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461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练习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 练习3班级 姓名 评价 五、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奇零草自序张煌言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

2、意。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

3、书必题义熙。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注:张煌言(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义熙:晋安帝年号。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诚:实在B、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 夷:太平C、 余谬膺节钺 膺:接受D、 求知于后世哉 知:知识6、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张煌言“好为诗歌”的一组是(3分) 然犹时时窃为之 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始知文

4、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A、 B、 C、 D、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十七年中写诗编集遇到多次厄运,接连不断的“亡诗”记录,是诗的不幸,也是诗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B、 作者靠“索”“忆”只得了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青少年时期酷爱写诗,但诗稿很多都在战火中散失了。C、 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D、 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还因为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8、 把文中画线的

5、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3分)(2) 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3分)(3) 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4分)六、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倾之,延徽逃

6、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去北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

7、之力也。(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注:圉:同“圄”,养马的地方。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B筑城郭,立市里 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延徽有助焉 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会于西河外渑池 D向者何往? 昔者十日并出7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3分) 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 延徽寓

8、书于晋王,叙所以去北之意 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A B C D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就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忌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9断句和翻译。(9分)(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2)用“”给下面的阅读材料

9、断句。(3分)(宴)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于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文言文阅读 练习3答案五、5、(3分)D(知:了解)6、(3分)C(排除)7、(3分)B(是想借声诗以代年谱,以诗集的完成作为自己生平的总结。)8、(1)(3分)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何”、“笔墨”、“一”,各1分)(2)(3分)于是要回平日亲朋好友收录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一一加以编次(或“按次序编定在一起”)。(“索”、“所字结构”、“次第”,各1分)(3)(4分)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在入蜀途中颠沛流离,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诗史”(或“他的诗歌

10、被称为诗史”)。(“当”、“废”、“风骚”、“名”,各1分)附:自序参考译文我从十五六岁起,就爱好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一再劝戒,只得搁笔不再做诗,但有时还悄悄写上几首。中举之后,与各方名流广泛结交,诗文赠答,日积月累,诗稿盈箱。适逢国家多难,我在江东首倡抗清大业,以往诗稿,丧失殆尽。从此,运筹帷幄在军旅之中,起草诏告于庙堂之上,空暇之际,仍不忘吟咏性情,付之笔墨。清兵渡江之后,长短诗篇,一概在战乱中丧失,实在是诗篇的不幸啊。我从丙戌年浮海南下,算起来,已经历了十七个春秋。这期间,忧国思家,感时伤乱,无时不令人感慨万千,无事不叫我触目惊心。率军北伐时,壮怀激烈,长歌抒怀,避虏南行间,孤

11、寂凄凉,短诗寄情。每当风雨飘摇之际,身处惊涛骇浪之巅,更加触发孤臣对大明君主的依恋,拨动游子思念亲人的心弦。这些诗篇哪里是亡国的绝望之音,分明表达了忠臣回天无术的哀叹之心!丁亥年春,随着倾覆的战船,丙戌年写的诗歌也沉入长江。戊子秋日,驻军平冈山,又散失了丁亥年的诗稿。庚寅夏天,率兵再次入海,戊子、己丑两年之诗又遭厄运。到了辛卯年,舟山失守,书箱中残存诗稿无一幸免。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此后,搜寻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可是,丙申岁,舟山二度失陷,散失了三分之一,戊戌年,战舰在羊山倾覆,再散失十分之七,我这才相信,诗文翰墨也有在劫难逃的厄运呀。近年以来,慨叹国运艰难不安定,等待天

12、下太平遥遥无期,我想凭借诗篇代替年谱,于是,要回平日亲朋好友收录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一一加以编次。而且我记性很好,又把能够回忆起来的旧作,重新誊清,共得若干首。在我的全部诗歌中,这只能算很小一部分。嗟呼!在国破家亡之际,我谬掌兵权,既然不能讨灭贼子以雪国仇,又怎敢凭借声诗来传名后世呢!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入蜀途中,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诗史”。陶潜生于晋亡之际,辞官归隐,写诗必以晋安帝年号“义熙”记年。他们的志向令人同情,他们的情操发人深省。那么,这本诗集为何取名奇零草?一来诗篇散落,已非全貌,犹如古兵书握奇经至宋复出,而非足本,二来表明集中所收,均系作于行伍

13、之间。南明桂王永历十六年,岁次壬寅,端阳节后五日,张煌言自叙。六、5、(3分)B市里:古义:市井里巷/今义:市区。(A 举动:举止,行为,措施;C 荒田:没有开垦耕种的田地;D 故乡:家乡)6、(3分)A焉:助词,不译;焉: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B所以:的原因;C于:介词,“在”;D者: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7、(3分)C(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8、(3分)C(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9、

14、(1)翻译下列句子:(3分)契丹君主听说(延徽)到了,非常高兴,好象他从天而降,轻轻拍着他的背问:“之前你去了哪里?”(向、宾语前置、大意各1分)(3分)王德明说:“叛逃了再回去,莫非是想找死吗?”(往、得无乎、大意各1分)(2)断句:(3分)(宴)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于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2处1分,4处2分,5处以上3分)参考译文:延徽,是幽州人,有智慧谋略,很善于写文章。刘守光在末年时国力衰退困苦,派参军延徽向契丹求救,契丹君主因延徽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扣留他并发配去放牧。述律后对契丹君主说:“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

15、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契丹君主召见延徽与他交谈,大悦,于是就把他作为计划的主人。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延徽开始告诉契丹主建立官署开放府库,修筑城郭,建在市井里巷,来安置汉人,并使他们各有配偶,开垦荒田。于是汉人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逃亡者更少。契丹的威信征服了各诸侯国,延徽是有功劳的。不久,延徽逃到晋阳,晋王想安置他到幕府,掌书记王缄憎恨他。延徽自感不安全,请求回家探望母亲,经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歇脚。王德明问他到哪里,延徽说:“如今黄河以北都归晋所有,应当回到契丹去啊。”王德明说:“叛逃了再回去,莫非是想找死吗?”延徽说:“假如我回来,那里好象丧失了手和眼;如今回去,手眼又完整了,怎么肯加害我!”探望了母亲后,延徽又回到契丹。契丹君主听说(延徽)到了,非常高兴,好象他从天而降,轻轻拍着他的背说:“之前你去了哪里?”延徽说:“想念母亲,想告请回家,又害怕不允许,所以私下回去罢了。”契丹君主对待他更加优厚,等到称帝时,把他做相,多次升迁,直到中书令。晋王派使者到契丹,延徽寄信给晋王,讲述自己之所以去北方(契丹)的想法,并且说:“并不是不留恋英明的君主,并不是不想念故乡,所以不留下的原因,是担心王缄的谗言罢了。”于是用老母亲作借口,并且说:“延徽在这里,契丹必定不敢南下放牧。”所以终极同光之世,契丹没有进入为敌,是延徽的功劳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