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进阶1 第11课 篇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073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进阶1 第11课 篇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进阶1 第11课 篇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进阶1 第11课 篇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进阶1 第11课 篇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篇目2 五代史伶官传序基础运用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推其根本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C君臣相顾 顾:顾及D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还是CC项,顾:看。2下列各句中,“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BB项,“给”。A、C、D三项均为“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BA、C、D三项中加点的名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

2、词,意为“用匣子装”。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系燕父子以组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A项,古义:官名,本文泛指一般属官。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B项,古义:丝带、丝绳,本文泛指绳索。今义:组织或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D项,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具体来说,指统治者个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作为。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事理人情等。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智勇多困于所溺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DA、B、C三项均为

3、被动句,D项不是。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新五代史一行传序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

4、而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注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注】俛:同“俯”。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

5、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B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C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D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C先比较四个选项,找出断句标注的不同之处,再根据句意进行推断。“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作为主语“材贤”的并列谓语,不能隔断;“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属于假设关系复句,也是“颜子之行”的谓语,

6、不能隔断;排除A、B、D三项。故选C。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搢绅”的“搢”是“插”的意思,“绅”指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古代朝会时官宦把笏板插在腰里,后成为官宦的代称。B“礼义”是道家倡导的“五常”的标准,即仁、义、礼、智、信。“义”遵循正义的生活道路,“礼”遵守维系社会的规则、形式。C“中道”即“中庸之道”,儒家的最高标准。大意是为人做事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D“人伦”指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BB项,不是“道家”,应为“儒家”。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A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B序文的第1段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C一行传是参照后汉书独行传而写的合传。这类传记撷取传主的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一行)立传,对一些重要人物详述功业官历。D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CC项,对一些重要人物没有详述功业官历,这里只选了

8、传的序,叙述他写这篇传的缘由和主要人物。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译文:_(2)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译文:_答案(1)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如何比得上无愧于内心,放纵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乐(或:让自己得意开心)呢?(2)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显著,也没有书籍记述编排,只有他们的姓名有的还能够在书中见到,我也不敢埋没他们。10从第2段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哪些人物?_答案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

9、守道义的石昂,有忠于君主、顾及大局、以忠获罪而至死不言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参考译文】唉!五代之乱达到顶点了,这就是传记上所说的“天地间的光明被封闭,高洁的雅士都去隐居”的时代呀!在这个时候,做臣子的杀害他的国君,做儿子的杀害他的父亲,而那些士大夫们却安享着国家的俸禄占据着朝堂,十分满足不再有廉耻之色的人到处都是。我认为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却奇怪这个时候可以称道的人何其少啊!难道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虽然说战乱兴起,学校教育被废弃,从而礼仪衰败,风俗毁坏,而到了这个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大乱之时)未尝没有这样的忠臣义士啊。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时嫉世远离尘世而不能显露于

10、世。自古贤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藏于内心而并不表现出来的,有的人困顿地生存于简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们即使有颜渊的品行,不遇到孔子这样的人名声也不会显扬。何况是世道多有变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时候呢?我又认为必然还有怀抱才能、修炼节义,但沉沦在社会底层而默默无闻的人。我在传记中寻找这样的义士,却因乱世分崩离析,书上文字残缺,不能再找到了,找到的仅仅就是四五人罢了。生活在山林中和麋鹿为伍,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如何比得上无愧于内心,放纵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乐(或:让自己得意开心)呢?我找到了两个人,名叫郑遨、张荐明。权力和利益都不能让他的心灵屈服,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都不违背他的道义。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石昂。如果对君主有利,因为忠诚而获得罪名又何必为自己表白;有直至死亡也不说出来的人,这就是古代的义士啊。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程福赟。五代时期社会混乱,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一直到兄弟间、夫妇间的人伦关系,没有不严重毁坏的,而伦理几乎灭绝了。就在这样的时刻,能够以孝悌之礼修身于一乡并且像风一样推行到天下的人,或许还是有的。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显著,也没有书籍记述编排,只有他们的姓名有的还能够在书中见到,我也不敢埋没他们。而大致可以写下来的人,我也找到了一个,他叫李自伦。于是我写了一篇一行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