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1.课前素养积累 2.考点阐释 3.考点精讲 4.规律方法 5.拓展提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1.课前素养积累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考点阐释“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观察描写角度的变化”等。抒情包括“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抒情、
2、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3.考点精讲角度一 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从军行 杨 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最后两句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答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1直接抒情 2.借景抒情: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
3、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张 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案 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3.触景生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
4、,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前人评此诗颔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答案 有道理。作者触景伤情,移情于物,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充分表达了乱世别离的悲凉之情。4.寓情于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
5、作分析。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5.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6、,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角度二 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 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
7、”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1动静结合: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2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茶瓶儿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
8、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注】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青门:古长安城门名。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答案 上片是虚写。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下片是实写。词人写眼前景物,感叹物是人非,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像是要追寻着东风远去。本词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逝去的叹惋。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
9、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咏岩桂 朱 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注】木末:指荷花。篱边:指菊花。试简要赏析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答案 诗人因仰慕,故而“攀援”;“叹息”起于赞美之情,进而渴望与之成为知己。这两个细节暗示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崇高人格的追求。4正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2015新课标全
10、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是侧面描写。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而白雪歌对景物描写主要采用的是正面描写。5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11、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张 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答案 相同: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不同: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而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4.规律方法鉴赏表达方式解题方略 1掌握答题方法“指”“释”“析”(1)“指”: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12、。(2)“释”:结合诗句阐释怎么运用的这种方法。(3)“析”:分析此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2掌握答题范式 点明诗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特点结合诗歌阐释其具体运用分析使用效果。表达方式 方法 作用 描写 讲究角度 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讲究方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讲究技巧 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13、、哀乐等主观感情 寓情于景 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5.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 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游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