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 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
2、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
3、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 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
4、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
5、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C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D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吉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
6、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D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
7、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自现代农业科技)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栽体。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 +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
8、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
9、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 2018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
10、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B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
11、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
12、文化价值。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愿做一棵树李国华 村庄西边那棵大柏树枯了,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那是因为这棵古柏树偷听了村里太多太多的故事。 说到这棵古树,记忆的闸门总也关不住,似有凶猛的洪水不停地在撞击。我的家乡下竹中村史载已有1700年的历史,往上推算一下就到了东晋时期,我脑子里时常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描绘的最佳幸福生活。我多么祈盼那粒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 有树的地方就有绿,绿色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体现。听奶奶说,树,是家乡曾经的骄傲。这个骄傲却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家乡也曾有一番桃源美景。那时,你顺着村前的溪水行走三四百
13、步,也有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中间还有梨树和李子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穿过桃林,呈现在眼前的也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村庄东西南北各有一条路,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山的两坡全被松树、杉树、香樟树包裹着。一山连着一山,一峰接着一峰,一沟环着一沟,放眼望去满坡堆着烟雨,尽是满眼的绿。奶奶讲,不知什么时候老虎也迷恋上了这里的美景。那会儿村里谁家孩子夜晚啼哭,大人们常说:“你再哭,等下老虎来了。”这的确不是吓唬人的,村里的伍叔公就在村后头打死了一只老虎。伍叔公是个拳师,很有招式,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伢子很难拢他的身。那天傍晚,伍叔公从后山那片松树林
14、下来,走在半路突然听到一丝异样的声音。凭着自己的功夫,他知道这是一只野兽。伍叔公警觉地回头观望,这一望不打紧,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远处站着一只吊睛白额虎。第二天,政府给他颁了块“打虎英雄”的匾。奶奶说,四乡八镇的高音喇叭那几天连着响个不停,直喊得圈栏里的猪失了眠,捣鼓得村里村外无人不晓得“伍叔公打虎”,那架势,犹似当年武松打虎威镇阳谷县。很快,伍叔公的故事成了传说。不仅老虎没有了藏身栖息的美景,而且树上的飞鸟也无处做窝了。1958年,村民们疯狂砍树,不管大树小树,见树就砍,全部抛进了炼钢铁的火炉里,全村只有几蔸大古树是幸免者,后来这几棵树成了村里的“风水树”。长在村西的这几蔸大古柏,树腰粗,
15、当时村民想把它锯掉去炼钢铁,结果锯子没那么长,锯不了。于是,叫黑牛哥拿斧头去砍,斧头下去却把黑牛两手的虎口震裂了,只绷出一小片木屑,树口还往外流着水。村里上了年纪的长辈说,这树成精了,吓得黑牛甩下斧头屁股一转,走了。许多年后,我在这棵树下站了很久。我想,树的生命难道只是枝、是叶?人的生命难道只是肉、是血? 在这场运动中青山已逝,没有了绿,整个村庄曾经拥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连同那些铁炉灰飞烟灭,风光不再。树没了,好比解开了村庄的衣扣,露出了一截干瘪的躯体,多少有些荒凉。没有了树,鸟的巢也空了。也许,空巢注定是飞鸟的宿命,还有村庄的宿命。几声鸦鸣,更把夜色染沉,奶奶说村庄里所有的鸟都瘦了。鸟看不见自
16、己的心事,只因为它飞在空中。没有落脚歇息的地方,风去了哪儿呢? 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植树造林,到了1983年,村里的荒山又披上了绿装。这时村里的田分了,山林也分了,牛羊和农具也分了,能变现的事都让村民兴奋。穷怕了的村民,再次失去理智,又一次疯狂,疯狂砍树,一夜之间树一棵一棵地轰然倒下。山空了,村子空了,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砍下了树,种下了风,收获了暴风雨。那一年村里的大人吃了亏,老人吃了亏,妇女也吃了亏,就是小孩没有吃亏。老天爷说,小孩子还不懂事,大人怎么就糊涂了呢?值得庆幸的是,村西那几棵“风水树”再一次逃过一劫。 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
17、。今天,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心情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选自散文选刊)(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以“大柏树枯了”开头,以“古柏树枯了”结尾,首尾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B文章第三段借奶奶之口详细描述家乡的环境和相关传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C文章第四段叙述村里人砍古柏树时发生的一些怪事,渲染了恐惧的氛围,为下文作者的议论作铺垫。D文章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3)文章以“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结尾,作者这样处理有
18、哪些意图?请从情感、结构、主题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
19、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警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
20、;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诸野之令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
21、略矣。 (选自汉书艺文志,有删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B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C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D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三老五更,三老,掌教化之官。汉初的三老,由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
