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练二 环境分析题 考点风向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小说在考查环境描写方面的特点如下:1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2环境描写题选材的切入口较小,一般为一段文字,有时对散见于小说的环境描写文字作综合性考查。3环境描写题题型具有综合性,它往往将描写手法和作用,或者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综合考查,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轮回顾 试题再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一小时的故事凯特肖班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
2、查德也在她身边。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
3、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
4、暖、松快。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
5、!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
6、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注 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 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指出第四段中景物描写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解析 这是一道景物描写技巧与作用分析的好题。景物描写技巧就是要从“描写”这一表达方式角度鉴赏,与散文中的描写鉴赏无多大区别。景物描写的作用表现在自身的作用、推动情节、衬托人物、象征或暗示主题四个方面。结合这四个方面,要点就全面了。答案 技巧:衬托(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 低结合;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作用:烘托
7、欢快、愉悦的气氛,为下文人物心情 的转变作铺垫,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的 心情。一轮反思与二轮对策因环境题命题单一,题型单一,故学生对之掌握较好,尤其是对要点的全面性掌握较好,但存在不能结合内容本段及上下文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的问题。另外,由于社会环境题很少出现,可能对这方面题型储备不足。二轮复习时,应注意:1熟练掌握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渲染、烘托、衬托、对比;描写的时空角度,视觉、嗅觉等角度。2能熟悉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8、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揭示或深化主旨。3做题方法最好把写景句子画出来、细读,同时把它放在上下文中再读。分点作答,不遗漏要点。规范点拨 一、(201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溜 索阿 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
9、,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
10、,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
11、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
12、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本文用了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审题点拨答题点拨答题要求说出写牛对写环境和人物的作用关键词语环境描写 各 人物刻画答案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答题区间 写牛的文字(过峡谷前、中、后的反应在第 6、9 段)提示暗示“环境描写”指的是哪方面环境(自然是自然环境);“人物刻画”刻画的人物有哪些(领队及汉子、“我”);“各”提示分别作答点拨 准确筛选出写牛的文字,看看它写出了牛的
13、什么特点;答环境描写绝不可笼统,如“自然环境”应写明哪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通过“牛”写出了怎样的环境特点;答人物刻画易漏掉“我”的形象,应注意写完“牛”紧接着写“我”的文字。教你审题主要审清两点:一是答题的区间,尤其是该段文字的上下文,往往是“作用”答题点所在的区域;二是答题方向,是“特点”题还是“作用”题,还是兼而有之,是分析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教你答题主要要按照小说四级概念整合法答题,具体说来:(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主要是环境自身特点),为活动提供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德(内心情感),有助塑造形象。(3)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暗示)了情
14、节发展。(4)象征(暗示、深化)主旨。现场批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胡 炎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在这样一个晴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片待耙的自留地,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温煦的阳光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让德富老汉愉快
15、而情意缱绻的地方。德富老汉每当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总能闻到先辈们的汗腥味和臭脚板子的浓郁味道,德富老汉便会陷入一种痴迷,觉得自己正走进一个恒远的梦中。德富老汉喷出最后一口烟雾,把长长的烟杆子在地上磕了磕,而后深情地打量着他的老牛。这是一头温顺无比的动物,对于鳏居多年的农民德富老汉来说,它简直是一个宠物,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牛以它的温顺、沉默和勤劳给德富老汉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这会儿,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祥和,博大而宽厚,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当然,这时的德富老汉对此浑然不知。他审视着他的老牛,他发
