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626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度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

2、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后者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到了元朝,中国移民

3、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人。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送到美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

4、弃民”,视之为“无赖之徒”。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天朝”往往置若罔闻。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华侨”的概念于是进入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光绪十九年(1893)“除华侨海禁”,到此后在各地设立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狂澜冲击之下,“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摘编自姚大力读史的智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现有史料来看,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等国的“秦人”,可视作迄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B. 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

5、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C. 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D. 两汉时期,有些中国人在国内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往匈奴,从东汉末年开始,日本也逐渐成为了这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流亡地。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隋唐时期,朝廷持续不断地对突厥和中亚国家用兵,边境的战事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一时期大批士卒流亡到西域。B. 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C. 从唐代开始,有些中国

6、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居到东南亚,到元代时,居住在南洋群岛的中国移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D. 1560年代,明政府开放海禁,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从这时起,逐渐掀起一个向海外移民的高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都对移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 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C. 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19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海岸开矿修路,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贡献。D. 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同

7、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侨的立场,逐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后者”是指“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包括“被掳掠”的人。【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掀起海外移民高潮的原因,除了开放海禁的政策,还有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8、的能力。B项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读时间简史注毕飞宇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我喜欢他。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因为火车越快,它自

9、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爱因斯坦

10、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时间空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我要说,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开更快的汽车,我要活更长的寿命。是的,人们都渴望自己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获得更大的份额。顾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现代奥林匹克。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两条:第一,争夺更多的空间;第二,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夺最大的空间。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不是灭绝贪婪,而是给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于是,贪婪体面了,贪婪文明了,

11、贪婪带上了观赏性。最关键的是,现代奥林匹克有效地规避了贪婪所带来的流血、阴谋、禁锢和杀戮。它甚至可以让争夺的双方变成永恒的朋友。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可是,我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手表。我崇拜我的母亲。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去找陈老师。”那时我以为,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等我可以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却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并没有意义,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它被分成许多“格”。这个世界

12、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所谓的时间,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汤圆。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回到时间简史。

13、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也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注时间简史: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作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以雪山的美丽、圣洁来形容时间简史的魅力,以雪山的遥远、不可攀登来表明作者因无法理解此书而沮丧的心情。B. 相比霍金,作者

14、更喜欢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既能像小说家一样通俗生动地讲述,又能像诗人一样借形象来传达深意。C. 文中引述他人观点、描写个人感悟与经历的大量文字,看似与题目无关,其实都属于对时间简史一书的阐释与补充。D. 结尾“回到时间简史”一句,点题并照应开头,还包含了言外之意:作者在“回到”之前已经历过遥远的精神漫游。5. 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6. 既然“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为什么作者坚持认为“它依然是必需的”?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答案】4. A 5. (1)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客观)存在;(2)时间是空间,被分成了许多“格”;(3)时间意味着别的东西;

15、(或“世界上本没有时间,时间是别的东西”)(4)时间有起点,也有终点;(5)时间(与空间都)(是一个平面,是有弧度的,弯曲的。(6)人的欲望与时间(和空间)有关,应为此制定规则。 6. (1)有意外的、别的收获。(或“作者收获了对阅读魅力的领悟,对时空本质的理解,对童年往事的追忆等,体会到书本之外的别的快乐”。)(2)获得了特殊的阅读快感。(或“作者思维变得活跃(状态被调动起来),想到了爱因斯 坦、毕加索,顾拜旦等,获得特殊的快感”。)(3)获得了阅读的精神磨砺(或历练)。(或 “作者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读此书,明 知难以读懂仍坚持不懈,获得精神的磨练,得到别的乐趣,这正是阅读的魅力。”)【

16、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选项中,A项,考查“内容理解”,错在“沮丧的心情”,作者对于读不懂时间简史的并没有“沮丧”;B项考查“把握人物情感,分析常用手法”,错在前面的“更喜欢”,文中并没有提到作者对霍金的态度,后面对比喻的理解没有问题;C项,考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错在“对时间简史一书内容的阐释与补充”。作者说了自己读此书“不可能有所收获”,既然没有读懂,阐释与补充就无从谈起。文章围绕着读时间简史而明白“别的东西”这一线索来展开,那些文字是由此书引发的别的思考与感悟;D项,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正确。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

17、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词“对时间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筛选文中关键语句,“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我知道了,时间其实

18、不是时间,它是空间”“它被分成许多格” “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概括形成答案。要注意原文使用了倒叙的写法,答案1、2、3点在时间上要早于4、5点。题目只要求简要说明,不必答出时间、人物等多余的要素,只要答出变化就行(注意不能用比喻来代替说明)。【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挖掘文本丰富内涵”能力的题目。答题关键词“为什么作者坚持认为阅读是必需的”,答案的要点都来自最后一段,“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也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没有经历

19、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分析的具体内容还要注意在前文中提取、概括。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20、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

21、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

22、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

23、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B. 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C. 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 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B. 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

24、少年学习。C. 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D. 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E.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答案】7. B 8. BC 9. 【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

