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前准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 辛弃疾及创作背景辛弃疾于绍兴十一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江山”“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的时候,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多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
2、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是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职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辛弃疾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的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背景:120
3、3年,宋宁宗的亲信宰相韩侂胄把持朝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心,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闲居近20年的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再次被启用,出任镇江知府,镇守京口(镇江)。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他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想到自己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二、 典故梳理:(1)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
4、打败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也无处可寻了。暗含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之意。(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的小街巷,却讨伐桓玄,平定叛
5、乱。“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南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显赫一时。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中明确的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而且希望能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使他正确的战略意图被采用。作者对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对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的赞扬,其情感是那么炽热、强烈,这正是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3)宋文帝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6、顾。)“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北伐,当时北方的统治者时候鲜卑族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王玄谟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而归,仓皇地逃回京口。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上,扬言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北伐单于,一直打到狼居胥山,封祭山神,凯旋回师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话,对大臣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北顾”是流亡到江南的士大夫常用的一个含有政治色彩的词语,有“北望中原,企图恢复”之意。宋文帝战败的时候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作者借此典委婉劝谏当权者,要借鉴历史,
7、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可草率出征。(4)拓跋焘(佛狸)(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句“四十三年”,联系词人自己,又联系到当时的抗金形势,从怀古转而伤今,笔路可谓雄健。辛弃疾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三年(1162)来到南方,参加抗金战争,到开禧元年登北固亭时正是四十三年。这时,他遥望对江的扬州,还记得四十三年前,从北归南的一路战斗的情况。在这四十三年里,辛弃疾壮志未酬,南宋小朝廷也始终未能振作。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北魏武帝拓跋焘在击败王玄谟的军队之后,一直追到京口对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了行宫。这个行宫到后世便被当地的老百姓误传为狒狸
8、祠,以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春秋祭祀,有“神鸦社鼓”的热闹。时代已经冲洗掉民族耻辱的意义,这使得辛弃疾愈加悲痛,深恐再过几十年,南宋小朝廷也即将在历史上消失。(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5)廉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能不能为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效命疆场,击破秦国,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的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使者回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
9、不再起用。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自以为虽然老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可是,有谁能起用我去带兵抗金,收复中原呢? 这个结句是作者在叹息、在呼喊,这是极富个性的、英雄气十足的叹息和呼喊,是全词苍劲、悲壮的最高音!关于用典的评价:作者的政治见解透过诗词形象地表达出来而不破坏诗词美。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的感慨,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与忧虑;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独白。语言赏析:(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里的“千古江山”,“千古”是表现时间的,“江山”是一个空间概念,这里用
10、“千古”而不用“千里”,就把时间的延续性呈现给我们了,词人在北固亭上眺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联想到曾经统治这片江山的英雄人物,“况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时间转换,江山依旧,空间的东西时间化,时间的东西空间化,为全诗奠定了一份悲凉的情感基调。(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两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之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经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
11、、凄凉之象,笔调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后人评价: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上联“”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大江东去”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
12、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力挽山河,豪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臧克
13、家)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自然导入,知人论世。(PPT 1)(一)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看下面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金戈铁马辛弃疾)设问: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明确: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PPT 2)(二)解题及作者介绍 (PPT 3、4)二、 朗读诗词,初步感知。(PPT 5、6)1、 学生听朗读,小声跟读,正音。2、 自由朗读,齐读,教师纠正。三、 梳理典故,重点突破。(PPT 7)问题设置:找出全词中的典故。(同学们在预习时也好,朗读时也好,已经发现了,
14、这首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使用了大量的典故,现在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找出这些典故,划出来,看看这些典故都涉及到了哪些“古人”“古事”。) 全词一共提及了几个典故?分别是什么? (PPT 8)明确:5个,分别是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分别对应的诗句是 用一句完整的陈述句概括五个典故?(几乎是一句一典)参考:孙权大败曹操,保家卫国。 刘裕大举北伐,建功立业。 刘义隆仓皇北伐,狼狈而逃。 拓跋焘败宋文帝,建立行宫。 廉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四、 知人论世,深入解读: (PPT 9)“关于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
15、想。“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文心雕龙以古比今 以古证今 借古抒怀 背景介绍。(PPT 10) 学生任选一个典故讲讲自己对该典故如何使用的理解。(借古讽今) 师生合作串讲全诗,把握诗词内容。(PPT 11)五、 再读诗词,解决遗漏。(可能有) 学生自由提问,解决疑难。“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结合诗词题目,赏析首尾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体会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与不甘。)六、 课堂小结。(PPT 13)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一位爱国战士、一位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在他的诗词中,我们读到了他的悲哀。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这是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的无情流逝让这种悲哀显的触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诩,绝不甘沉沦的心灵,在辛弃疾的身上,我们读到的是“哀而不伤”,是英雄的“悲壮”,他是一个英雄!七、 布置作业。(略)八、 板书设计。九、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