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学考选考考纲展示考点必考内容考试要求加试内容考试要求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b火药的发明和使用b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2中国的古代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b京剧的产生和发展c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b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b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b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b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b明清四大长篇小说b4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b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科学
2、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第29讲中国的科学技术考点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1)发明: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2)改进:东汉时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制成新的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3)影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1)发明:最初的指南仪器称作“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北宋出现了指南鱼和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2)应用:指南针应用
3、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航海事业意义特别重大。北宋的萍洲可谈中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南宋的梦粱录中也有罗盘针使用的记载。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使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北宋时还出现了火球、火蒺藜。明朝时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4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1)发明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2)进步元代王
4、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应用。(3)影响: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1(2015浙江1月学考)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A造纸术于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火药在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指南针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到阿拉伯,后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是在1450年前后传到欧洲的。A项正确。2(2014浙江学考)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其中,为欧洲走
5、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D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外传。根据所学可知,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影响(2012浙江学考)“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是后汉书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A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C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D信息记录与传播的革命性进步创造了条件D“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描述的是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其使信息记录和传播取
6、得革命性进步,故D项正确。1(2015浙江杭高期中)15世纪,梵蒂冈的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哪一发明传入西方()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B材料中涉及书籍,可以排除火药和指南针,并根据“15世纪”这一点,可判断出属于印刷术,因为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很早。2(2015嘉兴高三期末)解读下图汉纸出土地点及造纸术传播,下列结论中较为合理的是()A在公元4世纪造纸术发明于中国的西北B造纸术对亚洲的影响超过其他各个大洲C造纸术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D造纸术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D在中国四
7、大发明中,纸的发明的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由此可知,答案选D项。3(2014浙江台州高三期末)西晋文人傅咸曾在一篇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作者在赋中所赞美的是()A白瓷B丝绸C文人画D纸D材料反映该物洁白润泽,物美价廉,书写后可以卷舒,可以判断作者赞美的是纸,故D项正确;由材料“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可知与陶瓷不符,故A项错误;“廉方有则,体洁性真”说明该物洁白润
8、泽,物美价廉,文人画不洁白润泽,丝绸不价廉,故B、C两项错误。4(2015浙江杭州质量检测)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B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针路明”“南方张度”“差却毫厘短不灵”可知为指南针,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5(2015浙江学考)下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这一工具可用于()A炼制丹药B制作纸张C印刷书籍D测定方向D根据材料中的“磁石”“针”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于测定方向的,D项符合题意。考点2|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
9、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农业科技:1
10、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1)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从1990年开
11、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2)运载火箭领域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201610月浙江选考)2016年9月15日,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
12、()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中国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C项正确。2(2015浙江学考)下列科技成就中,标志着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D“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D根据关键信息“改革开放时期”“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可知,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排除;C项“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于1970年,不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3(2014浙江1月学考)20世纪70
13、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中,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D研制成功“银河”巨型计算机C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A、B两项不符合题意。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B项时间上符合题意,但是不符合“第二次绿色革命”,排除。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C
14、项符合题意。4(2015浙江学考)(节选)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重大成就(部分)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90年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教科书材料反映出中国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哪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意义。【解析】第一小问,从表格内容“远程运载火箭”“通信卫星”“宇宙飞船”可以得出是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成就。第二小问,通信卫星、宇宙飞船等的发射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
15、代化建设,从而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答案】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运载火箭技术等方面。重要意义: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及主要内容(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2)主要内容:“科教兴国”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
16、决定的核心主张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技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没有涉及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故A项不符合题意;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只能体现教育功能,不能体现科技内容,故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可以判断,此决定的核心主张是科教兴国,故C项正确;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只能体现科技功能,不能体现教育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1(2015湖州期末)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
17、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选项中属于邓小平所说的“卫星”的是()A“东方红一号”B“长征1号”C“神舟5号”D“银河一号”A“东方红一号”发射于1970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项正确;“长征1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故B项错误;“神舟5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故C项错误;“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运算达亿次的巨型电子计算机,故D项错误。2(2014杭州检测)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
18、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的是()A核武器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D运载火箭技术D由材料中“吴刚”“嫦娥”可知此诗描述的情景发生在月球,只有运载火箭技术能帮助人类登上月球,故选D项正确。3(2014嵊州一中月考)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19、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4(2015金华十校调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ABCDC“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是在1970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是在1967年;“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是在2003年;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是在1973年。5(2015湖州适应检测)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故A项正确;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2003年,“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