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321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篇目三阿房宫赋平“语”近人习大大语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典释义典出:春秋梁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文:同引用释义: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解读:“信”字由人和言组成。人是社会的动物,以言语沟通,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言语能传达信息,我们也在不断交流中了解彼此,表达信任。所以说,“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现实中,我们碰到不少人,好为浮言高论,却不能取信于人,不能落到实处,这些漂

2、亮话越多,越是透支信任。国学经典为学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赏读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2贤者小学以明,不贤者废学为昏。方孝孺逊志斋集赏读贤能的人稍微学学就明白,不贤能的人废弃学习变得昏暗。3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说苑赏读耳朵听的,不如亲眼见的;亲眼见的,不如脚踏实地去做一做。提倡人们要亲自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诗海拾贝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赏析】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3、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只有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

4、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作品】 代表作阿房宫赋,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评价】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二、背景探寻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中原,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进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强敌,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

5、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三、相关知识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文体名。它是由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源于战国时赵人荀卿的赋篇。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辞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6、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称为“骚赋”。到了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称为“辞赋”,汉赋规模宏大,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采用了散文的手法。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谓之“律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称之为“文赋”。形式上介于韵文、散文之间,内容多为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喻,被称为“劝百而讽一”。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四、积累名句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

7、落。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诵读第1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六王毕,四海一一:_(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而:_北、西:_走:_(3)廊腰缦回缦:_(4)檐牙高啄啄:_(5)钩心斗角钩心斗角:_(6)盘盘焉,囷囷焉焉:_(7)蜂房水涡蜂房水涡:_(8)未云何龙云、龙:_(9)不霁何虹虹:_(10)而气候不齐气候:_明确(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表顺承的连词名词作状语,从北、向西趋向(3)萦绕(4)名词作状语,像鸟嘴(5)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比喻用

8、尽心思,明争暗斗(6)相当于“然”,的样子(7)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8)名词用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9)名词用作动词,出现彩虹(10)古今异义词,古义指雨雪晴阴;今义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明确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走廊宽而曲折如腰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鸟嘴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各种建筑都与中心建筑钩连,相邻的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省略句)赏析文意3名句默写(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

9、(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的句子是:_。(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名句是:_?明确(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下列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部分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B这一部分是从总体概括和细部描写两个角度来写阿房宫的建筑的。总体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细部描写又从建筑之外观和建筑内部两部分着笔,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C“一日之

10、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D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明确选B。B项,应为“总体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细部描写又从建筑之外观和建筑内部两部分着笔,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二、诵读第2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辞楼下殿辞:_下:_(2)辇来

11、于秦辇:_(3)朝歌夜弦朝、夜:_歌、弦:_(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明星:_(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扰扰:_鬟:_(6)雷霆乍惊乍:_(7)杳不知其所之也之:_(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_经营:_(9)齐楚之精英精英:_(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_明确(1)离开名词作动词,走下(2)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3)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名词作动词,唱歌,弹弦(4)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明亮的星光;今义指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5)纷乱的样子指古代女子环形的髻(6)突然(7)动词,往,到(8)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动词作名词,积蓄聚敛的珍宝(9)古今异义词,古义指金玉珠

12、宝等物;今义指出类拔萃的人(10)名词作动词,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当作、把珠当作6翻译下列句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译文:明确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玉珍宝,(是经过)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人民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再占有,统统运进了阿房宫中。(秦始皇却)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抛掷满地,秦统治者看到这些宝物,也不怎么爱惜。赏析文意7名句默写(1)阿房宫赋用“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

13、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答案:(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8下列对本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妃嫔媵嫱为秦宫人”句紧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B“明星荧荧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句,通过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她们快乐而奢侈的生活,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C“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际遇转而写物的被践踏。D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绘声绘色,倍加渲染。

