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498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知识梳理】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阶段背景成就意义开始(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初创(20世纪50年代)向社会主义过渡,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

2、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破坏(19661976)“文革”时期 重建与完善时期(197980年代)“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中共中央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等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形成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特法律体系)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将“法制”改为“法治”1999和2004年,宪

3、法修正案先后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时期(2012年后)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法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司法: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

4、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中共十九大(2017年以来)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地位: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

5、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1956-1966)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2、内容: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3、成就:(1)杰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2)社会风气:道德风尚:健康向上。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

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4、作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二)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颁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成就时间表现意义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20世纪90年代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

7、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三)21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形成过程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2007年,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2年,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

8、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知识拓展】一、概念解析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

9、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法治与法制区别:法治指一个法律信念,一种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指法律及相关制度,属于制度的范畴,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特点:以宪法为基础,以各种基本法律为核心;体系完整,全面周密;涉及多个领域,内容广泛;维护人民利益,人民当家作主;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及“依法治国”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