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宗法何防乎?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主要说明()A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B嫡长子独享国家政治权力C大宗小宗是血缘关系的延续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2王夫之读通鉴论 中记载:“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对“行、其大公”的理解正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根除宗法观念C打破贵族政治D实现思想统一3贞观十二年,氏族志
2、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仍被列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命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 氏族志 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千被降为第三等。这一做法()A废除了等级制度B否定了门阀观念C雍护了外戚专权D扶植了庶族地主4唐太宗李世民给其他官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这一做法旨在()A分化宰相权力B健全监督机制C改善官员待遇D提高行政效率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
3、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6地方的重要案件,从末端的县传达到州,再由州到府,由府到路,由路到行省,由行省把文书送到中书省,最后中书省得到天子圣旨,再反过传达到末端。这主要说明元代()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皇帝权力逐步加强C信息渠道通畅无阻D地方官员无司法权7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桌,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肤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帝发布上谕的根本目的是()A否定军机处的辅政作用B保证国家事务的机密性C剥夺军机处军务处置权D掌控官场巩固君主权力8李长卿集 载: “燕、赵、
4、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欧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A社会产品分配不均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C东西贸易联系加强D地域商人集团崛起9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0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侍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对该作品解读正确的是()A一人一牛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B铁犁牛耕自此为主要耕作方式C凸显我国古
5、代小农经济的特点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11南宋中期,有人在谈到江浙一带的集市情况时说:“荆吴俗,有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故谓亥市。”陆游在诗秋夕书事中也谈及此况:“鹊飞山月出,犬吠市船归。”这反映南宋时()A市坊制度己被打破B江浙城市发展迅速C草市便利商品流通D地区经济发展失衡1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3明成祖时,徽商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
6、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A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B获取功名是商贾的追求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D富商大贾难成革新力量14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得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些现象说明()A制瓷中心出现B海外贸易发达C海禁政策松动D商品经济活跃15下列观点与“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观点一致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16史学研究应遵从“论从史出”
7、和“孤证不立”的原则,下列选项符合上述原则的是()A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 ,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7“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乎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这首诗赞颂的是()ABCD18李蛰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 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蛰提出的观点是()A提倡人人平等B主张个性解放C
8、否定封建礼教D反对理学空谈19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天人感应B知行合一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20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吸收了外来文明的特征B唐朝吴道子的作品,体现了风俗写意的特点C元代关汉卿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D剧种产生于同光年间,体现“徽汉合流”特征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5小题,共60分)21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权力集中
9、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材料二 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
10、“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三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透逛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采用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1、“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3)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并说明其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22中国古代商业受封建国家政策的影响,发展曲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
12、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姓名籍贯经商前境遇致富后简况资料来源江应萃安徽婺源家贫往浮梁为佣积累资金自开瓷窑光绪婺源县志卷28王学炜安徽婺源少贫为人佣工业木于泰州致富,捐资修桥筑路赈灾“不惜巨资”同上卷34倪尚荣安徽祁门家贫,采薪以奉亲,嗣习操舟业贾于鄱湖阊水间,家道日隆。后以五品衔受奉直大夫祁门倪氏族谱续卷李士葆安徽婺源家贫佣工芜湖货本经商,家道隆起,捐银千两建造会馆光绪婺源县志卷34
13、鲍志道安徽歙县家贫,无以为生辅佐吴太守经营盐业,“自居积,操奇赢”,后任两淮总商棠樾鲍氏宣堂支谱卷21材料三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己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
14、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3)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2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极力侣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
15、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储家思想。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续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 “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
16、子的政治主张。(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遗撼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井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沙皇)想,诸位同我的愈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材料二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华莱士俄国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
17、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全集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农奴获得的权利,为什么农民感到失望?(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角度论证列宁的观点。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5康熙一生,文治武功,臻于极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薛泽石听毛泽东讲史材料
18、二 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己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圈不亏损,是以联愈不以生事为贵。 圣祖圣训卷六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 “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夜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观点。(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并指出其积极意义。(3)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县否客观合理?谈谈理
19、由。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宗法何防乎?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主要说明()A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B嫡长子独享国家政治权力C大宗小宗是血缘关系的延续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以关于嫡长子继承制的内容的描述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西周宗法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材料描述了制
