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诗、词、曲)。现代诗歌继承发扬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吸收外国诗歌的有益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现代诗歌的特点是用白话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时代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形式上自由灵活。本单元的诗歌,从内容上看,均体现了时代精神;从形式上看,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属于新诗中的旧体诗,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典型的现代新诗,体现了诗体自由的特点。目标导航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1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1.了解诗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2、。2.感受并领悟诗人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2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3.体悟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再别康桥 徐志摩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1.分析鉴赏诗歌的形象。2.鉴赏诗歌运用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手法的抒情艺术。学习建议 1.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的目的不仅在于熟记诗歌内容,还在于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来实现。2.新诗与古典诗歌一样,都是通过意象来营造氛围、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学习诗歌,要把握意象,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揣摩,把
3、握诗歌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情感。3.学习现代诗歌,可以采用模仿练习的方式。“羡鱼”不如“结网”,模仿诗人的写作技巧,尝试创作诗歌。1*沁园春 长沙 1925年,在岳麓山下、湘江岸边,青年毛泽东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从此,这壮志陪伴着他爬雪山,过草地;这豪情激励着他走出延安窑洞,走进北京城,走向开国大典。今天,他的这首沁园春 长沙仍然在鼓舞着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的志向,追求人生的五彩梦。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长沙橘子洲毛泽东塑像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秋。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全国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兴起。这一年爆发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
4、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十几个省的农民运动也在迅猛发展,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这年秋天,毛泽东同志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毛泽东同志回忆往事,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挥笔写下了这首词。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5、 沁园春 qn 橘子洲 j 百舸 g 苍茫 cng 寥廓 lio 携 xi 峥嵘 zhng 挥斥方遒 qi 看 观看 kn 尽 尽力 jn 看护 kn 尽管 jn 曾 曾经 cng 华 风华 hu 曾祖 zng 华山 hu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雄 yng 鹰 寥 ku 廓 义愤填 yng 膺 广 ku 阔 yn 品 赝 制 遏 chu 怅 惆 ji 力 竭 chu 密 稠 jng 争 竞 未雨 chu 缪 绸 究 jng 竟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词义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苍茫:旷远迷茫。峥嵘:高峻;形容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指点江山:评论国家
6、大事。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1)意气 义气 青年毛泽东面对大好河山,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写下许多激浊扬清的文章。我们总是强调友谊的重要性,但我们也要明白:友谊并不是哥们儿义气。提示两者都有“气概”的意思,但意义有很大差别。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2)独立 独力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们终于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面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投资者在思考:中国能否独力支撑起世界经济的大厦?提示两者都有“不依靠”“独自”的意思,但词义不完全
7、相同。“独立”的意思较复杂:单独地站立;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高一级的单位而直接隶属于更高级的单位;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不依靠他人。“独力”的意思比较单一,即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3)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从来也没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提示两者都是褒义词,都形容健康蓬勃的精神风貌。“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特指年轻人。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
8、奋,气概昂扬。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积名句(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至“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点评:这是词的上片集中写景的部分。其中的“看”字,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多种景物进行描写,远
9、近相间,动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对比,体现出诗人观察的角度和写景的层次,同时,也把所写景物写活了,避免了呆板。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底选取了“鱼”,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诗人又由上到下、层次分明地描写了这些景物的特点,赋予它们色彩、生命和情感。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点评:诗人面对的自然界,蓬勃、绚烂,充满生机,而联想到现实社会,却是如此沉闷、黑暗。诗人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出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10、谁又来主宰这个世界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这几句把上下片贯串起来,为下片抒写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做铺垫。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点评: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这两句既总写以前的生活,又用“曾”和“忆”两个字表明已从上片的景物描写转入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忆”字有领起作用,统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几句。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11、浪遏飞舟?点评:这是词的下片的结尾句。作者回忆当年在这里游泳的动人情景,描绘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保持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浪潮中的中流砥柱。这几句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划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与豪情。同时,这一设问,也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沁园春 长沙一词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的形象,那么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一高大形象的?提示:词的上片,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这一形象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卓然超群
