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407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青一中高一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一二单元 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35个选择题,共70分)1.斯塔里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现象中可以看出(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 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 聚族而居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详解】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名位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男尊女卑的信息,故项错误。材料只是说的中

2、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并没有提及个人名利色彩,故项错误。聚族而居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故项错误。【点睛】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在政治和生活中的作用,虽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其思想流传下来,在中国人的姓与名的组合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反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等都需要掌握。2.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 )A. 采取内外服制 B. 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 C. 大封同姓诸侯 D. 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答案】C【解析】【详解】在分封制下,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新兴国家。通过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

3、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故项正确。A属于商朝时期政治制度;B是宗法制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项错误。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不符合分封制的内涵,故D项错误。【点睛】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但是也有同姓以外的人员。例如:先代帝王后裔,有功之臣等。3.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 完成了国家统一B.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修筑了万里长城D. 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答案】B【解析】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可谓是“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故B正确;A属于B项内容;C和D属于暴政措施,不符

4、合题意。4.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 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 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 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 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答案】D【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司马错在征战后设立黔中郡,可以看出在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BCA不符合题意。5.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 皇位从二

5、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答案】C【解析】秦朝修建咸阳,让咸阳宫居中,而咸阳宫象征着王权,即君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把加强君主专制和巩固中央集权两者合二为一,故C项正确。6. 对下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唐朝时期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能够集思广益,这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产物,不是三权分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发

6、展,不是衰落,所以正确的选项是,正确选项是B项。7.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公平竞争B. 以文治国C. 分科考试D. 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分析,不同的国家和时代背景有不同的人才选拔方式,排除BD。C项说的不具体,当今教育发展有综合化的趋势。A项正确,科举制体现的是公平的理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信息“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结合所学的科举制的特点进行分

7、析即可。8.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 尚书省B. 参知政事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宋朝时期中央设置的是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错误,D项是清朝时期设置的。9.汉书记载, 汉武帝通过“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的政策,使得“郡”“国”基本结束,从而( )A. 稳定西周政治秩序 B

8、. 削弱周天子权威C. 加强中央集权 D. 扩大诸侯王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西汉汉武帝时期针对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逐渐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汉武帝主要是巩固西汉统治,故A项和B项错误。材料中汉武帝措施是削弱诸侯王势力,故D项错误。10.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 皇权的独尊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等级制度的森严D. 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百家姓在宋代的排序首位是“赵”,而宋朝皇帝姓赵(如赵匡胤);在明代的排序首位是“朱”,也是明代皇帝的姓(如朱元璋),这

9、共同体现了皇权独尊,A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只强调了皇帝地位尊贵,没有涉及其他等级,无法体现等级制度的森严,排除C。文化专制是指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政策,与本题无关,排除D。11.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宗法制【答案】A【解析】“罢侯置守”指的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材料中废除的,故B错误;井田制是分封制经济基础,故C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故D错误。12.“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A. 隋朝B. 唐朝C.

10、北宋D. 元朝【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把中央权力分寄到地方,行省是中央和地方的中转站。1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由题

11、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议于群臣”可知该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故选D。14.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锦衣卫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从材料中的“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来看,给事中行使的是审议的职权,据此可知应当隶属于门下省。故答案为A项。宋朝的枢密院掌握军权,排除B项;明朝的锦衣卫是特务机构,排除C项;清朝的军机处是根据皇帝旨意拟写诏书

12、,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的机构,排除D项。15.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 瓦解宗法体系B.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和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故A项错误;“避亲”制度不是地方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故CD项排除。16.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湛,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 地方无选官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

13、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能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说明察举制存在弊端,故答案为C项。推举权力在地方,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根据所学,察举制的举荐方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排除D项。17.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 反对中央集权B. 主张建立内阁C. 主张加强相权D. 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反映出政策的出台应经过决策机构中书省,体现出在三省六部制下,要重视中书省的作用,主张加强相权(中书省),C正

14、确;D与材料相悖;中书省是中央机构,反映的是专制主义问题,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明成祖设内阁,中书省早已废除,排除B。1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墇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墇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 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 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 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D. 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明太祖朱元璋”、“畏法度者快活”、“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

15、对其委以重任”等可知,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故得到朱元璋的赞赏并委以重任,B正确;AD两项的表述,关键点不是大臣的回答是否矛盾和背离主题,而是没有回答到皇帝的心中,没有认识到材料的本质,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9.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

16、御史大夫、汉朝丞相、唐朝六部均是非常具体的官职,均是非常重要的官僚机构,均不是皇帝私人顾问,只有明朝内阁大学士才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大学士20.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文官任知州B. 设三司使C. 设枢密院D. 施行将兵法【答案】A【解析】“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设三司使是分割宰相的

17、财政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无关,故B项错误。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军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施行将兵法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故D项错误。点睛:注意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C两项强调的是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题干要求的是“宋初”。21.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

