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时空定位课前篇 自主学习课堂篇 合作学习课后篇 巩固练习素养篇 合作学习课时作业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概况(1)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正统道教(3)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
2、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禅宗2反佛(1)背景:佛教盛行,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不断有人反佛。(2)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3复兴儒学(1)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2)唐中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范缜韩愈二、文学艺术1文学(1)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
3、形式。(2)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分别被誉为“”和“诗圣”。曹操诗仙2书法(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书体均已完备,东晋诸体兼精,世称“书圣”。(3)隋唐时期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3绘画(1)东晋开始出现知名专职画家,提出“以形写神”,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2)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被尊为“画圣”。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吴道子4石窟:魏晋至隋唐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
4、煌莫高窟三、科技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4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5印刷:唐朝已经有了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齐民要术雕版6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7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8医学: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末唐本草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文化交流(1)概况从东汉到北朝,
5、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一些中国名僧也西行取经,如东晋的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贞观年间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成为佛学大师。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2)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法显玄奘2其他文化交流(1)唐首都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长安辨 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
6、: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拓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补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东晋时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成为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宗教。魏晋时期佛教因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需要而迅速传播。补 南朝人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了精神和形体统一理论,批驳了佛教“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亡”主张,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辨 唐诗的时代性(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
7、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拓 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注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注雕版印刷的流程辨 天文与历法天文与历法是紧密联系的,但二者不能混淆。天文侧重于观察天象,记录天文现象及变化;而历法侧重于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历法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而来的。补 隋唐时期中亚一些国家一再遣使来唐,推动了东西方物品、文化的交流。探究主题一 魏晋隋唐时期的科技史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史料二 与西方相比,
8、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探究点:(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分布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中国古代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提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探究。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1)特点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
9、法。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3)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探究主题二 魏晋、隋唐文化史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探究点一:依据史料一并结合
10、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提示:思想:道教、佛教盛行。书法:各种书体皆完备。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史料二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探究点二:依据史料二,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示:特点:多元性。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稳定、经济
11、繁荣;对外交往繁荣等。史料三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探究点三:根据史料三,分析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提示:(1)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水平高。(2)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社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风貌,因此王羲之刚劲有力的书法风格备受推崇。(3)皇帝的大力提倡影响了士大夫的审美倾向。1唐朝的宗教政策及影响(1)佛教、道教与儒学并称“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唐朝开国之初,李渊为了抬高门第,神化统治,认李耳为先祖,将道教地位排在佛
12、教之前,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使道教得以大力发展。武则天上台后大肆兴佛,广建寺院,普度僧尼,将佛教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玄宗在位,欲振兴李唐王朝,革除武周后期的不良影响,复将道教放到佛教之前。尽管前后的统治者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使得佛、道的地位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三者在唐朝前期都受到积极的扶植,获得了充分发展。(3)唐王朝对释、道、儒三教并尊的做法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政治伦理观为基准、佛道学说兼收并蓄的盛唐独具的统治思想体系,大大巩固了帝国基业,而且也促进了三者间的相互吸收,不断完善。佛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成熟,进而成为中国式宗教。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秦小篆和汉隶均具有书
13、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二是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代表是东晋的王羲之,作品是兰亭序。(3)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原因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代表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和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
14、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看出道教、佛教在唐代的政治地位都发生过变化,而儒学相对稳定,故C项正确;宗教的兴亡不是由皇帝的好恶决定的,故A项不正确;题干材料仅涉及“儒道释”三教比较,未能反映出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故B项不正确;佛教的社会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不正确。答案:C史料运用应坚持的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原始史料。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纯文体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能否清晰正确的解读和使用。(2
15、)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3)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时代性,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掌握历史事实和史料运用,才能对历史解释做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史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特色识 唐朝:唐代文人人物画形象端庄、稳重,显得雍容华贵,反映了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社会风俗“以肥为美”,如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史洛神赋图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发展,士大夫群体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使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画家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抓住对象的精神气质),指明了艺术创作的方向,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识 魏晋时期,人物画是创作
16、的主题,山水画很不成熟,仅是人物画的衬景。如上图洛神赋图,画中人比山大,树比山高,显得幼稚。随堂训练 题组1 隋唐思想与科技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A思想一统 B佛道主导C三教并存D儒学式微解析:材料中三个代表人物,博士徐旷、沙门慧与道士刘进喜体现的三种思想并存,故A项错误;材料未突出佛教的地位,故B项错误;三教并存与材料中体现的三个代表人物并存的主旨相符,故C项正确;“式微”出自诗经,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显然与汉代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17、流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解析:三教合一的趋势是在隋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葛洪主张“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故B项正确;下层民众不会对黄巾军的领袖进行贬低性的评价,故C项错误;单从葛洪的主张并不能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故D项错误。答案:B3
18、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解析:我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医学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我国的天文、数学、农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的科技为主,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故D项错误。答案:B题组2 魏晋隋唐文学、艺术与中外交流4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19、。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答案:A5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张骞出使西域 文成公主入藏 鉴真东渡日本 孝文帝迁都洛阳ABCD答案:A6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游天竺 日本“遣唐使”来华 郑和下西洋ABC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医药、文学等,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项都是唐朝“开放”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是明朝开放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的B、C、D三项。答案:A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