瘦如柴、到处乞食求生的逃荒难民。清代有学者指出,这是明代饱受内忧外患之苦所致。这位学者所说的“内忧”是指( )A.满洲的杀掠B.农民起义C.宦官专权D.倭寇扰民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 黄宗羲说
6、:“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职 位基 本 职 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3) 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根据材料三回答:这种称呼是否准确?为什么?14、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
7、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 顺治帝賜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賜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摘自中国历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历代重
8、视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于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并结合图片文字“南京市人民政府立”,因此,答案选D。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依据“人君不能躬览庶政”等分析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躬览庶政”以杜绝大臣专权,因此本题选B项。A项为宋朝时分割相权的措施,C、D项不能体现材料之意。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明朝内阁制:材料表明,明成祖时期内阁权力较 小,“自正统后”内阁权力不断增大,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 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明代
9、的内阁与票拟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考査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和票拟制度催生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使太监得以参与朝政,这大大增加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D项正确。A项中的“完全”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太监和内阁辅臣是两个不同环节,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明成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所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A。故选A。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別,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
10、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据材料“平倭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择A项。其余三项不能与材料中的信息相对应,故均排除。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故C项 正确。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鞑靼的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与明朝订立和议。
11、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僧官制度”是明朝统治西藏的重要特色,各级僧官实际上是明朝的地方官吏,表明明朝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B项正确。西藏的等级制度早已有之,明代充分利用了这一制度。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统治中国。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这位学者是清代的学者。明朝后期,统治者的“内忧”指农民起义,“外患”指满洲对北部的安全威胁。封建文人一般否定农民起义的作用,B 项正确。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措施: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
12、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影响:积极:从根本上解决了君权相权矛盾;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极:造成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病;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3)不准确原因: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解析: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从汉朝时,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确立了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3.郑成功。设台湾府。4.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