14、写珍宝,交代来源:六国剽掠;言其之多:倚叠如山。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明确选B。B项,“既表现了她们快乐而奢侈的生活”错,应为“既表现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因为“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三、诵读第3、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_(2)秦爱纷奢纷:_(3)人亦念其家念:_(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_(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_南亩:_(6)戍卒叫,函谷举举:_(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_(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_(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_爱:_(10)则递三世可至

15、万世而为君递:_为:_(11)谁得而族灭也得:_(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鉴:_明确(1)心意,意愿(2)多,繁华(3)顾念(4)怎么,为什么(5)比田间(6)拔、攻占(7)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可惜;今义指怜悯,同情(8)名词作动词,灭族(9)如果爱护(10)传递,顺着次序传下去做(11)能够(12)意动用法,以为哀,以为鉴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译文:(2)戍卒叫,函谷举。()译文:(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译文:(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明确(1)嘈杂的管弦乐声,比闹市里人们的话语还多。

16、(状语后置句)(2)(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被动句)(3)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判断句)(4)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戒,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赏析文意11名句默写(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2)“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又怎么会灭亡

17、呢?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2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3自然段的感慨是由第1、2自然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铺事对比中引申出来的。指出秦爱纷奢,极力搜刮百姓,而且还不让市人言语,导致国家灭亡,阿房宫被烧。B第4自然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斥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C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写阿房宫被焚时说“楚人一炬,可怜

18、焦土”,这里作者又流露了对秦朝的怜悯之情。D“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迅速灭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明确选C。C项,“这里作者又流露了对秦朝的怜悯之情”错,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文中除可解释为“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体现的是作者的不安与忧愤。词类活用(二)动词和数词的活用一、动词的活用(一)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一般认为活用为名词。活用的动词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如:1殚其地之出,竭

19、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2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伏兵。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传:流传的文字。(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例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2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败逃。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受损害。4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闻:让听到。(三)动词的为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动词还有一种活用法,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

20、简单地说就是“为宾语动”。“为动”的“为”字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当“给(替)”讲,二是当“为了”讲。下面就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这种动词的为动用法,宾语大都是人。例如:1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御:为御,即给驾车。2文嬴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请:为求情。3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世家)履:为穿鞋。第二,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这种动词的为动用法,宾语大都是物。例如:1既泣之三日(病梅馆记)泣:为哭泣。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二、数词的活用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有时也可以活用,只不过活用的现象比较少见。如:士也罔极,二三其

21、德。(诗经氓)数词后面一般是不直接跟宾语的,但该句中的“二三”带了宾语,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使二三”,即“改变”的意思。其实,在古汉语中,数词不仅仅可以活用作使动词,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活用作名词或者一般动词。下面简要地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一)数词活用为名词1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在这两例中,例1中的数词“一”位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为名词,意思是“一座山”。例2中的数词“一”处宾语的位置上,意思是“一体”,也活用为名词。再看下面这个例子:3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数词“十”处于主语的位置上,数词“一”处于宾语的位置上,意思分别

22、是“十家”和“一家”,都活用为名词。由上可见,如果数词被确定用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一般就用作名词。(二)数词活用为动词1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3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在这三个例子中,数词“一”“万千”和“四”都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意思是“统一”“千变万化”“成为四个人”,都成了动词。再看这个例子: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在这个例子中,数词处于“者字结构”之后,为了强调行为“示”,本来处于动词前面表示数量的数词“三”被移到了句尾,数词前面用代词“者”复指,使“者”字前面的词语成为全句的主语,这样,移到句尾的数词就成了全句

23、的谓语,活用为动词。这里的“三”的意思就成了“有三次”,活用作动词。由上可见,如果数词被确定用在谓语的位置上,一般活用作动词。此外,数词还可活用为形容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这里的“一”即活用为形容词,解释为“专一”。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现象虽然不够普遍,却也不容忽视,我们要搞清语言环境,掌握活用规律,辨明其用法,才能准确地理解其意义。【考题印证】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B此亡秦之续耳C籍吏民,封府库 D道芷阳间行解析:选B。A.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B.续,动词作名词,后继者。C.籍,名词作动词,给登记上册。D.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阅读下面的