18、解析】试题分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宰相也有此职能。故答案为B项。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明代内阁没有这种权力,排除A项;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排除C项;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2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3.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A. 环境:大陆与海洋B. 政体:帝制与共和C. 传统:专制与民主D. 基础:农业和商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20、: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希腊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可知,古代中国是专制制度,古代希腊是民主制度,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图片信息没有提及地理环境,排除A;B项“共和”,不符合雅典,图片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图片信息没有提及农业和商业,排除D。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民主政治特征【名师点睛】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政治改革、法律制度方面。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属于人治

21、范畴。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贵族特权;后是独裁,把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古代希腊、罗马属于法治。24.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A. 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 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 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D正确;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和古罗马人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均与材料无

22、关,排除ABC。所以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25. 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A. 此规定注意规范审讯制度 B. 此规定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C. 此规定注重保护奴隶制度 D. 此规定包含的某些原则具有永恒价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的内容上来看,并没有强调14岁以下 未成年人是属于奴隶主还是奴隶,所以第项的理解是片面的,排除第项,其他的几 个选项都符合题干或者史实。考点:古罗马法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

23、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解题技法】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26.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

24、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A.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B.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 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D. 是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答案】A【解析】这个例子中涉及的是奴隶和平民,跟贵族阶层无关,故C错误。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但其本质上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故B项错误。罗马法对出现的各种事件做出明确规定,从而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社会行为,故A项正确。罗马法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律

25、体系,并不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该项说法夸大了其历史地位,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考生可能受到“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的结果的干扰,然而材料并没有涉及贵族利益。27. 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 自然法B. 万民法C. 公民法D. 十二铜表法【答案】A【解析】西塞罗是自然法的代表人物。解题的关键信息: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分析题干

26、材料可知这个“大写的法”是一个法律观念,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A项正确;B、C、D项都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不是法律观念,故排除。【名师点睛】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系统地论证了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的关系,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正义和神的意志,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它在国家产生以前早已存在;实在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否则根本不配称为法律。28.“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 罗

27、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A项说法错误,那时女子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D项表述错误。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

28、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29.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人施行其他强暴行为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货币贬值,25阿斯就价值寥寥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这说明A. 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B. 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C. 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条文判案D. 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随着时

29、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说明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已经不合时宜,需要修订,故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对外扩张的信息,故项错误。此人的行为导致该条款被废除,说明罗马法官要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故项错误。“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项错误。30.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付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 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的事实 B. 戏剧家在司法审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 雅典司法审判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 D. 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

30、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的信息,可以看出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故项正确。材料中程序说明雅典司法审判的严格性,故项错误。戏剧家显然不能主宰司法审判,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有法不依的信息,故项错误。31.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叙述,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 小国寡民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 直接民主使素养不高的人参与政治D. 民主范围的有限性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

31、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题干的主要观点是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灭亡的真正原因,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都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可以证明题干观点。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有利于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32.“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这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 法律至上 B. 权力制约 C. 平民政体 D. 公民意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32、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说明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意识对维护城邦安全的重要意义,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出来。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点评:高考改革中高度关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有关内容,就本题而言主要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发生过程中两次重大改革的比较:梭伦改革奠定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伯利克里时期古希腊民主达到顶峰。33.有些学者认为,(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

33、现。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A. 轮番而治 B. 圣贤明君 C. 小国寡民 D. 抽签选举【答案】C【解析】所谓“非专制政治制度”即雅典民主制,是通过“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公民人数不能太多”分析可知,雅典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只有小国寡民才能保证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的实现,故C正确;“轮番而治”和“抽签选举”都是方式,不是民主政治存在的基础,排除A、D两项;“圣贤明君”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34. 古希腊城邦公民大会与中国封

34、建朝廷在决策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 )A. 公开性 B. 民主性C. 效率的高低 D. 有无辩论环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希腊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这种决策方式体现了民主性的特点。中国封建朝廷实行的是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希腊政治文明两大文明比较决策方式35.“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 人民主权 B. 轮

35、番而治 C. 君主专制 D. 代议制【答案】A【解析】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行使权力,以及“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人民主权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雅典不是君主专制体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轮番而治的特点,排除B项;雅典民主属于直接民主,不属于代议制,排除D项。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等特点。君主专制与雅典政治制度无关,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与雅典的直接民主不一样。第二卷(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权机构简表问题:(1)请依次写出材料一所体现

36、的是哪个朝代的哪种中枢权力制度?(2)分析材料二指出其中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运作方式? (3)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答案】(1)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中书一省制。(2)议会制、抽签制、差额选举制。(3)材料一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政体;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体。【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可知是秦朝三公九卿制、依据“中书、门下和尚书”可知是唐朝三省六部制,依据“皇帝中书省”可知是元朝中书一省制。 (2)依据材料二“公民大会”“十将军委员会差额选举”“抽签决定人选”等归纳回答即可。 (3)依据材料一从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回答;依据材料二从雅典民

37、主政治角度回答。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材料三: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教材内容与材料,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金榜题

38、名时”又反映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选官制度的评价。 【答案】(1)察举制度。推荐。(2)科举制。积极: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任意三点;消极: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人们思想,不利于人才选拔。【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东汉”“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可知是察举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可知是推荐方式。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金榜题名”可知是科举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的信息从扩大统治基础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回答积极意义;依据“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的信息和所学从八股取士束缚人们思想,不利于人才选拔角度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