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同步课时训练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A.西欧和日本的衰落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C.不结盟运动兴起D.东欧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2、1. 观察下面漫画,对漫画反映的外交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还有一个国际上前所未有的新创举,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代办”这个称谓和机构在国际
2、上都没有先例。“半外交关系”也属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这项创举在我国建国之初有助于( )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4、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始终奉行这一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C.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D.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3、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6、“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正常化7、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
4、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所接受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来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在外交实践中提出并成功运用的外交方式B.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C.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9、“已有不少人
5、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是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重要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号召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C.和平解决朝鲜和越南战争问题D.推动解决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10、某网站在主题为“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的网页上,设置了“西欧北美日本专题”“苏联东欧专题”“亚非专题”等栏目。其中“亚非专题”(新中国建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栏目下有“中印建交”“抗美援朝”“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小栏目。该栏目下的小栏目还可能有( )A.万隆会议B.亚太经合组织C.中日建交D.上海合作组织11、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
6、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12、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合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7、等整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可以排除C项,因为不结盟运动1961年兴起。而A、 B、D三项均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但题干要求的是“最突出的”,所以答案为B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 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项正确。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
8、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意在打破这种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建交,所以选C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目的。A、B、C三项不是根本目的。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发展创造条件,故选D项。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中显示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欧,东欧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说明C项正确,A项错误。其次是北欧和东亚,说明一些非社会主义国家也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明B、D两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外交政策不再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不同,开始较多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走向务实;结合所学知识,1
9、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选A。B项是在1955年,故排除。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结合时间以及这一外交政策的内容可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先提出的,率先为印度、缅甸所接受,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故C项错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的是“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
10、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并不是因为中国提出就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最终印度支那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排除C项,D项正确。A、B项非日内瓦会议的内容和成就。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注意“亚非专题”后的时间限制,只有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符合题意,故选A项。B项成立于1989年;C项是在1972年;D项成立于2001年。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而言,随着亚非民
11、族独立国家的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了联合反帝、反殖的新局面。出于对亚非国家间团结的恐惧,美国和西方殖民国家对亚非会议进行种种阻挠和破坏,甚至指使个别国家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攻击中国;而亚非新兴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存在不同,客观上决定了亚非国家之间存在分歧和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使亚非会议得以顺利进行。 12答案及解析:答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解析:联系新中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和“一国两制”的政治主张等并分别分析其影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