24、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下面句子中的数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A以其衣易一刀十饼B此三死者C

25、一日十病十愈D试之前后如一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数词都与现代汉语相同,D项,为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后,没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秦州有很多名山,孟德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自己想:“我是禁军中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吃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吃。一天病十次病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闷,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东西像吃五谷一样安全。因此进山两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

26、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不到十几步,就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低垂着耳朵走了。再试其他猛兽,前后都一样。”(建议用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B直走咸阳 走:趋向C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矗:通“直”,简直D燕赵之收藏 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解析:选C。矗:形容建筑高高耸立的样子。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杳不知

27、其所之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解析:选A。和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中的“之”为动词,到,往;结构助词,的。3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D燕赵、韩魏、齐楚: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解析:选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的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4名句默写(1)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28、:_。(2)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3)阿房宫赋用“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4)阿房宫赋中写宫妃们来到秦国后从早到晚地弹琴唱歌,成为秦国一分子的句子是:_。(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都是自己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的语句是:_。(6)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答案:(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下面的语句细腻地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歌舞给人的感受,请用现代汉语把它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原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答:解析:解答本题应该在想象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句子,描绘原句所表现的情景。答案:(示例)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宫女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6某班为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的作品之间拟写两段串词,要求涉及作品的内容,衔接连贯自然,有文采。(每段串词80至150字)串词一

30、(琵琶行结束,项脊轩志即将开始):串词二(滕王阁序结束,阿房宫赋即将开始):答案:串词一:就是这样一种声音,缓缓流过每一个人的心田。它流过了沧桑,流过了风雨,流出了热切的哀伤,也流出了无奈的渴望。总有一样事物,如清澈的音乐声,总能触摸到人心里最柔软的角落。归有光的项脊轩就是他一生深情的寄托,下面请同学为大家朗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串词二:滕王阁是幸运的,它得以在赣江之畔永存,供万代瞻仰,但也有不少宏伟的建筑无法永久伫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月不灭的大火,让后人对其宏伟的构建永远只存有一种朦胧的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阿房宫的毁灭呢?让我们一起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寻找答案。二

31、、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

32、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曰惟:句首语助词。伊:助词。处死:处理死的方式。惊湍:惊人的急流。逝:发语词。沉吟:犹豫不决。退默:引退隐居。九关:九重天门。中浦:水滨。要:总结。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

33、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D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解析:选C。断句时把握专有名词、重点虚词,然后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本题句末语气词“兮”后要断开,“悲夫”作为发语词,前面应该断开,则可排除选项A、D,再重点看实词短语,“去家千里”不能断开,则可排除选项B,正确选项为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34、确的一项是()A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也可以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如程氏子。这里可以译为“你”。B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黄色和青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通称。C君子:古代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后来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D区区:指微小,自称的谦辞;也可指一心一意,本文“嗟子区区”是一心一意的意思。解析:选B。“丹”指红色,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红色和青色。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

35、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无疑是正确的。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解析:选C。C项,应为“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是正确的”。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译文:(2)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译文:答案

36、:(1)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2)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遗居。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激流让人心惊胆悸。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难道我不能远走高飞到国外游历?难道我不能急流

37、勇退、洁身隐居?我独自嗷嗷不停地倾诉对君王的怨慕,只恐怕君臣的关系更加疏离。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如果我的祖国已遭到颠覆,我也决心不吝惜生命而苟活下去。我拜托江神代我告怨,黄河神却叫我向玉帝申诉。我一连闯过九重天门去见玉帝,玉帝也为我悲伤却不能救助。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江峡上的山峰巍峨高大,屈原故居荒废使行人悲哀。你的子孙后代都散失在哪里?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残败的高台。你离开人世迄今已过千年,世道更加偏狭,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大臣。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祖国,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这就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啊!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这样追求完美吗?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叹息你专心一意,独自去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你的言行过于激烈不够适中,但总的来说,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啊,愿你的灵魂安息吧!-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