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40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案一、基本概念: 矛盾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 矛盾就是 (注意:(1)对立是无条件的(2)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有两种情形:(1) (2)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如学校内部的教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5、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人们日常纠纷等混为一谈。二、重、难点突破1、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前者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如入世、互联网利弊,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等;(2)后者强调矛盾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消灭,不能违背。一般以反面来证明。如:99分成绩+1分错误=0,忽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3)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也就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

3、么。4、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外于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教师与学生)5、不能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有实事求是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6、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条件,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才 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矛盾是联系的根本 。7、唯物辩证法的

4、总特征是 和 的观点。例题1、江主席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例题2、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

5、以相辅相成。所体现的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是:A有修养的人在任何问题上都要追求思想上的一致性B由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事物的多样性C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统一是矛盾的根本属性提示:“和”主要体现矛盾的统一,“不同”主要体现矛盾的对立例3、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辩证否定的关系三、基本原理1、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

6、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例4、我们应如何辩证看待人类对核资源的利用?答案:一方面,核能的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核武器的存在对人类和平造成潜在危险,核泄漏和核辐射也会带来环境问题例5、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

7、化A B C D例6、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7、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例8、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8、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回答例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 B C D例10、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例1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9、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

10、平的关系。(11分)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例12、辨析题:(11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

11、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分)(以上两个层次答出一个就可以给分)(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分)(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分)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分)(注:若考生从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

12、,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是完全未涉及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则不给分)2、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2)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13、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共性

13、和个性的关系)【原理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2)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3)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例14、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

14、表现出来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例15、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4、主要矛盾的原理(1)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15、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2)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5、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1)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难点、易混点)见学习评价例16、.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抓量的积累的观点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例17、“重中之重”说明在复杂

16、事物中 A.只有一个矛盾 B.只有一个矛盾的方面 C.只有一个矛盾,并且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D.可能有诸多的矛盾,但是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例18、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A B C D例19、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但在局部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较严重的腐败事件,老百姓议论纷纷。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A腐败蔓延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必须把整顿干部队伍作为我国当

17、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要在意腐败现象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腐败现象只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支流,所以不必过于关注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什么是两点论?什么是重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7、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两分法、两点论);它的理论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它的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含义:是指在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性。并找出解决 的正确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第一, 要客观地如实地承认矛盾 第二,要全面地分析矛盾第二, 要在运动中把握矛盾 第四,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五,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刀切”和“一风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