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381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A. 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C. 戴姆莱发明的内燃机D. 福特降低了汽车成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眼:“1879年”及“煤气”股票价格狂跌。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制成了耐用的电灯泡。人类开始告别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86年1月29日,

2、卡尔 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因此ACD都与时间不符。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名师点睛】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如电灯给城市带来

3、万家灯火等。2.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同日,蒋介石通电全国,号召“举国人民,急起直追,实行推动”。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是经济运动又是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B. 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 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 由政府组织的、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6年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

4、动,“举国人民,急起直追,实行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严峻,这是经济运动又是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故A正确。其直接目的是为抗战做准备,故B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C排除。它不是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英国发现了一幅被人们忽略了长达350余年之久的、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这张地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中国地图中最早的,不仅显示航线,而且将中国描绘成东亚和东南亚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中心的地图。结合材料分析,下面对明朝对外贸易的认识,正确的是A. 朝

5、贡贸易始终是明朝对外贸易的唯一形式B. 明朝“海禁”政策曾有所松动C. 外贸的政治目的服从于经济目的D.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航线”等信息,可知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有所松动,故选B;明朝贸易除朝贡贸易外还有民间贸易和边疆贸易,排除 A;明朝外贸的经济目的服从于政治目的,排除C;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航线”,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明朝的海禁政策分析解答。4.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A

6、. 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B.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 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主,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了罗马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有利于打破宗教文化的垄断,故D项正确。5.关于报刊的功能曾有这样的描述,说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由此可以看出当时A. 文化市场混乱,有待规范化管理B. 妇女地

7、位大大提高,已经完全实现了男女平等C. 报刊内容丰富,满足大众需要D. 人们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有效保障【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报刊有报道市场调查的,有通俗报刊,妇孺报和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B项“完全”说法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排除;人们的言论自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来得到保障的,而不是通过创办报纸,D项错误。6.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

8、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A. 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B. 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C. 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D.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表明美国的目标是建立世界霸权;由“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可知苏联的目标是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势力和影响。因

9、此选择C。AB表达不够全面,D是美苏争霸的影响。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7.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A. 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B. 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C. 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D. 有利于形成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答案】B【解析】A选项是这三个组织的共同影响,是区域集团化的积极影响;B选项错误,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利于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的;C选项是区域性合作组织的积极影响;D选项是经济对政治的影响。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沿海开放城市

10、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A. B. C. D. 【答案】C【解析】对外开放过程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C正确。9.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人的“得救”与否,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情“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言论;是文艺复兴薄迦丘的言论;是宗教改革加尔文的言论;是启蒙运动伏尔泰的言论。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

11、蒙运动普罗泰戈拉、薄迦丘、加尔文、伏尔泰【名师点睛】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是考查的重点。主要涉及比较、分析理解、获取有效信息、评价应用等各方面能力,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主要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表现及作用,并将中西方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出两者的异同,体现了历史学习的实用性和类比性。10.汉书元帝纪载:“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

12、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材料中的思想被称为A. 大一统B. 天人感应C. 罢黜百家D. 表彰六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给出的“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 未烛其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巩固君权,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学说。即如果统治者不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于是历代帝王每遇灾荒经常思考自己的过错,故本题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思想11.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

13、A. 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 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C. 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D. 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仅凭材料君主选官用人的制度,不能说明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可知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故C项正确;材料选官用策试,而非靠门阀氏族势力,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12.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

14、,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 周 B. 秦 C. 汉 D. 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文字通读,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由此形成完整的石碑文字。从材料中的“并四海、为郡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可以判断题干中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朝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郡县制。13.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

15、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文学作品的风格,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材料主旨体现的是“顺其自然”,这与道家思想相一致,A项正确;题干“顺其自然”与儒家思想不符,排除B;题干“顺其自然”与墨家思想不符,排除C;题干“顺其自然”与法家思想不符,排除D。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两部文献都颁布

16、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是该国首部资产阶级宪法;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历史中,并没有封建主义的传统,所以无所谓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判排除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均是正确的。考点: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15.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工人运动决议案指出:“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之工人群众,一方面宜加以深切的援助,使其本身力量与组织日臻强大;一方面须用种种方法取得其同情,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使本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A. 继续执行三

17、大政策B. 独立领导工人运动C. 极力破坏国共合作D. 关心农民工人生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国民党对工人运动的肯定以及援助工人运动,说明当时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肯定,继续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A项正确;1926年国民党仍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独立领导工人运动说法不准确,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肯定,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农民的关心,故D项错误。16.黄宗羲晚年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致友人书中赞誉康熙帝为“圣天子”,称清朝为“国朝”,并使用清朝年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清朝统治得到汉族知识分子认可B. 康熙帝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C.

