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味语言艺术 1.课前素养积累 2.考点阐释 3.考点精讲 4.规律方法 5.拓展提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1.课前素养积累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考点阐释本考点侧重从欣赏的角度来品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或段落),往往一题三考,即含义、作用、赏析。这类题目又分两种,一是侧重语言特点的局部赏析,一是侧重语言风格的整体赏析。品味语言艺术的角度有哪些?如何赏析语言运用的艺术效果?3.考点精讲角
2、度一 鉴赏语言特点(局部)表一特点的具体内容 特点的角度 用词之美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叠词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叠字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引用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表二句式之美 (音韵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
3、、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角度二 鉴赏语言风格(整体)表一豪放与 柔婉 豪放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又激越昂扬地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柔婉 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
4、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直露 与 含蓄 直露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含蓄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表二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少,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华丽(典雅)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庄重与诙谐庄重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简洁与细腻简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文中画线句子描写了作者眼中秋日黄昏的景象,请加以赏析。答案:视听结合,以
5、蒿草、浮萍为主体形象,以秋日风声为背景,全方位地表现了秋日黄昏的衰败景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枯草比作乱发,说浮萍也有愁绪,想象丰富,给无情感的自然景象以人的思想情感。语言形象,描写中带有渲染,虚实结合,由眼前的蒿草、浮萍联想到岁月荣辱、繁华尽处的落寞。这的确是个好地方,阳台的脚下,一条小河蛇一样地蜿蜒爬过。两岸的蒿草已显衰败,顶着一蓬枯黄的乱发,在略有凉意的秋风中沙沙作响。河里紫褐色的浮萍随风漂游,翻来覆去的是无根的愁绪。岁月蹉跎,荣辱枯荣,繁华尽处的落寞,在这秋风秋色里浓浓淡淡、牵牵绕绕。临窗看秋,秋意盈胸,何况在这日落西山时,更易多愁善感,竟忍不住轻叹,衰黄了太多的岁月,还有多少生命的绿
6、可以支撑那些未曾实现的梦呢?(节选自秋日黄昏)4.规律方法1确认技巧,准确选点 语言艺术范围较广泛,要针对题目类型和文本特色确定鉴赏点,找出属于鉴赏对象独有的特色或技巧。其角度大致有:一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如人称的使用、描写方式、抒情方式。二是从表现手法(狭义)的角度分析,如象征、衬托、对比等。三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四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如词语的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句式的整散等。五是从语言风格入手,如平实、华丽、清新、典雅、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鲜明等等。在指出表达技巧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段分析。2结合文本,分析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时,一是要注意语言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二是要注意它在文中的具体的表达效果。3由主及次,分点作答 题目所涉及到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后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品味语言艺术解题 3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