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一期初考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在原始社会我们能够见到的场景是()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人们通过召开氏族会议管理集体事务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氏族贵族占有氏族成员的劳动成果A. B. C. D. 2.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
2、本因素A. B. C. D. 3. 奴隶社会是存在残酷剥削的阶级社会,在奴隶社会中奴隶的生存完全受制于奴隶主,奴隶的生死也在奴隶主的操控之中。奴隶社会残酷剥削存在的根源在于()A. 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B. 生产资料私有制C. 国家等专制工具的建立D. 奴隶阶级的抗争4.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存在着最残酷的剥削制度,所以奴隶社会的建立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判定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是历史的进步,关键在于()A. 把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B. 把握阶级剥削的残酷性C. 把握国家等专制机关的完善程度D. 把握统治阶级人数的多少5. 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
3、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A. B. C. D. 6.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封建地租是地主无偿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甚至部分必要劳动,超经济强制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封建社会的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反映了地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封建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源A. B. C. D. 7.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
4、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对生产力的制约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消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的根源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A. B. C. D. 8. 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农民相比,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更加隐秘,工人付出劳动获得工资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A. 榨取剩余价值B. 提高纳税税率C. 降低工人的工资D. 推动科技进步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对于资本
5、主义经济危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是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的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表明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A. B. C. D. 10.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任何调整,都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痼疾,最终都会引发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得到改变资本主义阶级斗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没有改变A. B. C. D. 11.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
6、削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A. B. C. D. 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伟大转变的理论基石是()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A. B. C. D. 13. 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觉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7、A. 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B. 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C.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D. 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14.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发展具有永恒的价值世界各国要主动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制约A. B. C. D. 15.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A. 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强
8、大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 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6.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以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富裕为前提的只有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A. B. C. D.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中国
9、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包围农村的正确革命道路A. B. C. D.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 革命的性质不同B. 革命的任务不同C.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D. 革命的前途不同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在于()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 B. C. D. 20. 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
10、“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 B. C. D. 21. 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A. B. C. D. 2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尽管出现过失误,但仍然取得了许多成就。
11、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这一时期对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已经有了答案党的八大规定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A. B. C. D. 2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自我国走上社会主
12、义道路以来,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这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A. B. C. D. 24.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说明的道理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A. B. C. D. 25.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3、认识正确的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政治基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脱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A. B. C. D.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中俘虏的外族人。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其主要形式是债务奴役,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往往被债主卖到其
14、他氏族部落充当奴隶。此外,惩罚罪犯、海盗掠夺、拐卖人口、奴隶买卖、家生奴隶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的典型。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有人认为:“奴隶社会的产生伴随着残酷的剥削,所以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世
15、界的面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二:傅立叶认为,工业化大生产把一切都交给资本家,他们肆意剥削工人,工人变成了劳动的奴隶,致使劳动成为贫困和痛苦的根源。资本家财富的丰裕是以工人的贫困为代价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认知的进步性与局限性。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
16、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 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为什么说中华人民
17、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
18、,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的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材料二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在哪里?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什么?2021-2022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一期初考试政治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正确,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正确,氏族是基本的单位,通过召开氏族会议管理集体事务; 错误,土地归全体成员共同
19、所有; 错误,氏族贵族不占有氏族成员的劳动成果。 故选:A。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氏族制度 1、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极长,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结束。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考试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2、氏族制度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 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成员人
20、人平等,一切按传统的习惯行事,重要事件由氏族民主集会决定,氏族的最高的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男女参加,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本题实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2.【答案】B【解析】正确,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错误,阶级社会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正确,私有制的出现,为阶级的分化提供了基础; 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 故选:B。本题考查:阶级的产生 (1)根本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生产力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而剩余产品的出
21、现成为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现实。本题考查阶级的出现。此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3.【答案】B【解析】ACD不符合题意,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国家等专制工具的建立、奴隶阶级的抗争不属于阶级剥削存在的根源 B符合题意,奴隶社会残酷剥削存在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 故选:B。本题考查: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
22、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此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4.【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判定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是历史的进步,关键看其生产关系能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CD不合题意,这三个选项都不属于判定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故选:A。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
23、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5.【答案】A【解析】错误,关于封建社会,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正确,在封建社会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24、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错误,在奴隶社会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故选:A。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当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不符合题意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6.【答案】A【解析】正确,地租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正确,地租反映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错误,封建土地
25、所有制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的基础; 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源。 故选:A。本题考查:封建国家 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 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 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在思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 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题考查封建国家的地租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
26、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7.【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场“圈地运动”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对生产力的制约;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 说法错误,英国的“圈地运动”后生产资料仍然是私有。 说法错误,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不利于激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故
27、选:A。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是自然历史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通过圈地运动,获得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雇佣工人; (2)通过海外殖民掠夺获得了大量的货币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8.【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农民相比,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更加隐秘,工人付出劳动获得工资的形式
28、掩盖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榨取剩余价值。 故选:A。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含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1)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得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
29、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9.【答案】A【解析】正确,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社会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过剩; 正确,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不合题意,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发展导致经济危机,但不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不合题意,经济危机是一种相对过剩,并不是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故选:A。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即相对
30、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原因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本题考查考
31、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无关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10.【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的任何调整都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端,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没有改变; 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弊端没有解决,不在于阶级斗争的存在,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不符合题意,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不断变革。 故选:B。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32、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不可调和的,不仅加深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而且为其向社会主义转化准备着日益充分的客观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难度一般。11.【答案】C【解析】错误,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
