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耗、硒、氟指的是(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显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般情况下,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而胶体中分散质
2、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作布朗运动D.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前者则没有4.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则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是钠盐、硫酸盐B.氯酸钾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C.是碱、难溶性碱D.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5.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应属于( )酸 氢化物 氧化物 含氧酸 化合物 混合物A.B. C.D.6.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现将淀粉溶液和稀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并将该半透膜袋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适量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下列操作现象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
3、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用一束平行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加入碘水变蓝色7.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酸碱盐混合物A纯碱明矾盐酸B熟石灰石灰石液氯CHI烧碱苏打氯水D一水合氨NaCl漂白粉A.AB.BC.CD.D8.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和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得到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水是分散质D.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能得到分散质9.
4、已知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且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 )A. B. C. D. 10.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1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各组归类不合理的是( )选项按某一分类标准分类的物质或变化归类AFeSO4 、NO2、MnO2、NaClOH2SO3BCH3COOH、HCIO、H2S、H2CO3HFC
5、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冰雪融化D(NH4)2SO4、NH4Cl、NH4NO3、NH3H2ONH4HCO3A.AB.BC.CD.D12.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1)从K、H、O、C中任选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列表格的横线上。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HCl_CO(2)与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反应,其生成物分别属于_(填物质类别)。(3)写出利用(1)中物质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13.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1)若将饱和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2)写出制备
6、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怎样证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请简述操作过程:_。(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5)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带正电荷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能透过滤纸(6)胶体区别于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14.取少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棕黄色。利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横线处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
7、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反应。(3)在小烧杯甲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即可制得胶体。(4)另取一小烧杯乙加入25mL蒸馏水,然后再加入2mL 溶液,振荡均匀,将乙烧杯与另一盛有胶体的丙烧杯一起放置在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_的角度,可以看到_(填“乙”或“丙”)烧杯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5)取丙烧杯中的少量胶体置于试管乙中,向试管乙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在此过程中可看到试管乙中先生成的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又得
8、到棕黄色的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反应。15.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甲、乙、丙。(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_(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人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是_ 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题述各物质中含有的碘、铁、钙、硒和氟都是指元素。2.答案:B解析: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分散系中分散
9、质粒子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故B项错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3.答案:D解析:溶液显电中性,胶体的胶粒由于吸附作用而带有电荷,但胶体整体是不带电的.A项错误;通电时,溶液中溶质产生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B项错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及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都无规律.即作布朗运动,C项错误;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会,故当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前者则没有,D项正确。4.答案:B解析:氯酸钾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5.答案:B解析:属于酸,且含有氧元素,属于含
10、氧酸,同时又是化合物。6.答案:B解析:半透膜完好无损,说明半透膜袋内的淀粉胶粒没有透过半透膜,只有、和透过半透膜而进入烧杯内,因此只要证明烧杯内的液体中不含淀粉胶粒,就能说明半透膜完好无损。7.答案:C解析:A项,纯碱是,属于盐,错误;B项,液氯是纯净物,错误;D项,溶解于显酸性,但不是酸,而是盐,错误。8.答案:B解析:题述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故该分散系为胶体,A项错误,B项正确;该胶体中水为分散剂,C项错误;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9.答案:C解析:铵盐中带正电荷,可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微粒吸附,而中的带负电荷,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微粒与之排斥,影响土壤对中氮的吸收。
11、10.答案:D解析:A项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B项是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聚沉;C项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此时生成的是沉淀,而不是胶体。11.答案:C解析:A项中物质均为含氧化合物;B项中物质均属于酸;C项中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而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D项中物质均为氮肥。本题选C。12.答案:(1) (合理即可); KOH; (2)单质、氧化物;(3)解析:(1)由K、H、O、C中三种元素组成的酸为(合理即可),碱为KOH,盐为。(2)与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冶炼铁的反应,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别属于单质和氧化物。(3)是氢氧化钾
12、,制备氢氧化钾可以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13.答案:(1)B;(2)(3)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4)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5)B; (6)A解析:(1)在冷水和NaCl浓溶液中基本不发生反应, 不能形成胶体;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发生与的反应,从而形成胶体。(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胶体不能写成“”。(3)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佳方法。(4)胶粒所带的正电荷被所带的负电荷中和,胶体发生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5)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与带有相同电荷的胶粒相互排
13、斥不易形成沉淀;胶粒作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次要原因。(6)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最本质特征14.答案:(1)(2); 复分解(3)红褐(4)垂直; 丙; 胶体和溶液;(5); 复分解解析:15.答案:(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 条光亮的“通路”出现(3) Fe(OH)3胶体遇电解质聚沉 Fe(OH)3+3H+=Fe3+3H2O解析: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因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 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继续滴加盐酸,Fe(OH)3与盐酸反应, 红褐色Fe(OH)3沉淀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