16、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德富老汉并没有往别处想,他只是感到老牛是越活越精神了。老牛冲着德富老汉点了点头,德富老汉非常满意地笑了。这是他亲自调教出的牛,德富老汉还记得当初买下它时的样子,那时的牛是个烈性子,很难驯服的,德富老汉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牛哆嗦了一阵,便再不敢耍泼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德富老汉悉心照料着日渐衰老的牛,夏扑虻蝇,冬披棉褥,虽然还时不时要抽它一鞭子,牛也是毫无怨言的,只是更肯卖力气。德富老汉想这牛是通人性的,他晓得打是亲骂是爱呢。德富老汉向他的牛走去,开始为它套上耙犁。德富老汉右手攥住了鞭杆子,说:“伙计,该干活了。”秋日的下午一片静寂。在田野的东北
17、方约十五米处,就是德富老汉先辈们的坟茔,草木丛密十分气派,德富老汉想这会儿先辈们也许正看他耙地呢,他是铁打的庄稼汉,不会丢先辈们的人。德富老汉向往着在这片田野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后到先辈们的中间去聆听他们对他这个后世子孙的评价,那评价一定是不赖的。德富老汉曾为自己设计过几种结局,一种是寿终正寝;一种是正在田里做活便蓦地倒下,永远融入泥土,和先辈们一块扎根在这里,看世代沧海桑田,看自己的后辈们犁地;还有一种最美满的结局是和他的老牛一块静静地老去,相拥辞世,永不分离,为那边的列祖列宗们牵去一头有情有义的牛该是多美的事!总之,这三种结局都让德富老汉坦然,这是一个温馨的境界。德富老汉吆喝了一声,这
18、吆喝声显得格外尖锐,划破长空。阔大的田野渗进了德富老汉的声音,使德富老汉显得十分突兀而伟大。但是牛站着纹丝不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德富老汉的吆喝。德富老汉感到了某种蹊跷,他又吆喝了一声,整个秋天的下午被他的吆喝声撕开了一条口子,但是牛仍然无动于衷。德富老汉觉得忍无可忍了,他为老牛今日的反常举动大为不满。“畜牲!”德富老汉骂了一声,气急败坏地奔到牛头前,劈头盖脸地抽下了鞭子这个秋日的下午在这里开始定格,德富老汉走进了他最后的结局。就在德富老汉的鞭子抽在老牛脸上的时候,老牛猛地往前一冲,将德富老汉顶在了地上,然后,老牛前腿跪在德富老汉的腹部,用尖硬的犄角挑开了德富老汉的喉咙几乎无人可以接受这个结局。
19、德富老汉血肉模糊的身体被送进了先辈们的中间,只是那头老牛被亲戚们打死后并未送去陪伴德富老汉,而是被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秋日一派祥和。(选自60 年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 出版社,2009 年 8 月第一版,有删改)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现场答案 特点:开头两段所描写的晴好的秋日下午,美丽的乡野风光体现了一派祥和、宁静的特点。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用祥和的景物衬托了德富老汉愉快的心情,与下文老汉惨死形成对比;为下文埋下伏笔,呼应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矫正指导 该题所要读的文字较多,描写的景物较多,因而比一般题目难度稍大。不过,该答案审题准确:要答的是所写景物的特
20、点,而不是景物描写的特点。答题点极准确,体现了对这种题型很好的把握,只是在答作用时第一点有点不准。最大的问题是画蛇添足,像“作用”最后一点纯属多笔,明显是怕丢要点的应付之语。答题不可过度!正确答案 特点:描写和煦的阳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作用: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愉悦舒适的心情,为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反差”作铺垫。类题精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好望角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
21、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要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
22、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的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
23、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得如
24、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有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 辈子的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浆,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1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
25、求的具体内容。解析 这是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梳理、概括的一道题,作答时宜扣住时间顺序。答案(1)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2)解 放后努力学习,希望出国;(3)后来,儿子到非洲工 作,想接他出去;(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2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老船夫内心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 一个“复杂”表明情感的多样性。应联系上文“竟找到它了”和下文“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的文字,再注意句子本身的“含泪的笑”。答案(1)人生彻悟的狂喜;(2)痛失亲人的悲伤;(3)历经磨难的感叹。3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 苇、飞翔的小
26、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 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2)映衬出人物的心 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 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3)突显人 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 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 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4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解析 这是对小说主题多义性的探究,答案由“主题”和“理由”两部分构成。分析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阐述。答案 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
