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十)荷塘风起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16582076】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 ,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有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了生活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A. 好为人师师心自用抗颜为师B. 抗颜为师 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C.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师心自用D. 师心自用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解析】好为人师:指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符合句语境。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与句中
2、强调的个别领导干部的行为吻合。抗颜为师: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与句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语意切合。【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16582077】A在关注自然、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层面上,荷塘风起自有荷塘月色不可忽视的高远境界和深厚内涵。B学习一些像荷塘风起一样反映新时代精神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当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后,就不难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C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在精心地阅读,认真地讨论,大胆地提出质疑,他们的积极性真正的给调动了起来,这才真正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D要通过努力,力争达到“
3、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的境界。【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精神”后加上“的散文”;C项,成分赘余,应删掉“提出”;D项,语序不当,应把“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提到“疑问”一句的前面。【答案】A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你是什么?你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 ,_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A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B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
4、大精彩的世界。C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D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解析】“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层面一定要接“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这两个分句之间是承接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D项的排列顺序把“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与“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看成并列关系了。其实文学的第一功能就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是文学的另一功能,两种功能是并列关系,所以A项正确。【答案】A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5、()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下午的阳光从荷叶上反弹过来,翠绿跳入眼睛。风,太阳与视觉如此的偶合,闪耀出荷叶多彩而豪迈的一面。紫黄耀眼,碧黛深沉。凝神之际,突然一阵强风从对面吹来,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竖起,形成直角,阳光便射在翻起的叶底,使得那竖起的一半,顿时转成昏亮的紫黄,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ABCD【解析】句总说荷叶,句紧承句,写强风下荷叶的动态,句紧承句“千百张荷叶”而来,句承句“深黛”“紫黄”展开行文,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答案】B5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优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
6、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解析】续写时,首先要分析例句的特点。此题给了两个例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信息:例句分别写了春和夏,续写的句子应当是秋和冬;所写的花,兰与荷都是与季节相应的植物;句式整齐,续写时需要变换的是季节、花名及其特点;两句的前后半句互为因果关系。【答案】(示例)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淡泊,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轻狂;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和煦,才多了些温暖,少了些寒冷。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导学号:16582078】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
7、下,_。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_: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率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_,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解析】处要与下文关于“干旱”问题的表述照应起来,处要与下面的人为破坏结合起来表述,处应用假设句。【答案】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但人类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一旦这种自我修复能力被破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导学号:16582079】烟雨淹城涂万作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
8、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回春秋,常州淹城。诗经开篇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时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少年抚琴弄瑟,唱着心中的情歌,爱在钟鼓声中成熟。关雎井边,执子之手;外城河畔,与子白头。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淹国最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用兵之地。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周初
9、奄国的国都,奄君即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因背叛周成王被逐,率残部辗转南下,在此开河筑城;一说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与之决裂,并在封地建造此城。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捡一块瓦就是历史。淹城遗址出土文物逾千件,最轰动学界的是在内城发掘出的一批国宝级独木船,其中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二舟”。我是仲冬时节造访淹城的,这个占地面积逾七平方千米的故都遗址,沉睡在一片苍郁的草木深处,子城河沿岸的索索蒹葭与水中的点点残荷,仿佛在诉说曾经戎马倥偬的铁血岁月,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顺着关雎桥一路走来,会馆长亭,廊桥
10、古驿,以及渡口孤舟,一派春秋遗韵。凭栏四望,但见城依势而逶迤,水环抱而淼淼,三城之内,茂林修竹,古木扶疏,墩坝错落,井然有序。一如民谣所歌:“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内河坝,外河坝,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清末淹城记云:“泌水之乐,东山之卧,衡门之栖,钓台之依,奚若斯城之天然成趣味,是以游目骋怀,极我视听之娱耶。”足见淹城之美。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匆过往。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群雄争霸;诸子百家,人文荟萃。一个个古风洋溢的朝代,成就了“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春秋看淹
11、城”的特定文化符号。淹城就这样从历史深处走来,2004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被人们誉为“中国江南第一水城”。走过一片芦苇堤,来到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这里曾是淹君临朝理政与日常生活之所。试想当年,应是殿宇高阔,辉煌至极。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让人不胜叹惋!这座凝聚着中华易学文化精髓的几何图水城,形似龟背,环回曲折,奥妙无穷。徜徉其间,仿佛走进古老的迷宫,感觉是那样悠远而神秘。淹城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金井玉井的故事。相传金井玉井是淹城殿阁两边的聚宝盆,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烁烁。而玉井又称玉龟井,说
12、淹君有白玉龟一对,乃护国之宝。白玉龟每天生蛋一枚,形如白玉。玉蛋在井底堆积,银光闪闪。金井玉井,金银掩映,暗喻着淹君的贪婪与富有。淹城还是文人武将涉足之地,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走春秋淹城,读千年故事。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关雎里记载的故事,其女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淹城主宰者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男主人公的原型则是留国的王子南。B文章第段描绘了淹城遗址美丽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引用民谣和清代淹城记的记载,来形成今昔对比,读
13、后让人不胜叹惋。C文章第段讲述了金井玉井的传说,既表现了当时淹国的富有,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淹国没落灭亡的根由。D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把淹城的现实与历史,传说与史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为我们展示了这个神秘故都的历史文化魅力。【解析】A项,诗经关雎中男女主人公的原型只是常州人的传说;B项, “形成今昔对比”错;D项,“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错。【答案】C8文章第段以优美的文字铺陈了关雎中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答案】用故事引出对淹城的描写和介绍,易于引起阅读兴趣;以关雎中的故事展示淹城的文化内涵,表现其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加文章的文学美感,侧面表现淹城的人文之美。9文章中说“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捡一块瓦就是历史”,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答案】(示例)这是作者对淹城遗址的高度评价,表现了作者对遗址文化珍视、保护的态度。赞同这种观点。因为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遗址中现存的每一片土、每一块瓦,都可能凝聚着特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对它们的珍视与保护,体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不赞同这种观点。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淹城遗址的偏爱,略显夸张。就算是文物,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大小之别,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寸土、每一块瓦都进行原封不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