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阁夜 (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778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阁夜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阁夜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阁夜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阁夜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阁夜 杜甫【学习目标】1、认真体会诗意、揣摩诗境、把握诗人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掌握诗歌中涉及的常用表现手法;3、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解析文本1、反复诵读诗歌,认真体会诗意,按要求将诗歌扩译成现代汉语。v 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v 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v 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v 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

2、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2、“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明确:“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诗人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对此倍感凄凉寒怆。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五更时分,诗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作者上句借听觉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

4、转柔。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于诗人的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阁夜 杜甫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写了什么景象?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之地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对忧国忧民的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

5、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明确:用典: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是贤愚同尽之意。诗人用典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典。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

6、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默写训练1、登高中“,。,。”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2、登岳阳楼中极写洞庭水壮阔景色的句子是:,。3、登岳阳楼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人世沧桑的句子是:,。4、秋兴八首(其一)中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5、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6、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7、阁夜中,作者写悲惨战争现实及壮美三峡夜景的诗句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阁夜 杜甫赏美文还杜甫一个真实杜甫很

7、忙。杜甫的忙,是令人心痛的。他忙于扑灭三月的烽火,他忙于追随飘零的国家,他忙于为民生疾苦而呐喊,他忙于为天下寒士寻找一个庇护如今的杜甫,也很“忙”。这种忙,却是令人捧腹的。那个手捧机枪的杜甫,那个挥刀切瓜的杜甫,那个脚踏摩托的杜甫。在人们面对恶作剧一展笑颜时,有没有人从历史的余尘里看见一丝悲哀?如今,杜甫完全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连大字不识一个的草莽也认得杜甫。可他们知道的,不是那个吟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者,不是那个哀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游人,不是那个“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壮士,更不是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国诗人!人们知道的,不过是那个

8、带着忧郁的眼神,却做着千奇百怪的离奇动作的滑稽小丑!悲乎!中国常以文化大国自居,却有如此多的国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把中国的文化涂鸦成笑料,把中华的精髓弃之如糟粕。试问,倘若杜甫活着,他会认为这是各位的好意,还是认为这是赤裸的羞辱?文化的沉淀是有厚度的,历史的积淀也是沉重的。一个民族需要传承,那么这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想要振兴,这个民族必先尊重自己的文化!犹太民族的苦难,世界人民都知道,居无定所,为人奴役,曾走遍千山万水,亦经历大小征戎。在二战中,甚至被纳粹残杀殆尽。可这样一个民族,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他们不会因为是犹太人而可耻,这只是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便是这个民族的存在价

9、值,也是这个民族存亡时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根,应该由他的每一个子民共同坚守。所以,我想警告那些视文化如草芥的无聊学生:你这是自毁长城,你就是历史的罪人!各位,请还杜甫一个真实。我想,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才能更扣人心弦。各位,请予文化一丝尊重。我认为,尊重文化,就是尊重你自己。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阁夜 杜甫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

10、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唏嘘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

11、,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

12、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

13、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遇,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