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考点链接熟悉文言句式,准确翻译文言句子逍遥游(节选)中多见宾语前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注意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习惯。(1)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彼且奚适也”。翻译时应将宾语置后,“背负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止它”“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介词宾语前置:“奚以知其然也”。翻译时应将宾语置后,“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2)介词结构后置。如“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翻译时,应将介词结构置前,“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倒一杯水”。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典型的是“者,也”),被动句(典型的是“为所”),省略句(最多见的是省
2、略介词“于”和介词宾语“之”),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动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所谓“用法”,是指文言句式在具体句子中的运用;所谓“理解用法”,是指理解文言句式在表达内容上的具体作用。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意,准确断句和翻译句子。如何熟悉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句意呢?一般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一、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和规律。文言文中变式句的某个成分不在它应在的位置,为了明确句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排列顺序,将这些成分复位。如定语后置句翻译时一定要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同样,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必须将它们提到谓语前,句子才通
3、顺。如“裹以帷幕”译为“用帷幕裹着”。二、归类整理,分类记例,举一反三。每种特殊句式选一个典型、短小、易记的例句,熟读牢记。需要某种句式时,以此为例,举一反三。例如: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文言判断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用“者也”“者也”“也”表判断。如:南冥者,天池也。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用副词“乃”“即”“非”“则”“皆”等帮助表示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以上几种类型判断句,翻译时,表肯定判断要用“是”,表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2被动句。现代汉语常用“被”表示被动,也有不用“被”的。文言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用“于”表被动。如:故内惑
4、于郑袖。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3省略句。文言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省略主语。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前蒙后省略“公”。省谓语动词。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均承前省略谓语动词“鼓”。省略动词的宾语。宾语常用的是代词“之”。如:有志者,不随以止也。“随”后省宾语“之”。省略介词的宾语。宾语常用的是“之”。如:欲呼张良与俱去。“与”后省宾语“之”。省略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以”等。如:将
5、军战河北。“战”后省“于”。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4变式句。文言文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为了便于解说和比较,故称之为“变式句”。文言变式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类: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可前置。如:不吾知其亦已兮“不吾知”即“不知吾”。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前置。如:沛公安在“安在”即“在安”。借助“之”或“是”将宾语提前。在宾语前常有“惟”或“唯”等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唯利是图唯图利。介词宾语前置。是以见放以是见放。(2)谓语前置。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
6、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如:甚矣,汝之不惠!即“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3)定语后置。一些修饰语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一般在定语后边用“者”字,或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如:求人可使报秦者,蚓无爪牙之利。(4)介宾短语后置。文言中介宾短语“于”常放在谓语后作补语;介宾短语“以”大多放在谓语前作状语,但也有放在动词后作补语的。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三、结合语境,理解文言句式的用法及其表达的内容。(2016天津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
7、,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
8、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
9、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选自杨万里集笺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译文:(2)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译文:【解析】(1)关键词:“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礼以客主”是介词结构后置句。(2)关键词:“若”,像。“兹”,这。“
10、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答案】(1)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2)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参考译文】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县的。母亲展氏,是他父亲的妾。在生宗质时遭遇靖康之乱,母子走失。宗质在父亲的庇护下成长,等到长大,每到一处当官一定去寻找他的母亲,都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一带没有找到,必定在蜀地吧?”跟随司马季思到蜀地去。船经过的州,无论郡县、村市,一定登岸,到处大声地呼喊:“展婆,展婆。”到了晚上,哭着回来,不吃东西。司马家的人同情他,
11、都宽慰劝解他,于是哭着勉强吃点东西。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又是这样。每天从早到晚大声呼喊,咽喉痛身心疲惫,在茶铺中稍作休息,依然流着泪。坐了一会儿,一个乞讨的老妇人走到他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已经喝了茶,宗质问她的家乡和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几个钱,为什么还要问我的姓名?我不是乞讨的人。”宗质站起来致敬,道歉说:“我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您消消怒气,试着说说,又有什么妨害呢?恐怕我们或许是乡邻,或许是亲族呢?我拿出囊中所有的钱为阿婆祝福。”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
12、非常特别,不能说。”宗质尽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起来抱住老妇人,大声哭着说:“夫人,您是我的母亲。”老妇人说:“官人不要弄错了,我的儿子有法检验,右腋下有一颗紫痣,它的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的。”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二人互相抱着哭起来。几十上百人围观,都叹息流泪。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来,季思及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哭了。从此用板舆拉着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因年龄大而去世,宗质也满头白发了。宗质在乾道庚寅年做洪倅,当时我做奉新县的县令,多次拜谒他,不知道他们母子间的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进谒,被授予台州知府。朝中人士说:“李台州,是曾觌的姻亲。曾觌没有儿子
13、,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他一次,再没见过,也不知道他的孝顺。后经过十七年,台州已经去世,我与丞相京公同时做宰掾。谈论间,京公给我说了李台州母子的事。我出生八年,母亲去世,终身遗憾。听说了李台州母子的事,哭泣不止,被感动并为他作传。评论说:孔子说:“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神明。”像李台州这样,出生时不知道失去母亲,长大后却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不能找到,找不到却坚持不懈,走访了一半的天下,在老年的时候才找到。过去东坡先生赞颂朱寿昌,至今歌咏成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不是至孝难道能感动天地神明吗?不感动天地神明难道能找到母亲吗?我每次给士大夫说这件事,听的人一定被感动得哭泣。人谁没有母亲呢?有母亲谁没有这样的心呢?有人不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需要寻找;母亲存在,有的人却不孝敬,有的人悖逆不爱母亲,是什么心理呢?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