22、之乡耋老。 C大射,古代的射礼之一,天子、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举行射礼,射中多者方能参与祭祀。 D从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从横家”,是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是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管仲、苏秦、张仪。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中地位最为崇高。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其的扭曲。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艺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把文中
23、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诗人以“诗家”的眼光赏景,“诗家”欣赏的是怎样的景色?诗中“看花人”与“诗家”的欣赏趣味有什么不同?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论语为政中“ _ , _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韩
24、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_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25、。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了一种时尚文化,(),使人们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了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已经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_地走向世界。实
26、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方兴未艾趋之若鹜踌躇满志饱经沧桑 B轰轰烈烈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霜 C轰轰烈烈趋之若鹜胸有成竹饱经风霜 D方兴未艾纷至沓来胸有成竹饱经沧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
27、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9. 所谓“因境设辞”,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请根据下面这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江西革命老区做慰问演出,不料正值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乌云密布,落下了一些雨点,顿时现场开
28、始骚动不安。歌声一停,主持人快步走到台前,深情地对乡亲们说:“_”主持人的一番话,让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得以继续进行。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C【解析】(1)B强调“保护村落同时推进城镇化”错,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内容可知,文章意在强调保护好古村落。C“只要就”关系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为“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D“不是而是”关系错,原文第三段为“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2)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C“中国人都来自乡村”错误,原文第一段是说“中国人
29、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 答案: (1)A (2)B (3)C(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
30、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2.【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解析】(1)D“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材料三“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2)B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对象,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
31、卷全国”的原因。材料二“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栽体”。 (3)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文化价值相关的信息有:“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栽体”“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等。 答案: (1)D (2)B (3)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同田园心性。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
32、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差别。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通读文章,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
33、,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答案】C【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把握能力。C“渲染了恐惧的氛围”不恰当,应是表明古柏树的神圣。(2)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中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首先回到原文找到句子“我多么祈盼那粒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所在第二段,然后抓住句子中关键词“祈盼”“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结合第二段中“我脑子里时常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描绘的最佳幸福生活”“有树的地方就有绿,绿色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体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家
34、乡也曾有一-番桃源美景”,最后一段“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推测作者情感,理解句子含义。(3)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意图的基本能力。“情感”方面,结合文章中“在这场运动中青山已逝,没有了绿,整个村庄曾经拥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连同那些铁炉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心情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可知面对树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的民运,作者是痛心的;“结构”方面,“我愿是一棵树”照应标题“我愿做一棵树”同时结尾使用省略号的,增强文本韵味;“主题”
35、方面,结合文章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我想,树的生命难道只是枝、是叶?人的生命难道只是肉、是血”“也许,空巢注定是飞鸟的宿命,还有村庄的宿命山空了,村子空了,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砍下了树,种下了风,收获了暴风雨。那年村里的大人吃了亏,老人吃了亏,妇女也吃了亏,就是小孩没有吃亏。老天爷说,小孩子还不懂事,大人怎么就糊涂了呢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联系结尾“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心情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推究答题。答题时至少答出两点,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案:(1)C(2)桃花源里的人们都过着幸福生活