20、定大宗小宗之法的原因,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防止“惧其散而无统也”,故正确;B、国家政治权力独享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C、材料的论述重点是制定大宗小宗之法的原因,而不是强调血缘关系延续,故排除;D、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握,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故选A2王夫之读通鉴论 中记载:“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对“行、其大公”的理解正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根除宗法观念C打破贵族政治D实现思想统一【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王夫之思想的掌握【解答】材料中
21、的“罢侯置守”是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材料中的王夫之认为秦始皇以私心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这是天假借其私心来推行郡县制之大公,由此可知,行其大公是指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涉及地方制度,与君主专制无关,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C3贞观十二年,氏族志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仍被列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命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 氏族志 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千被降为第三等。这一做法()A废除了等级制度B否定
22、了门阀观念C雍护了外戚专权D扶植了庶族地主【考点】1C:唐朝的中央集权【分析】本题以新修订的氏族志为内容考查唐朝的中央集权考查唐朝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依据题干材料“ 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千被降为第三等”可知,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山东士族受到打击,不能说明否定了门阀观念,故B项错误C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依据题干材料“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千被降为第三等”可知,氏族志打破了以往门第等差的传统,至于划分门第等
23、级的标准,更不考虑过去做官的情况,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这就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没落门阀士族受到进一步打击,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故D项正确故选D4唐太宗李世民给其他官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这一做法旨在()A分化宰相权力B健全监督机制C改善官员待遇D提高行政效率【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政事堂是中国唐宋时期宰相议事的地方 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解答】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
24、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 ,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唐太宗给其他官员加上题干材料所述的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散宰相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符合题意;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考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重在考查科举制的影响【解答】
25、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D项正确C项错在“排除”,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垄断,故C项排除道德水平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故B项错误A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故选D6地方的重要案件,从末端的县传达到州,再由州到府,由府到路,由路到行省,由行省把文书送到中书省,最后中书省得到天子圣旨,再反过传达到末端。这主要说明元代()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皇帝权力逐步加强C信息渠道通畅无阻D地方官员无司法权【考点】1E:元朝行省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
26、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简而言之是外族对本土居民,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从末端的县传达到州,再由州到府,由府到路,由路到行省,由行省把文书送到中书省,最后中书省得到天子圣旨,再反过传达到末端”可以看出过程漫长,行政效率低下,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故排除故选A7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桌,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肤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帝发布上谕的根本目的是()A否定军机处的辅政作用B保证国家事务的机密性C剥夺军机处军务处置权D掌控官场巩
27、固君主权力【考点】1T:清朝的军机处【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考查嘉庆帝发布上谕限制军机处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的根本目的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军机处设置的目的、职权、影响的掌握【解答】抓住限定信息“根本目的”,依据题干材料“俱应直达肤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可知,通过发布上谕,敲打军机处,限制其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过颁发上谕以限制军机处的权力,但是并不是否定军机处的辅政作用、剥夺军机处军务处置权,故AC两项说法明显错误B项不是根本目的,应排除故选D8李长卿集 载: “燕、赵、秦、晋、齐、梁、江、
28、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欧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A社会产品分配不均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C东西贸易联系加强D地域商人集团崛起【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考查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准确理解的能力和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根据材料“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说明了当时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B9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
29、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唐朝的经济政策的作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能力和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掌握【解答】题干中描述的是政府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并作为官员政绩的指标,这主要是通过人口增长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目的,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0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侍所
30、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对该作品解读正确的是()A一人一牛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B铁犁牛耕自此为主要耕作方式C凸显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南宋时期的耕织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考查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小农经济特点的掌握【解答】注意题干的时间“南宋”,图片反映的是铁犁牛耕、个体经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一人一牛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从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铁犁牛耕、个体经营的小
31、农经济,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故D项错误故选C11南宋中期,有人在谈到江浙一带的集市情况时说:“荆吴俗,有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故谓亥市。”陆游在诗秋夕书事中也谈及此况:“鹊飞山月出,犬吠市船归。”这反映南宋时()A市坊制度己被打破B江浙城市发展迅速C草市便利商品流通D地区经济发展失衡【考点】2S:草市和夜市【分析】本题以关于草市的描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草市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材料未涉及坊市界限问题,故错误;B、材料的重点是强调草市的特征,故错误;C、由材料中“集市情况”“有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可知该集市为定期,因此为草市,故正确;D、该项信息在材料
32、中无从查找,故错误;故选C1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考点】2C: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重在掌握我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变化和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解答】通过材料可知“这些变化”指的是从宋代起棉花日益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且到明代最终超过了麻A项的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信息支持;从宋朝到明朝,我国的棉纺织技术不断进步,例如元朝的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