33、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并不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 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即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 故选:C。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 弊端: (1)“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2)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
34、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3)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记很关键,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12.【答案】C【解析】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 故选:C。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登
35、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空想社会主义,直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近代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就难以导致和产生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3.【答案】D【解析】AB不符合题意,该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未体现,故排除。 C错误,共产党宣言因其系
36、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D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中“1892年”、“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可见,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工人运动得到发展,共产党宣言以其科学性、革命性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需要。 故选:D。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 1、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
37、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主要内容: (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2)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意义: (1)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依据: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
38、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14.【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 错误,“永恒的价值”说法错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不合题意,该项与材料无关; 故选:A。本题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
39、承了以英、法为代表的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理论体系。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C【解析】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选:C。本题考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强大。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他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40、 (2)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封建势力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4)归根结底,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应掌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的知识。16.【答案】B【解析】正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
41、系;只有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错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前提,二者并不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 错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前提的。 故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
42、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17.【答案】A【解析】说法正确,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说法错误,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
43、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
44、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18.【答案】C【解析】A错误,从革命的性质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 BD不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它们的领导者不同,决定了它们的任务不同、前途不同; C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的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由于领导者的不同,造成了革命思想不同、革命结果不同、前途不同等,所以两者的根本区别是领导者不同。 故选:C。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
45、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19.【答案】B【解析】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错误,党
46、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错误,三大改造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故选:B。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20.【答案】C【解析】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
47、”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的性质才是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 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故选:C。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过渡时期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
48、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21.【答案】A【解析】正确,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错误
49、,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改变。该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识记、再现知识的能力,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即可解答。22.【答案】B【解析】正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错误,这一时期对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处于探索时期,并没有答案; 错误,党的八大规定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根本任务; 正确,
50、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故选:B。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八大最重要的贡献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 (1)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51、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3.【答
52、案】C【解析】不合题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正确,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切题; 错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员,但不是领导者。 故选:C。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1)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的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
53、义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4.【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巨大成就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不符合题意,从时间节点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
54、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1956年党的八大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明确表述:“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25.【答案】B【解析】错误,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
55、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故选:B。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
56、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26.【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判断一种制度是不是进步,应看其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是存在剥削与否。 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并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从这点来说是残酷的。 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设,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奴隶社会的建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城市和文字。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是社会历史的进步。综上,这不是历史的倒退。【解析
57、】本题要求评价“奴隶社会的产生伴随着残酷的剥削,所以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属于评析类试题,从判断一个社会代替另一个社会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不能看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而是看当时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从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奴隶社会相比较于原始社会而言,尽管存在最野蛮的剥削和最残酷的压迫,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生产力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本题属评析题的题型,要求结合材料,知识限定不明确,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
58、思维能力考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时,如果观点有对有错,就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要指出正确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也要指出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也要说明理由。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评析时问题很多,有人只评不析,有人只析不评。因此一定要规范格式,平时要多加练习相关试题。答题时要做到分层次书写。27.【答案】【小题1】(1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类文明实现了再跨越。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
59、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斗争不断涌现。【小题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让人民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并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把理想社会的建立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变革。【解析】( 1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思考分析。从积
60、极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工业革命,芾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类文明实现了再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从消极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不断爆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斗争不断涌现。 (2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认知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让人民认
61、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反对阶级斗与社会革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把理想社会的建立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变革。(1)本题属于意义类型,知识限定明确,明确考查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明确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来分析材料,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解答题目要紧扣设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解答哲学类题目要注意规范,要做到知识点呈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
62、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28.【答案】【小题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
63、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了,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解析】(1)本题要求回答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一中“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本题要求回答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本题可分别从结束封建统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
64、使中国人在世界上站起来了三个方面组作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了,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1)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
65、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答案组织时从原因、意义角度组织。29.【答案】【小题1】本题设问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的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属于简答题,“19
66、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小题2】本题设问材料二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在哪里,“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小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67、慧的结晶。【解析】(1)本题设问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的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属于简答题,“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 (2)本题设问材料二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在哪里,“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3)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什么,根据近代中国社会的历程
68、,“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可以看出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本题属于简答题,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要强化对教材知识点细节的掌握和识记。 (2)(3)均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等,从材料中找答案,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是解题的关键,答案组织时做到“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