36、,桃花源的环境优美,令人向往。作者希望故乡的人们都能过上桃花源里一般的生活,甚至生活得更好。(3)在情感上,树,作为家乡曾经的骄傲,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令人痛心。在艺术结构上,照应标题;省略号的运用,给人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韵味十足。在主题上,提醒人们要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留住青山绿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彰显作品的主题,发人深思。(1)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把握能力。(2)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中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意图的基本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
37、合语句的位臵;分析艺术手法)。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等。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4.【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C【小题4】【解析】(1)解答此题,可利用语法知识和排除法。“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是三个主谓短语,成并列结构,故应断开。由此可排除A、C、D三项。 译文:孔子说过
38、:“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如今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地方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吗? 故选:B。 (2)D.“从横家杰出代表人物有:管仲、苏秦、张仪”错误,管仲为春秋时法家的代表人物。 (3)C.“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意思是: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4)秉要执本,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南面,作动词,君治理国家。 译文: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蔽者,眼光浅短的人;非礼,反对礼节;
39、推,推广。 译文: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却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答案: (1)B (2)D (3)C (4)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却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参考译文】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司徒官,他们是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的人。儒家思想蕴含在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遵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周武王的礼法,以孔子为宗师,来突出他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当中地位最为崇
40、高。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不聪明的人已经不知道(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辟的人又追随世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崇。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衰微了。这就是那些邪辟的儒者所留下来的祸患。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符合尧的能够退让,易经上所说的谦
41、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就想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说只要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官职,他们恭敬地顺从上天,观测天象,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严肃认真地教导人民农作的时间,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来辅助礼仪制度的推行。易经上说“前代君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饬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
42、刑法而想要以此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以致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了对自己有恩的人,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礼仪的官职。古代身份地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有区别。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挑剔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就只会卖弄一些支离破碎、错杂的言辞罢了。 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采木为椽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祭祀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
43、命运;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却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纵横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外交官。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说:“使者呀,使者呀!”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事情的利害得失而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纵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 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宿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繁杂但是目标一致。
44、”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归趋,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假使让他们遇到圣明的君王,能公正地采用他们的主张,那么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君王的人才啊。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如今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地方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吗?如果能修明六艺的学说,再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45、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
46、的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多朗诵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完成这类题,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找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5.【答案】【小题1】(1)“诗家清景在新春”,诗人在京城
47、东郊游玩时,看到初春的景色,不禁由衷地赞叹。 (2)美丽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看花人欣赏的是繁华的美景。 答案: (1)明丽清新的早春之景。 (2)“看花人”欣赏繁华似锦的景象,“诗家”欣赏绿柳才黄的景象。以“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的强烈对比,表明二者的不同审美情趣,以“清新”与“喧闹”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式诗人的最
