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排查落实练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判断正误,回归基础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3区域内部的特征都是一样的,并且区域与区域之间只能是并列的。( )4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活动方面。( )5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区域发展的不利因素都会得到克服。( )6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7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8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
2、9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交通线路。( )10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1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发达国家的就业压力。( )12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13产业转移一定是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14经济发达地区一定是第二产业比重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是第一产业比重高。( )15地理信息技术就是指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16运用遥感技术能够进行作物估产。( )17全球定位系统可用来监测台风的位置。( )18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 )19地理信息系
3、统就是电子地图。( )20数字地球就是“3S”技术的综合。( )二、核心内容、规律再落实1 自然环境要素差异(1)气候差异影响因素气候主要包括气温与降水。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多少)、地势的高低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等;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气环流以及洋流的性质等。(2)地貌差异的形成(3)影响水文差异的因素气候差异(降水、气温);地形差异(落差、流速、水系特点);植被差异(含沙量的多少)。(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 人类活动要素差异(1)不同地区农业差异的影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
4、然要素也有社会经济要素。自然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要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2)影响人口差异的原因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3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解题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跨
5、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4 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5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
6、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6“3S”技术的应用选取技巧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例如:气象卫星
7、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三、常用答题术语、用语再规范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区域、区域类型、面积、形状、边界、地理环境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方向、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矿产资源、地形、水文、生物、工业、农业、城市化、人口、交通、政策、市场、区域
8、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制约、促进、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2)用语简述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区别答案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量度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许多要素。而区域差异是指两个地区或者多个地区之间的差别,研究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和人文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简述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耕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2 资源的跨
9、区域调配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产与消费差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可吸入性颗粒物、粉尘、酸雨、清洁能源、西气东输、基础设施、就业机会、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协调发展、区际联系、环境保护。(2)用语简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答案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如西气东输线路中的新疆和上海、南水北调线路中的丹江口水库和华北地区。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案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降低电费,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发挥东部
10、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有利于西部部分省区将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加快经济发展。3 产业转移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劳动力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出口加工区、国际市场、国家政策、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际分工、国际合作、生产成本、地理景观、环境污染。(2)用语产业转移的影响。答案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随着产业转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和欠发
11、达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京津唐地区接受日韩制造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答案丰富的资源、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4 地理信息技术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遥感、目标物、传感器、电磁波、远距离感知、遥感影像、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导航、三维坐标、速度、高程、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地图、数据处理、空间信息、动态监测、评估预测、数字地球、获取、空间定位、管理、查询、应用评价。(2)用语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都主要是用于信息的获取,两者获取的信息有何差别?答案遥感技术主要获取的为面(线)状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获取的为点状信息(更强调准确性)。“3S”技术的应用常常是两种(或以上)技术结合起来的,请举例说明。答案如在洪水监测中,遥感技术获取洪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3S”技术的分工。答案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