27、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坚强、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 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 现实,珍惜当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我是瞎子(美)坎特帕森斯先生刚刚跨出旅馆的大门,就有一个乞丐沿着大马路走过来。这乞丐是个瞎子,拄着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驳驳的旧拐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路面,慢慢地向前移动脚步。乞丐的脖子很粗,长着绒毛,衣领和口袋上满是油腻,一只大手握着拐棍的弯把,肩上搭着一条褡裢。看样子,他还卖点什么东西。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
28、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幸运。几年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技工,现在,他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这都是他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冲破层层障碍、艰苦奋斗的结果。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步子。衣衫褴褛的乞丐立即转过身来。“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确不是,我这里有些小玩意儿。”只见他摸索着,拿出一个小物件塞进帕森斯先生的手掌,“挺精巧的打火机,只要一元。”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觉得略略有一点儿烦恼和尴尬。他是一个俊雅的男人,身着整洁的灰色衣服,头戴灰色宽边礼帽,手握一根棕榈木手杖。当然,兜售打火机的人永远不会看到这些“我不会吸烟。”他说。“等一等,
29、我断定你认识许多抽烟的人,买一个作送人的小礼物吧!”乞丐谄媚地说,“先生,你不会反对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瞎眼乞丐紧紧抓住帕森斯先生的袖子。帕森斯先生叹了口气,伸手从内衣袋里摸出两张五角票来,放进乞丐手中。乞丐把钱装进口袋,“十四年了,先生。”接着,又加了一句,带着一种神经质的自豪,“韦斯特伯里,先生,我过去也是其中的一员。”“韦斯特伯里,”帕森斯先生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哦,是的,那次化学爆炸报纸多年都不提它了。当时人们称它是最大的一次灾难。”“我失明的原因你想知道吗?”乞丐喊道,“我跟你说说吧!”他的口气里满含着痛苦,但又带着一种讲故事的人时常有的夸张味道。“当时,在化学药品店里,我最后一个
30、跑出去。楼房在不断爆炸,跑出去就有了生的希望。许多人都安全冲出门,跑远了。等我快速奔至门口的时候,正在那些大铁桶之间爬动时,后边有人揪住我的腿,说,让我过去,你他也许是个疯子,谁知道?我试着从心里原谅他,先生。但他比我强壮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从我身上爬了过去!他把我踏进尘埃里,出去了。我躺在那儿,毒气把我包围了,还有火在燃烧,药品在”他咽下一口唾液颇为熟练地抽动一下鼻子满含着期望,默默无语地站着。他可能还会讲出下面的话来:“太不幸了,伙计,真的是很不幸,那么,我想”“这就是那个故事,先生。”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讲述得不完全对,里面掺杂着一点不可信的成分。”帕森斯先生说。瞎眼的小贩
31、突然颤抖起来:“你怎么这么说话?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故事是真实的,”帕森斯先生说,“除去信口雌黄的部分。”“信口雌黄的部分?”他粗野地大叫,“哎呀,先生”“我也曾在化学药品店里呆过。”帕森斯先生说,“可事实不是这样的,是你把我拉回去并从我身上爬过去的,是你比我壮,马克沃德特。”瞎子长时间一动不动站在那儿,他一个劲地狠狠咽着唾液。最后,他忍着气,说:“帕森斯,上苍有眼,上苍有眼!我还以为你”接着,他再一次大声地叫道,“是的,可能,可能,但我却瞎了!我是瞎子,你一直站在这儿让我讲啊讲,你一直在嘲笑我!我真是瞎了眼!”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你走开,我瞎了!你听见没有?我是”“算了吧,”帕森
32、斯先生说,“别这样吵啦,马克沃德特我也是瞎子。”(有删节)5本文用较多笔墨勾勒了盲人乞丐马克沃德特的形象,请从三个方面概括马克沃德特的主要性格特征。(每点不超过4字)解析 筛选出相关文字,向帕森斯行乞,对往事的叙说及争吵的语言,概括出三方面性格。答案 伪善狡猾,自私粗鄙,自暴自弃(缺乏自尊、甘于沉沦)。(意思对即可)6联系上下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景物描写的作用。(1)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2)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解析 第一处景物只涉及帕森斯,只写出对他自己的作用。第二处发生在两人对话中间,“刺骨”暗示了马克沃德特人格的丑恶。答案(1)渲染和暖的
33、气氛,并以暖春之景烘托帕森斯的怜悯之情、恻隐之心。(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对话的深层展开。烘托马克沃德特的人物形象:他遭遇灾祸,有令人同情的一面;歪曲事实,又有令人厌恶的一面。7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小说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并说说它的作用。解析 该题考查小说表现手法的运用。主要是抓住各层对比要点,从外貌到境遇到品行最后到人生态度,层层分析,并综合说明对比的双重作用。答案 马克沃德特与帕森斯共同经历了那次化学爆炸,并都遭眼瞎,一恶一善,决定着不同的人生形态。(1)外貌的对比:马克沃德特的又脏又丑与帕森斯的俊雅脱俗。(2)人生态度的对比:马克沃德特的熟练行乞、自暴自弃与帕森斯的自尊自强
34、、奋发有为。(3)德行的对比:马克沃德特的伪善自私与帕森斯的善良真诚。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鞭挞了以“马克沃德特”为代表的人性的丑恶者,赞美了帕森斯虽身处逆境,仍积极向上的人性的光辉、道德的美善,启迪人们如何直面逆境,自尊地生活。8小说结尾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小说结尾为什么“在情理之中”。解析 注意人物言行举止的暗示作用,对其心理描写要结合生活常理推测。答案“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 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 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手握一根棕榈木手 杖”,作者用“听着”“一动不动地站”“木手杖”等作了暗示,而帕森斯先生的心理反应是“心里突然 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若非“瞎 子”,怎会有如此强烈的内心情感呢?这些都合乎生 活的逻辑,在情理之中。阅卷忠告1注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社会环境重在交代人物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展现人物活动的社会舞台,展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修养、经历等,揭示人物性格形成原因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更多的是表达主题的作用。这是分析社会环境需要注意的。2虽说环境描写有诸多作用,但不可硬套,面面俱到,从而形成过度答题倾向。须结合上下文文字作较为恰当的分析。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