12、;“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政治眼光;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敢于担当的非凡气魄与胆量。词的下片,以一“忆”字总起,再现了“同学少年”的群体形象,这里虽无一处写诗人自己,但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这样,诗人的高大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我国古典诗词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沁园春 长沙也不例外。这首词情与景的交融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提示: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抒情,充分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诗人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
13、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诗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诗人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情,自然地带出下片的直接抒情。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用词精当,写景传神 这首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了树
14、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用比拟,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的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画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描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时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情态描绘出来,形象生动。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此外善用领字,既增强了气势,又使词的结构浑然一体。领字,又叫“一字逗”,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
15、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看”和“忆”是领字。“看”字领起了上片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忆”字领起往昔充满革命激情的学习、斗争生活。上下片之间,因这二字引领,“眼前”与“过去”紧密相连,景与情浑然一体。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守望橘子洲 谭仲池 端午节这天,夏风格外轻柔清爽。一清早,我就来到了橘子洲。橘子洲,我不知道已经来过多少次,每次来的原因都不同,但每次总是生出无限感慨和百般敬仰与依恋。而今天,我似乎第一次把它的容颜、神韵、风姿领略得如此清晰。眼前的如茵芳草、葱茏树木、诗意奇石、幽雅修篁、绕湖涟漪、陈色古阁、
16、风华碑亭,无不激情飞扬、灵气浩然。这一切都极其自然而亲切地被岳麓山高扬的紫雾,爱晚亭流泻的泉响,岳麓书院飘出的书韵,乃至古城天心阁上的霞光,湘江波涛上的帆影簇拥成一腔豪情、一颗文魂和一轮艳阳。而现在矗立在岛之东南面位置的青年毛泽东的艺术雕像仍未改日出韶山时的风流和喷薄的神采,依然放射着耀天暖地、滋润万物的万丈霞辉。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此刻,我匆匆走回峥嵘岁月和历史长廊,去倾听湘乡东山学校和湖南第一师范早晨那声声清脆的钟鸣。那是吞吐烟波和撕碎心灵的悲壮时日,那是欲穿苍茫、叩问大地的沉重朝夕,那是断然抛弃功名、爱恋的风险选择,那是肝胆如焚、书剑在胸的青春年华。这个时刻,这群青年来到橘子洲。我敢料定
17、当时的橘子洲肯定摇晃过,湘江浪肯定急促地呼吸过,古城的石巷也肯定颤抖过。这实际上是文化号角被吹响,是精神的旗帜被高擎,是力量的惊雷在滚动,更是光明、自由在呼唤。正因为如此,100年后的青年毛泽东又走回他曾经击水放歌的沙洲,再一次用青春的微笑和飘洒梦想长发的衷肠来慰藉乡亲的怀念。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了这楚人与故土的秉性,一股担当民族兴亡的勇气,才在汹涌的涛头铸就绝世词响。问天也罢,问地也罢,问贾傅,问范公,问苍鹰,问红枫,毛泽东没有月迷津渡、雾失楼台的惆怅,只有坦荡淋漓、视万户侯为粪土的激奋心澜。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人如山水,山水如人。思想、情感、意志、梦想、哲学、宗教、生理、艺术会在某个时刻、地
18、点、环境中集结,会在某种缘分、相知、默契中涅槃,会在某次颠簸、断裂、缝合中升华。这便是天地人结合和酿制的千古绝恋和世纪轰响,这便是艺术精魂共山河生辉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水滴石穿、金石为开的现实启迪,这更是从容攀登、众山俯首的生动证明。如果要说自然之美、人伦之美、艺术之美是酿造冶铸人间天堂和美好人性的神灵,而我要说,不是神灵,而是上帝的愿景和本来的福祉在支配这个可知而未知的世界。上帝呵,你就是祖国,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生生不息的百姓。到橘子洲来吧!来品读一下湖湘文化和现代文化之积淀相融而锻造的天地之道,平民之心,江河之胆,自然之灵,文化之根吧!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充满阳光、绿色、梦幻的橘子洲呵!
19、勃发鲜活、雄奇、眷恋的橘子洲呵!我永远守望你!(摘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品读提示橘子洲,因沁园春 长沙一词成了理想与志向的代名词,成了人们敬仰和守望的精神家园。文章题目为守望橘子洲,实际上是对湖湘文化和对老一辈革命家的蓬勃激情、豪迈气度的“守望”与赞美。本文在语言和手法上有许多别致之处:多用排比和整句,增加了抒情的力量;文中多处化用了诗文典故,典雅蕴藉,增加了文章的内涵。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沁园春 长沙一词是毛泽东年轻时胸襟抱负的最好体现,诗人面对祖国的壮美山河,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惊天之问,表现了关心国事、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气魄。有人说,志向是人走向成功的保障,只要树立了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志向
20、,他就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以“志向”或“爱国”为中心,我们可积累以下写作素材。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毛泽东传的作者美国人特里尔曾深情地写道:“在中国的历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毫无疑问,也许只有毛泽东通过顽强的自我激励成就了他自己和他的时代。”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在风雨雷电交加的恶劣环境下,勇敢地向山峰攀登,激发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他在沁园春 长沙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高远的志向并能付诸实践。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
21、伟长早年攻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使他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拒绝诱惑,毅然回到祖国,坚持自己“科学救国”的抱负。他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西,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这样赞誉他: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