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下列组织的建立,最符合材料意图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银行 D关贸总协定解析:选D依据材料“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得知,该组织的目标是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贸易自由,故D项正确。2(20
2、17广州模拟)美国某报纸在2015年3月的报道中称: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据此可知,这一报道认为中国()A将丧失自己的黄金储备B积极改善与美国的经济关系C尝试通过亚投行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D将在国际货币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解析:选D中国是亚投行的首倡者,且英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中国在亚投行中居于主导地位,这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在逐步上升,故D项正确。 3(2017宜春模拟)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
3、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A使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C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解析:选B美元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美元将黄金挤出了流通领域,而且美元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故B项正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而世界货币体系在18801914年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4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就会发生美元荒
4、;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就会发生美元灾,即“特里芬两难”。这主要揭示了该体系()A垮台的必然性 B美国的掠夺性C美元处于中心地位 D建立在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基础上解析:选A无论“美元荒”“美元灾”,均能使美元体系无法维持,故A项正确。51994年12月,墨西哥爆发了金融危机,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反应迅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向墨西哥提供了大笔贷款援助,墨西哥很快稳定了国内的金融秩序,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1997年7月,泰国出现经济危机,一个多月无人问津,导致泰国货币危机逐渐升级,发展成整个东南亚的货币危机。材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应对危机的能力有限 B宗旨是
5、促进经济恢复发展C运行过程中存在弊端 D贷款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解析:选C能力有限与材料中“反应迅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不符,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一个多月无人问津,导致泰国货币危机逐渐升级”表明其运行存在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中“墨西哥”不是发达国家,故D项错误。61946年丘吉尔在名为欧洲的悲剧的著名演讲中指出,民族纠纷是欧洲战争的根源,“二战”后“黑暗的时代仍可能重现”,为避免“悲剧”欧洲人()A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稳定欧洲政治B唯美国马首是瞻,寻求避护C参加亚洲热战,转移矛盾D走向联合,缓和矛盾解析:选D丘吉尔认为
6、民族矛盾是发生世界大战的根源,所以为避免大战再次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向联合,故D项正确。7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C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解析:选D该杂志认为欧盟侵犯了英国的主权和利益,反对英国参与欧洲一
7、体化,故选D项。8“由于墨西哥对外资开放的步伐太快,经济过分依赖外资,而且吸收的外资中有70%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加上国内政局动荡不稳,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监管水平不足,以至于在加入NAFTA的当年年底便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说明()A贸易自由化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B美国的霸权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威胁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区域合作过程中应防范风险DNAFTA的成立没有遵循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解析:选C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有弊,贸易自由化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墨西哥由于自身主观方面在加入NAFTA后而产生问题,没有反映美国霸权对
8、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在加入NAFTA后,由于自身各方面的问题而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合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需防范风险,故C项正确;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是WTO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与NAFTA的成立无关,故D项错误。92015年12月25日,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虽然美国没有加入,但它的主要盟友几乎都是其成员。这表明()A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政治格局形成解析:选C题干并不能说明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
9、,故B项错误;虽然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但是无法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法决定它的所有盟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与中国这样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的国家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经济话题,不是政治领域,故D项错误。 10有学者指出: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协调机制是保障手段。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变革C技术因素是实现经济全球化最
10、重要原因D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解析:选A按材料表述,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国际分工、国际协调机制等必要条件和市场化的体制转型等必要充分条件,故A项正确。11(2017太原模拟)劳斯莱斯公司CEO约翰罗斯于90年代曾说:“10年前公司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在英国完成的,而现在这个比例不足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这一现象说明了()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C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 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解析:选B创新在材料未曾体现,故A项错误;技术研究工作由主要分布在英国向德国、印度、新加坡转移,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的出现与发展,故B项
11、正确;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材料更强调的是地区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未曾体现,故D项错误。12(2017湛江模拟)据统计,1960年,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的人均收入是301,而2000年是741;1980年,最不发达国家有20多个,但到2000年联合国成员中这样的国家已有48个。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B两极格局瓦解造成动荡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解析:选A材料说的是当今世界经济贫富差距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
12、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其成立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继2015年3月12日第一个G7国家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后,3月17日传来了法、德、意三国同意加入亚投行的消息,紧接着韩国也宣布加入亚投行,这些美国的“盟友”们纷纷投靠“东方阵营”令美国大为尴尬,甚至有外谋认为这是美国对欧洲大本营的影响力正在衰退的信号。其中印度媒体就预言,亚投行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对这样的分析,中国学
13、者给出了否定的看法。中国学者认为,虽然亚投行的成立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但归根结底,亚投行只能算得上是对旧的国际金融秩序一个有益的补充。 整理自新华社报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投行在北京成立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印度媒体的观点。(13分)解析:第(1)问,材料信息“其成立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同时在北京成立,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第(2)问,首先指出印度媒体的观点,然后分析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的真实目的,最后指出印度媒体所持有的中国威胁
14、论的错误。答案(1)背景: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进入新世纪后发展日益迅速;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各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更加必要。 (2)印度媒体观点:亚投行是“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评价:亚投行是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中国出于加强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而提出的,是在各成员国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的,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体现了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并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印媒体观点旨在宣扬中国威胁论,进而遏制中国发展。所以说,亚投行不是“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2分)解析: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
15、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确定一种发展状况,在相应的三次提示中提取时间、现象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提取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分析,找出导致这种发展状态的主要因素。答案:示例:经济全球化发展高潮迭起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 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盛行等推动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轮船、火车、电话、电报等“新技术”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及新交通、新通讯手段的运用,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等推动世界贸易迅速增长。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局势的缓和,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过程中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三次挫折比照上文分析。言之有理,史实准确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