25、真比较。本题,从材料二所给的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也是有所减少的。所以B项“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说法是错误。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A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目前博物馆服务于大众的形式非常多,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项,“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不正确。

26、原文材料二是“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E项,无中生有,“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于文无据。故选BC。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域,对读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锁具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照,寻找细微的差别。【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材料一中,仔细阅读材料一,可在材料筛选出“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

27、(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

28、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

29、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10.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

30、湖/水路结衢B.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C.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D.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B. 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C. “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

31、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D. 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B. 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C. 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D. 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

32、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答案】10. C 11. A 12. A 13. 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陷入困境,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湖有浅”是“舟难

33、回旋”的原因,中间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入江”与“据敌上流”有前后顺序,中间应断开,故排除A项。答案为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不正确,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故选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

34、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所选事例不能证明俞通海“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时并没有“深受太祖信任”,太祖高兴是因为俞通海有水军千艘。故选A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结寨巢湖”省略句,应为“结寨(于)巢湖”,在巢湖安营扎寨;“水军千艘”,数量词做定语,定语后置,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可译为“千艘战舰

35、兵力的水军部队”;“数”,多次;“为所”表被动;“窘”,处境困难;“为庐州左君弼所窘”,被动句,被庐州左君弼陷入困境;“间道”,从小道;“归”,归顺。“克”,攻克;“下”,攻下;“因”,乘机;“以”,介词,用;“略”,平定;“降”,收降;“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于马迹山降张士诚守将”,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舣”,停“舣舟胥口”,省略句,应为“舣舟(于)胥口”,停船于胥口。【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

36、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颖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

37、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

38、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咧,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

39、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太祖挥泪而出。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二

4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东坡:地名,在湖匕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毅纹:水中细小的波纹。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B. “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C. 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

41、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D. 下片前两句写出了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E. 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15.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答案】14. CE 15. (示例)上片叙述作者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作者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下片中“夜阑风静毅纹平”一句,既是写的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

42、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理解错误,词中“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E项,“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正确。从上下文来看,“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作者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是作者旷达襟怀的一种寄托。故选C、E两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

43、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首先就要读懂“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的意思,然后通读全词,找出相关的诗句,依据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是说诗句表面写景叙事,其实是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本词上片中“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写夜里在东坡饮酒归来时间已经很晚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面对敲门不应的情景,诗人不怨不怒,坦然处之,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

44、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下片中,“夜阑风静毂纹平”写景,写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的景象,联系下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知这句诗并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象征著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首句内容及情感,B项鉴赏诗句内容及人物形象,C项鉴赏句内容及手法,D项鉴赏诗句内容及思想情感。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45、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三)名句名篇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关我国古代文人歌颂忠贞不渝爱情、比喻夫妻恩爱的诗句是_,_。(2)杜甫的蜀相中概括出诸葛亮一生功业,并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敬仰之情的句子是_,_。(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形容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的一句是_,_。(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诗人蔑视权贵和追求个性自由精神的诗句是_,_?(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答案】 (1). 在天愿作比翼鸟 (2). 在地愿为连理枝 (3). 出师

46、未捷身先死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春江潮水连海平 (6). 海上明月共潮生 (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9).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0).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愿、翼、连、捷、长、襟、生、摧、事、颜、哀、鉴、复。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第36届想搞电影金像奖近日落下帷幕,年近五十的香港演员林家栋夺得最佳男主角成为热

47、点新闻,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日常交往中,平等与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疏离、产生隔阂身为国家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时刻注意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李斌文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在指环王这一好莱坞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土世界的大门。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津津乐道:形容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谈论”重复。投桃报李:指他送给我桃,我以李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

48、相赠送东西。正确。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正确。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不能作定语修饰“瞬间”,应改为“稍纵即逝”。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正确。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传奇小说是唐代作者在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的基础上,吸取了历史著作中人物传记,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文言小说。B. 2017年,全国许多地区开始了“煤改气”工程。环保专家分析认为,燃煤取暖和建筑工地扬尘是重要的污染源因素。C. 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

49、为标准,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D. “弯道超车”原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术语,对于国防科技领域而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首先需要解决“看清趋势、看清方向、看清道路”的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再审查附加成分,做出正确判断。A项,成分残缺,应在“人物传记”后加“的写法”;B项,成分赘余,“重要的污染源因素”成分赘余,去掉“源”或“因素”;C项,“依据以为标准”结构混乱,“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

50、和“以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为标准”两句杂糅,保留其中一句即可。故选D项。【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

51、角度考虑。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先生学识渊博,光风霁月,常常奖掖后进。今特奉上拙作一部,敬请雅正。B. 小女这次能在创新作文大赛上获奖,多亏老师您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 各位朋友,我刚刚换了手机,这是我的新号码,请惠存,望多联系。D. 关于明天的研讨会我们已邀请了王教授,他说一定拨冗出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D项,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 冗,繁忙。释义: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 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这里却说王教授说自己“一定拨冗出席”,显然是不得体的。故选D。20.在下面