18、 黄宗羲充分肯定君主专制制度D. 清政府不再限制知识分子言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康熙是“圣天子”,称清朝为“国朝”, 并使用清朝年号,说明康熙帝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分析选项,B项符合材料信息;A项错误,黄宗羲一人的思想不代表所有知识分子;C项明显错误,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D项错误,清朝实行文字狱。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的思想17.徽学研究专家王廷元教授指出,由于商业经营是以信誉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所以徽商的义利观为他们在竞争中赢得市场提供了保证。“它对于封建性的徽州商帮的发展,确

19、曾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于徽州商人向近代商人演变,则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他评论的是徽商A. 成为封建伦理教化的维护者B. “贾名儒行”“官商互济”经营理念的后果C. 未将商业资本转为产业资本D. “重义轻利”等经营理念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商业。从材料的内容可知,重义轻利、诚信经营等理念对徽商在古代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但在近代,这种理念越来越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正如材料所言“对于徽州商人向近代商人演变,则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帮18.新中国建立后一度销声匿迹的集市贸易,1

20、962年到1965年在城镇中重现。新中国对集市贸易的两种不同政策的共同点是A. 国家经济管理方式的调整B.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C. 克服了经济建设中的困难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后禁止集市贸易,还是1962年到1965年恢复集市贸易,都是国家经济管理方式的调整,故A正确;新中国建立后禁止集市贸易,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排斥市场的行为,不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排除B;新中国建立后禁止集市贸易,和1962年到1965年恢复集市贸易,没有克服经济建设中的困难,排除C;1962年到1965年恢复集市贸易,体现国家对经济减少了控制,排除D

21、。19.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生态环境被破坏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茶叶行销海外”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确;“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反映了生态环境被破坏,正确;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22、错误,答案为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名师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20.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

23、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种观点是A. 水是万物的本原B. 感觉即知识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美德即知识【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可知,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故选C。21.对于“陈桥兵变”的原因,宋太宗解释说:“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宋太宗这样解释的主要目的是A. 明确陈桥兵变的政治性质B. 宣扬宋太祖的忠义品质C. 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

24、所趋,并非人力所为”可知宋太宗解释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故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C项正确。宋太宗的解释是掩盖了陈桥兵变政治性质,排除A。宋太祖作为北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不是忠义行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结合宋朝建立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2.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写道:“欧洲自从蒙古军西侵以及前后七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传入了不少的东方新事物。”这些新事物中,最有重要意义的是A. 瓷器和丝绸B. 四大发明C. 西方的科技著作D. 工业技术与产品【答案】B【解析】【详

25、解】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蒙古军西侵和十字军东征,也把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故B正确;瓷器和丝绸早在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就已经传入欧洲,排除A;C项不符合“传入了不少的东方新事物”,排除;蒙古军西侵和十字军东征是13世纪,中国是手工业,还没有出现机器工业,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欧洲自从蒙古军西侵以及前后七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传入了不少的东方新事物。”联系所学中国四大发明传播的史实分析解答。23.洛克说,某些贵族优于普通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某些特殊知识或品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受到更好的

26、训练。据此可知,洛克A. 主张美德即知识B. 认为权利天赋C. 推崇民主共和D. 强调人民主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所以排除这一项。洛克的分权并不是要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他主张两权分立,主张保留君主,所以C项错误。D项是卢梭的主张。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内容反映了洛克主张人人平等的观点,他认为贵族优于他人不是因为他的出身,而是因为他们的“更好的训练”。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希腊先哲的思想苏格拉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洛克思想24.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A. 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

27、讧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D. 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法错误,邦联制主要是松散,中央无权管理各个邦;B项说的是经济模式不同,材料并未体现经济方面;C项说法正确,准确的说明了邦联制的弊端;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国的民主程度的问题。考点:邦联制点评:美国建国初期,出于防止独裁的考虑,实行邦联制,造成了中央政府无权。产生了一些弊病。主要是各州权力很大,中央政府无权。无力镇压地方叛乱,也不能在国际上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华盛顿的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是要解决中央政府无权的问题。此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的宪法、联邦制等相

28、关情况也需要掌握。25.下列有关苏格拉底的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B. 天地万物、生死存亡都不是神意的安排C. 提倡善良的道德D. 政治上支持过激的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智者学派提倡过激的民主政治,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民的政治权利,而苏格拉底则主张有德行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提倡善良的道德,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死存亡并不是神灵的意志,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

29、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的不同。他们各是怎样做的?(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在皇权与相权关系方面的异同点。【答案】(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百司与

30、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可得出唐太宗认为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依据“皆委百司商量,宰

31、相筹划。”可得出其住户要做法是百司与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分析材料二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依据“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并结合所学知其主要做法是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依据所学知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相同点是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不同点是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

32、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设内阁27.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把)线装书扔茅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钱穆民族与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你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2)以材料二反

33、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答案】(1)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2)认识: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维新变法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从材料“(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可以看出这个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答案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