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自主预习】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1)概念: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它是人类对_相互关 系的基本认识。(2)功能:环境观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_,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_。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行为 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 态度 2.两种环境观的比较:(1)传统环境观:_的观点,人类试图_自然。(2)新的环境观:“_”或“人地归一”。它的含义是人类只有保持同自 然界的_,才能生存与发展。人地对立 征服 天人合一 平衡与协调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_构成危害的 发展。(2)内涵:一是要_,要满
2、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 和后代人的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 发展 生存能力 2.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与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思考】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观点吗?提示:不是。我国古代就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例如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 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等。科教兴国【自我小测】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A.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只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D.环境观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人类活动的行为【解析】选D。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基
3、本认识,正确的 环境观才是科学环境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 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行为。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解析】选B。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更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3.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主要区分点在于()A.人类能否利用自然 B.人类能否征服自然 C.人类与自然是否是平等
4、、和谐的关系 D.人类能否改造自然【解析】选C。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不过是人类的改造对象,人地关系仅仅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新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人地关系的平衡与协调。4.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须停止发展 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 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 A.B.C.D.【解析】选D。
5、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解决;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5.下列活动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沿海滩涂大力填海造陆 B.“珠三角”桑基鱼塘农业 C.西北荒漠化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D.东北地区沼泽变农田【解析】选B。“珠三角”桑基鱼塘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属于可持续发展。6.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A.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
6、C.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解析】选A。无氟冰箱能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节能灯能节省电量消耗;一次性筷子等会消耗大量资源且产生废弃物;包装越考究浪费的资源就越多;为了防止疾病传播需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一、传统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比较 比较 项目传统环境观新的环境观核心思想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行为表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强大,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移山填海等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行为后果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公害病频发
7、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典例通关】【典例1】20世纪中期洞庭湖周边地区人口的急剧增加,造成用地紧张,洞庭湖 的面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及后果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思路进行:【解析】第(1)题,直接从图示比较分析,图示的湖面面积缩小。洞庭湖面积缩 小主要是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等原因导致的,注意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 差异。第(2)题,蓄洪区是利用低洼地区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 区。建立分蓄洪区主要起
8、存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以降低洪水对河道两岸 堤防的压力。体现了谋求人地协调的“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思想。答案:(1)湖泊面积大大萎缩变小。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 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2)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思维拓展】(1)洞庭湖承担蓄洪任务的时间是什么季节?提示:夏季,尤其是6、7月份梅雨季节。(2)除了蓄洪之外,洞庭湖对长江还有什么作用?提示:在枯水期可以补充长江水,结合夏季的蓄洪,洞庭湖对长江的作用可以概 括为: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补偿训练】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
9、1)、(2)题。(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解析】(1)选C,(2)选B。第(1)题,草地过度开垦为耕地,因为干旱极易造成土 地沙化。第(2)题,从图中看出人口增长快,素质低,受传统的环境观的影响,生 产方式落后,造成了环境的破坏。二、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 目标经济增长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 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
10、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 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 标准物质文明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时间 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 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典例通关】【典例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为60,位于东8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读 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符合可 持续发展原则?。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
11、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苹果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 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2)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也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 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 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开发G、H两处土地资源?(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思路点拨】读取图文信息。【解析】第(1
12、)题,根据题中信息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该地纬度为 30N,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而苹果为温带水果,花生为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排除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第(2)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答案合理即可。第(3)题,水库可以发电、养殖,喀斯特地貌可以发展旅游,湖泊、沼泽可以发展 渔业、旅游业,山区可以发展林果业、生态农业等。答案:(1)第三种方案(2)G处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H处湖泊沼泽可种植莲藕,放养鱼虾,发展水产 养殖业。(3)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发展旅游业、疗养、生物培养;利用山区种植蘑菇;利用丘陵建果园、茶园;利用湖泊沼泽和平原相结合发展养 殖业和与平原种植业相
13、结合发展生态农业等。【补偿训练】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 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下题。有关图示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产模式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B.采用该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C.该生产模式能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需求 D.该生产模式下的农产品是真正的“绿色产品”【解析】选B。该农业模式有效解决了农副产品的充分利用问题,能提高生产率,增加农业收入,但并不是我国所有地区都适宜发展,是否是真正的“绿色产品”还要看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等使用情况。【基础达标】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