52、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越来越“懂你”的网络定位服务,_,也会给个人带来潜在威胁。手机APP携带的定位系统能准确掌握个人的行踪轨迹。就像一把双刃剑,手机APP携带的定位功能一方面方便了个人生活,_。行踪轨迹毫无争议地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此类信息的暴露不仅会令人产生不舒适感,_。【答案】 (1). 让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 (2).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个人地理信息(或“行踪轨迹”) (3). 还会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准话题,从语境的和谐,逻辑合理、前后照应等

53、角度分析。本题所给材料说的是网络定位服务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上文说网络定位服务“越来越懂你”,下文说“也会给个人带来潜在威胁”,可知此处应填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句子,如“让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一类内容;处上文说手机APP的定位功能“一方面方便了个人生活”,下文说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暴露,可见此处应填“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个人地理信息”一类内容;在文段结尾,应填总结上文的句子,上文分析了网络定位服务带来的个人信息暴露的问题,并说“此类信息的暴露不仅会令人产生不舒适感”,故此应填“还会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一类的内容。四、作文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地名是一个城

54、市的首张名片,而现在很多地名的由来已经悠久难寻,或者随意起之,它好像除了成为一个标签之外毫无内涵。请你选择一个国内的城市给它起一个新名字,可以考虑文化、经济、饮食、名人、历史、典籍诗文等因素,并将你的建议以书信的方式呈现给国家地名管理办公室主任。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理由充分。【答案】国家地名管理办公室主任:您好!我们的哈尔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富于幻想富于诱惑的城市,她的俄罗斯情调她的有若飘零般的浪漫常常使我感动。我觉得哈尔滨是从远处漂来的一条船,载着满船的色彩和风景般的漂亮的少男少女,停泊到这里,为这块黑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哈尔滨是在我看来是一个冰雪

55、世界,我想给她起一个别样的名字水晶城。我真正走进哈尔滨不是在冰清玉洁的冬季,而是在风情万种的夏天。夏日的哈尔滨天空很蓝,白絮般的云霓在天上流淌,让人倍觉北国阳光的清澈,没有任何遮拦。漫步在中央大街上,十分惬意。这是一条弥漫“洋味”的街,倘若你没有去过莫斯科、巴黎、罗马、希腊的人,尽可以在这条街上领略这些城市典型的建筑风格。它始建于1900年,饱经岁月的风霜和战争的创伤,1996年哈尔滨政府决定对这条历史大街整治改造,成为哈尔滨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光鉴照人的花岗石铺砌的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行走,宛如与一位历史老人进行心灵沟通,亲切感受到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整个夏天,无数的花伞开成一座花园。

56、隔江而望,是心仪已久的太阳岛,绿树环抱着红楼,江水滋润着沙滩,休闲的人们在那儿尽情地享受生活。电子音乐犹如天籁之声在小岛上空回荡。太阳岛醉了,松花江醉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也醉了。使你弄不清是生活拥抱着人,还是人创造了生活。如果冬季来到哈尔滨,松花江将会展示另一种魅力,越是凛冽的天气,江面上越是好看。有时很奇怪,明明知道那冰、那雪,无论是躺着、站着,都不过是水的另一种形态,另一种语言,另一种存在方式,可是,突然站在那冰、那雪的面前,却联想不到水。冰的晶莹,让你想到水晶,雾的洁白,使你想到白玉。现在,仅仅是因为水变换了一下和世界交往的姿态,液态的水轻柔地流动,因为浪花的翻动而发出歌唱,充分展示

57、了女性的温柔。而固态的水,冰呀雪呀,却显示的是坚硬,棱角分明。这一切,又只缘于严寒,短暂的冬季之后,冰又复归于水,坚硬又变成轻柔。哈尔滨,正是这样一个让人反复见证历史与现实、见识水与冰、温柔与刚强的城市水晶城。XXX2018年12月20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带有任务驱动性作文的特点。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开放性较强,审题没有难度,可写内容较多。题目所给材料要求为国内某个城市起一个新名字,起名时可以从文化、经济、饮食、名人、历史、典籍诗文等因素考虑。所给材料本身就是任务。根据材料要求,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熟悉

58、的城市,可以是全国闻名的大中城市,也可以是小城市,给这个城市起一个新名字,再阐明理由。题干要求写议论文,并且用书信体,行文中可先明确自己选定的哪一个城市,然后明确自己给这个城市起的新名字是什么,再阐明理由。阐述理由时要注意从文化、经济、饮食、名人、历史、典籍等因素中找依据,做到有理有据。注意思想要积极向上,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立意角度参考:(1)从文化角度思考,给城市重新起名,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2)从与城市有关的名人的角度思考,给城市重新起名,体现这个城市人杰地灵的特点;(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给城市重新起名,表现城市的发展变化,展现此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等等。【点睛】本题审题时可分为

59、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明确写作任务。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要求为一个城市起新名字,并阐明理由,考生可选定自己熟悉的城市,根据它的文化、历史、名人居住情况等给这座城市重新命名,然后阐明理由。第三步,确定文体。本题要求写议论文,并且要求是书信体,因此要注意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格式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