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州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在第卷的答题表中。第卷 (共7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程度深的C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比得上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B.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C. 然则将军之仇报 不然,
2、籍何以至此D. 大行不顾细谨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不如因善遇之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A BC D4、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王曰:“沛公安在?”B以其无礼于晋 寿毕,请以剑舞C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吾属今为之虏矣5下列加点字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6.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 B.沛公已去,间至军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山峦为晴雪所洗,鲜妍明媚。 D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呐喊。C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
4、之分。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D.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来。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6分)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
5、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
6、令条文C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 数:数落,责备D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 咎:过错,灾祸10下列句子,全都直接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2分)( )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于定国的父亲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因受人诬陷,她被办案的官吏严刑拷打,被迫招认了假罪名。C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
7、十年并以孝闻名,可以推断她不会杀死婆婆。但他最终没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D郡中枯旱证明了“于公”推断的正确,正因为“治狱未尝有所冤”,等到有了孩子后,他被封为西平侯。12.翻译下列句子。(共10分)(1)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3分)译: 。(2)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2分)译: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译: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征妇怨 (唐)张籍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注
8、释:张籍,(约767约830),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辽水:即今东北辽河,于辽宁营口东南入海。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丧葬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13张籍的这首乐府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征妇形象?(5分)答: 14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分析、鉴赏。(5分)答: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 。(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4)寻梦?撑一支长篙, 。(5)但我不能放歌, ;(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7)风萧萧兮易水寒, !(8) ,终已不顾
9、。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回望钱学森 作者:卞毓方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
10、,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
11、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
12、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
13、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
14、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 )( )A.“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C.“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
15、地精神。D.“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E.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17“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个词语?(4分)答: 18在这篇传记中,钱学森具有哪些独特的性格特点?请分条概述。(6分)答: 19在第二段,作者对于钱学森讲的“几句老实话”,“印象最为深刻”。这段话语意丰富,请认真阅读,谈谈你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生活或者社会现实,就你所理解的某一点谈谈它给你的启示。(6分)答: 第卷 (共78分)五
16、、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B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C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D我们要义正言辞地告诫日本某些当政者,如果你们对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强烈抗议总是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2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鲁迅愤怒地控诉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B读他的这篇文章和听他的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
17、看戏与读剧本之迥乎不同。C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使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D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是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造成的。22把下列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 , 。 , 。 。人类学家会说,把一种语言过去所代表的意义保存下来绝不是为了怀旧,抛弃一个语种就等于断送一个物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就不再仅仅居住在“同一个生物环境中”多一种语言,就会多一种选择、视角、机会和路径而是生活
18、在“不同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现实世界中”就会多一种冲破条条框框和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多一份开阔的心胸和对灵魂的关怀那么,语言多样化对人类而言就意味着更宽的视野、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A BC D23请把下面的长句变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可适当添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日本长崎和广岛民众13日就美国能源部12日证实的美方上月在内华达州一处试验场实施的核试验举行抗议集会活动。 。 。 。2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我们虽然只是一只蜡烛,但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虽然只是一只春蚕,但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仿写:我们虽
19、然只是 ,但也应该“ ”。我们虽然只是 ,但也应该“ ”。六、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1最近一段时间,“你幸福吗”这个话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有的人直截了当地回答“幸福”;有的人毫无遮掩地说“不幸福”;有的人“神一样的回复”令人感到可笑或耐人品味,诸如“我姓曾”、“我耳朵不好”、“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2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记者董倩采访了他,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董倩:您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董倩: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
20、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对于“幸福”,你有哪些人生感悟呢?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郑州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月考 高一语文答案1B(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2C(A,前一个“度”为“估计,揣测”;后一个“度”为“常态”; B,前一个“立”为“站立”,后一个“立”为“立刻”;C,两个“然”都为代词,“这样”; D:前一个“行”为“作为”,后一个“行”为“行动,出发”3A(主谓之间,取独;助词“的”;代词,“他”)4D(A,前一个“安”为疑问副词,“哪里,怎么”
21、,后一个“安”为疑问代词,“哪里,哪儿”;B,前一个“以”为介词,“因为”,后一个“以”为介词,“用”;C,前一个“而”为连词,表修饰,后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D,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5C(C是意动用法;A、B、D和例句相同,均为使动用法)6A(A是名词用作动词;B、C、D均为名词用作状语)7D(D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B、C分别是定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8B(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9C(数,屡次,多次)10A(表现百姓对于公的尊重;是太守所为;间接表现);11D(由首句“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及文后“我后世必有封者”,“及子,封为西平侯”可以判断:于公的儿子于定国被
22、封为西平侯)12(1)(孝妇)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敬,她的婆母想要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评分标准:“谨”,1分;“嫁”,使动用法1分;整体1分)(2)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评分标准:“以”1分;“益”1分)(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评分标准:“因”、“敝”、“与”、“知”、“易”,“判断句型”,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13诗中的征妇,命运悲惨,孤苦无依。(2分)丈夫征战而亡,孩子尚未出世;(1分)即使甘心和家人过着贫苦的日子,亦不可得;(1分)面对未来的生活,看不到任何的希望。(1分)14比喻
23、。(1分)征妇以“昼烛”自喻,形象生动,内涵丰富。(1分)不仅以白天烛光之多余表明征妇活着的无意义,更以烛光之暗淡无光、摇曳不定展现出主人公的惨淡心境,动荡生计。(3分)以小见大。(1分)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有力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1分)以征妇的哀哭无告,严厉抨击了统治者不恤民情,战争频仍,反战情绪溢于全诗之中。(3分)点面结合。(1分)诗人由面及点,先勾勒出一幅场面浩大的“城下群哭图”,再着力描写这个征妇的悲惨遭遇,(3分)更增添了悲剧色彩。(1分)(评分标准:任答一种即可;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15(1)怅寥廓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4)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4、5)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6)为变徵之声(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8)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16(1)B、E解析 A. “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原文是因为它们一样能给人带来美感。C. 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而任性的一面。D. “完美无瑕”错,作者也写了钱学森不近人情等方面的特点。17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作艺术品了,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18.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并一直在修订自己的文稿。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不将自己如今的卓越、优异和以前读书时的成绩划等号。不容置疑
25、的才能。在黑板上写满算式的时候,还可以解决另一各同样繁复的问题。勤奋的特点。假日里,还一直在学习、研究。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辞去院长职务,专注自己的事业。粗狂而任性的个性。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评分标准:每一条两分,任意答出三条即得满分;在每条中,性格特点一分,具体分析1分。)19.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伟人也是人,不必为尊者讳,更不必把伟人神化;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评分标准:以上三句理解每句1分,共3分。联系自己或现实谈所受到的启
26、发3分;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给分)20B(A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C长歌当哭: 长歌,引吭高歌。当,当做。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D置之度外:度: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21A(B.前后未对应,将“看戏与读剧本”改为“读剧本与看戏” C.缺主语,删去“使” D.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22D23(1)美方上月在内华达州一处试验场实施了核实验。(2)美国能源部12日证实了这一核实验。(3)日本长崎和广岛民众13日就这一核试验举
27、行抗议集会活动。(评分标准:每句2分)24参考答案:我们虽然只是一片树叶,但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虽然只是一捧石灰,但也应该“要留清白在人间”。(每句仿写,结构1分,内容2分)25作文(60分)(评分标准略)【译文】: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网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中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的婆母告诉邻人说:“这孝顺媳
28、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母自已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敬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为牲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到了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