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274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58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一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目 录 ONTENTSC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纲展示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基础梳理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是指由于_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成因自然原因:_和_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_和_气候变化风蚀水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提示(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

2、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_,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_强烈,碎屑物质积累大面积地表裸露(2)人为因素:_、乱砍滥伐、_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干旱风化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二、荒漠化的危害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造成表土裸露,提供_形成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沙尘暴特别提示 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三、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工程:_。(2)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继续扩大。(3)防治方针:“预防为

3、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4)具体措施:_、禁樵禁采、_、生态移民等。“三北”防护林体系封沙禁牧合理用水图文拓展1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后,地下水易沿土壤孔隙到达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形成水汽蒸发,而其携带的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次生盐渍化。2石质荒漠化的形成在降水丰富的石灰岩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表层土壤被流水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3过度放牧引起荒漠化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绝大部分牧区都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草原下往往就是贫瘠的土地,一旦放牧量超过草场的承载量,

4、就会使草场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便造成了荒漠化。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规范审答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风力大(8 级),刮风天数多(157 天),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 4 月)。另

5、外,沙源在本地(就地起沙),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风沙灾害对铁路危害严重。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沙源大大路基和轨道行车安全阻沙、固沙我的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列车运行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

6、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我国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较差 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例如,上题中众多的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湖岸地区松散物质多。(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上题中冬春季节大风日数多。(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

7、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 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

8、灌(2019试题调研)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因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1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2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2图1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植被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A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B高寒草甸区C

9、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灌丛荒漠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说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的水分条件较好;图示区域植被有草甸草原、高山草原和高寒草甸,根据植被随海拔变化分布的规律可知,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还有热量。第2题,图1中的无植被区主要位于绿洲和山地之间,即山前冲积扇的顶部,沉积物颗粒大,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且土壤发育程度低,不适宜植被生长所以形成无植被区。第3题,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因为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植物生长水分主要来源于流经绿洲的河流和地下水,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

10、下降,灌丛植物根系因无法再获取水分而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导致荒漠化加剧。答案:1.C 2.D 3.A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46题。4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CD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 蒸发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A B C D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11、;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5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6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答案:4.C 5.B 6.D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区域的荒漠化治理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土地荒漠化我的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

12、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针对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

13、光。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地。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13题。1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地下水2图中湖泊附近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A黑河洪积扇B北大山C石羊河洪积扇D湖泊群枯水期湖滩3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 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 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BCD 解析:第1题,湖泊群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而且远离黑河和石羊河等

14、河流,因而大气降水或河流水不会是主要直接补给水源,A、C错;同时,该湖泊群远离南部冰雪资源丰富的祁连山脉,不可能是冰雪融水直接补给湖泊水,但冰雪融水和河水等水源渗入地下,形成丰富的地下水,可补给湖泊群,B错、D对。第2题,图示区域主要盛行西北风,黑河洪积扇上的堆积物在西北风作用下,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并在湖泊附近堆积形成高大沙山,A对;位于湖泊南面的北大山和东南方向的石羊河洪积扇一带的堆积物在西北风作用下不可能移向湖泊附近,B、C错;湖泊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水位常年较稳定,枯水期不明显,湖滩比较湿润,不易堆积形成高大沙山,D错。第3题,民勤县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之间,保护好现有植被

15、,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阻止两大沙漠“握手”的有效措施。生态移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以及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等都是保护植被的有效措施,对;民勤县气候干旱,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得不偿失,错;黑河流域水资源比较紧张,从黑河跨流域调水会加剧黑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可行,错。答案:1.D 2.A 3.A考点三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高考经典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图 1 为某区域略图,图 2 为图 1 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材料二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 1 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 8 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

16、原因。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1成因(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

17、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例如,上题中由所给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例如,上题中河流流经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地形坡度大)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2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

18、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主要的治理措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

19、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BC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解析:第1题,B对、D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A、C错: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

20、加降水量影响不大。第2题,对: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水强度大。错: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只有2天,相对于第2次和第3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错:由于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第3题,D对:由表中信息可知,第6次和第5次降水过程相比,河流洪峰流量明显增加,且洪水含沙量极高,说明河流水位上升,淹没部分植被覆盖的坡面,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多。A、B错:第5次和第6次降水过程,都为同一流域的河床和沟谷,因此水土流失变化不可能相差太大。C错:第5

21、次降水的强度更大,对裸露坡面泥沙的冲刷作用更明显,但河流泥沙含量较低,说明裸露坡面不是主要的泥沙来源。答案:1.B 2.B 3.D(2018高考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46题。4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CD 5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

22、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析:第4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第5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第6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答案:4.A 5.D 6.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