48、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赏析: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
49、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
50、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小题2】【解析】(1)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答题时,应该结合着诗歌注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从诗人的写作意图角度思考其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语言又叫“诗家语”,为了表情达意、韵律和谐的需要,诗歌语言往往会出现倒装、省略、联想、象征等句子,需要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和句子本身仔细分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诗歌后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中的句子,分析其描写、联想、抒情等方面的妙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
51、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
52、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6.【答案】【小题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小题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小题3】羽扇纶巾樯橹(强虏)灰飞烟灭【解析】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论语 1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句子是:默而识
53、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孔子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闻道,夕死可矣。 5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教育弟子专心求学的几句话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7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孔子对于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感
54、到生气的句子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7.【答案】大地河山仓颉曲 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骏马秋风,东瀛樱花清酒,西洋荷马海伦。青海花儿调、黄河船夫曲、蓝水多瑙乐、红土孔雀歌,苍原赶车谣、清乡水磨腔:一方方水土,一曲曲歌诗。毕竟,土地无声,脚印留痕:林语堂在彼岸美国重绘京华烟云用ABCD,陈寅恪在故国中土阐述“独立自由”用仓颉方块,赵无极在巴黎用马蒂斯色彩向杜甫致敬、用庐山瀑布向马蒂斯致敬 大地河山,吞吐着冬夏,长存在那些有情有义、有笑有泪、有方有智者的心里、梦里、手里,集于舌尖、嗓间、指肩、纸笺 如果说茫茫黄土当然地肥育了诗经,那深浅水域自然冲荡着楚辞。王国维对屈原精神的阐述
55、深得后学之心:“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 龙应台的父亲少年离乡、乡音难改、改葬方归。当司仪用湘语唱起“上-香”“拜-”时,她深深跪下,眼泪决堤。千古以来,故乡人就一定是以这样悲怆楚音招魂的:“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在这里,楚音与天地山川一样幽深,与苍天鬼神一样宏大;司仪的每一个音,都像父亲念陈情表的音,每一个音都重创儿女。”此时此刻,她方才理解父亲灵魂的漂泊,方才明白他何以听四郎探母泪下,方才欣悦他真的是回到了梦里的家。 如果生活之地与精神之地交织重叠,人生之树就可能更加茂然,所以,我们记住了基于大地的写作: 莫言的红高梁仍然在山东暗燃,艾芜
56、的绿森林仍然在云南明媚,李白的江油城仍然在四川在后世招月,赵佶的万岁山仍然在南宋在遗民触泪,萧红的呼兰河仍然在黑土地静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仍然在中俄边界呜咽,齐邦媛的巨流河仍然与渤海冲击,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仍然在广褒的北美无拘无束浩荡 我承认水土养人,但人不是植物,土地决定植物但不决定人性人心人格,也许我们不必把地与人划上等号或强加因果。你能想到吗?明末清初,北方降旗林立之时,水润江南却为了汉唐衣冠而发愤一击;保百里河山,留千年魂魄,写万卷气节。 也许,我们更应在意是否养育过某方水土?是否记得住、留得住、对得住所经历的每方水土?你可以写不出我的阿勒泰、画不出“我的高尔泰”,你至少可以留下一
57、株金麦穗、一缕稻花香。【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的第一句话“土,地之吐生物者也”,是关于“土”的基本解释,也是作文立意的逻辑起点。这一基本内涵,应该贯穿本次写作始终。材料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申发,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如:土生万物,土创文明,土蕴情感材料中的“土”是正面的、积极的、正能量的物象,立意不能偏离这一理解。作为核心要素,凡是能紧扣土地的承载、孕育、根基等特质为文的,都视为切题。 参考立意: 土地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美德。 土地为我们提供了衣食,养育了万物,我们应该对这一片土地永怀敬畏感恩之心。 土地是中国文化之根。 热爱土地,呵护土地。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
58、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8.【答案】【小题1】B【小题2】B
59、【小题3】B【解析】(1)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据此排除C、D两项;从语言表达简洁和前后句关联紧密的角度考虑,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和前面分句的主语一致,可承前省略,据此排除A项。故选B。 (2)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此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些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而乡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应选用“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此处是形容人们纷纷到来,没有贬义,应选用“纷至沓
60、来”。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根据前后语境,此处是说“中国乡土文化”已经取得了成就,应选用“踌躇满志”。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此处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应选用“饱经风霜”。 (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搭配不当,应改为“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排除AD;“一致共识”成分赘余,删掉“一致”,排除C。 答案:(1)B (2)B (3)B(1)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
61、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3)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9.【答案】演唱者的动情演唱,把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了【解析】本题要求“因境设辞”,具体的“境”为,歌曲多情的土地,天落雨点,
62、现场骚动,一席话后造成“感人的气氛”。由此可理解出主持人的话既扣合情境,又能感染观众,上承多情的土地的演唱,下启演出继续进行,还要把演唱者、老区观众、老天三者联系起来。由此整理思路:因“多情”-唱的好-感染观众-感染老天爷-流泪(下雨),整合成句即可。 答案: 演唱者的动情演唱,把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了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