14、。活动旨在唤起 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 善地球的整体环境。2020 年第51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根据这段材料,完成13题。1.材料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是()A.对立 B.统一和谐 C.征服自然 D.崇拜自然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十分和谐 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A.B.C.D.3.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关于下图所 示的经济发展模式,叙述正确的
15、是()A.能加速资源的利用 B.能加剧生态破坏 C.能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D.没有尊重与善待自然【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是不对的。只有人与环境协调,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因此,面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必须要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第2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人地矛盾的激化,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3题,图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目标指导下可持续发展的新实践(如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食品、绿色消费、
16、绿色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绿色GDP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读气温变化图,回答4、5题。情境探究核心素养 4.对于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海平面下降 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C.地下水位下降 D.降水增多 5.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渐禁止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没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 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解析】4选B,5选D。第4题,由图可知全
17、球气温在波动上升,说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可使海平面上升;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热量条件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减少,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对不同地区的降水影响不同,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进而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也因地区而不同。第5题,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于工业化石能源使得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增多所致,与禁止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综合开发利用含硫资源无关;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应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减缓气候变暖才是有效措施。【补偿训练】读可持续
18、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A、B、C依次代表()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 B.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D.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 C.人管理调控 D.社会系统【解析】(1)选D,(2)选C。第(1)题,经济系统会从社会系统获取劳力、科技,从 生态系统获取环境资源;社会系统会从经济系统获取物质产品、资金等,从生态 系统获取环境资源;生态系统接收来自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产生的废弃物。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人对各类系统的管理与调控。在上海世
19、博会上,大力倡导“生态世博”“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等环保理念,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引领下,努力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据此完成6、7题。6.上海世博会提出的这些环保理念,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A.共同性 B.公平性 C.持续性 D.阶段性 7.为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居民应该()A.将城市动物园的动物全部放回野生环境,以解决生态破坏问题 B.严格限制私家车的购买和运行,以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C.垃圾分类处理,以实现资源再利用 D.企业废水达标排放,改善城市水质【解析】6选C,7选C。第6题,“生态世博”“绿色世博”“低碳世博
20、”的环保 理念体现持续性原则。第7题,注意题干中“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居民应该”的语句。居民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严格限制私家车的购买和运行不现实,其 他选项和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能力提升】1.读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图中的具体表现。(2)此产业园的生产模式有何优点?【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 度,结合图示分析。第(2)题,由图示可知,此种模式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废弃物 的排放。答案:(1)经济持续发展:橡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社会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生态持续发展:废弃物
21、(废橡胶、废水等)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 污染物排放。(2)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澳大利亚悉尼的维多利亚公园社区是占地24公顷的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高 密度住宅、商务及零售设施,下图为该社区根据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设计的雨 水利用方案示意图。这样的设计使社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是路面雨 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简述图示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并指出该设计衍生出的新功能。【解析】分析图文材料可知,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 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在实现上述目的的同时
22、还增加了公园湿地面积,给人们 提供了休闲场所。答案:主要目的: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改善 生态环境。新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利用工程设计,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3.(2020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2015年起,三亚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形起伏 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 山林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
23、复山体的生态环境。下图为该山体示意图。试从景观、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方面,分析该废弃石灰岩矿山对城市生态环 境的危害,并针对该山体生态修复提出合理整改措施。【解析】危害主要从景观、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废弃 石灰岩矿山的山体岩石裸露,影响整体景观。矿山地表破碎多碎石,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体坡度大,土层薄或多无土层覆盖,人为石漠化严重。植 被少或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溶洞进一步发育,造成山地和地表坍塌。矿 山缺少植被覆盖,涵养水源能力丧失,影响生物多样性。石灰岩大量溶蚀,造成 地下水硬度增大,影响水质。山体存在着危岩塌方、山体倒挂等诸多安全隐患,对附近老百姓的生
24、命和财产安全存在威胁。山体恢复生态的整改措施,主要是 从植被恢复、工程加固方面分析。利用土方填补矿坑,并培植土壤。移植草皮 林木,恢复地表植被。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拦截坡面径流,增强山体涵养水 土的能力。利用工程措施,加固危岩塌方。后期进一步增加绿化,增设景观,改 造成郊野公园、运动场所、露营场地等。答案:危害:山体岩石裸露,影响整体景观;矿山地表破碎多碎石,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体坡度大,土层薄(或多无土层覆盖),人为石漠化严重,植 被少(或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溶洞进一步发育,造成山地和地表坍塌;矿 山缺少植被覆盖,涵养水源能力丧失,影响生物多样性;石灰岩大量溶蚀,造成
25、地 下水硬度增大,影响水质;山体存在着危岩塌方、山体倒挂等诸多安全隐患,对 附近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威胁。整改措施:利用土方填补矿坑,并培植土壤;移植草皮林木,恢复地表植被;削坡 退台、设置V型槽等,拦截坡面径流,增强山体涵养水土的能力;利用工程措施,加固危岩;后期进一步增加绿化,增设景观,改造成郊野公园、运动场所、露营 场地等。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答案速填】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生态破坏 人工环境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环境污染 过程的不可逆性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可持续发展观(可互换,可互换)情境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棘手问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长,不能降解,重
26、金属在作物的可食部分积累后易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和动物。近年来出现的植物修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情境探究核心素养 情境二 下表为玉米和遏蓝菜对土壤Zn的移除效果的比较。情境探究核心素养 作物类型产量/(t/hm2)茎叶中的锌/(mg/kg)嫩芽上的锌/(kg/hm2)占土壤锌/%正常玉米20250.50.025受毒害 玉米105005.00.5遏蓝菜 属植物515 000125.025.0探究问题:(1)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综合思维)提示:污染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地生产力(或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作物减产;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2)描述利用植物修复治理土壤污染的过程。(地理实践力)提示:种植有效吸收重金属的植物,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部分进行集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情境探究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