33、织技术导致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因此造成“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故B正确;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从宋到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棉花成为经济作物,因此C、D两项是材料中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而非条件,因此C、D错误故选B13明成祖时,徽商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A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B获取功名是商贾的追求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D富商大贾难成革新力量【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
34、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中可知无论是微商的行为还是清政府的行为都体现的是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B从材料“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看,功名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故B项错误C材料“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说明政府重在对商人的限制,而不是强调海禁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没有反映相关信息,应排除故选A14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得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些现象说明()A制瓷中心出现B海外贸易发达C海禁政策松动D商品经济活跃【考点】2
35、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故D项正确制瓷中心出现、海外贸易发达、海禁政策松弛在材料均没有体现,故ABC三项排除故选D15下列观点与“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观点一致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
36、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分析解答问题【解答】A项意思是:贤者指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通过推举可以成为官长,是墨家的思想“尚贤”B项强调的是威势,是法家思想题干中的意思是:遵守法令因势利导,社会就会安定;反之,违背法令,导致人心离散,社会也会动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法家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C项的意思是:不知道命运,就不能成为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安身立世是孔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意思是:如果社会上没有恭维有才华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认为他是珍贵的话,那么就不会偷窃之人,是道家
37、的思想故选B16史学研究应遵从“论从史出”和“孤证不立”的原则,下列选项符合上述原则的是()A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 ,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从史出”和“孤证不立”的原则【解答】由备选项”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可以得出结论,孤证不立故排除ABD;故选C17“起来向壁不
38、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乎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这首诗赞颂的是()ABCD【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解答】B符合“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乎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故选B18李蛰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 中
39、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蛰提出的观点是()A提倡人人平等B主张个性解放C否定封建礼教D反对理学空谈【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李贽提倡人人平等的观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李贽思想的掌握【解答】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尊贵的地方;王侯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由此可知,此观点提倡人人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里未涉及个性解放,也未谈到封建礼教,更没有体现反对理学空谈,故BCD三项排除故选A19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
40、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天人感应B知行合一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 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41、、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解答】题目中未涉天人感应、经世致用,故排除AC项;题目中未涉及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可知此应为遏制伪善流行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故B正确故选B20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吸收了外来文明的特征B唐朝吴道子的作品,体现了风俗写意的特点C元代关汉卿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D剧种产生于同光年间,体现“徽汉合流”特征【考点】3R: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戏曲
42、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解答】A是顾恺之的作品,但并非吸收外来文明,而是本土的文化,排除;B并不属于风俗画,属于宫廷画,排除;C表述符合史实,故C正确;D京剧产生于乾隆年间,排除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5小题,共60分)21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阅
43、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材料二 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
44、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三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透逛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采用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背景。(2)
45、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3)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并说明其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考点】16: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E:元朝行省制度【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查秦朝采用的政治体制及其产生的背景;“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及其原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涉及的知识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1)第一小问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一“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
46、“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可知,秦朝的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土地私有制确立;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2)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可知,四大制度是指地方制度、尊儒制度、选官制度、国有专营制度,结合汉代的制度可知,四大制度的表现是指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重农抑商,盐铁官营(3)第一小问的原则,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和选自“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
47、的两大原则”可知,原则是犬牙相入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结合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可知,原因是破坏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4)本小问的积极作用,依据三则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创造丰富的文明成果;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维护国家的统一故答案为:(1)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背景: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土地私有制确立;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2)表现: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重农抑商,盐铁官营(3)原则:犬牙相入 原因:破坏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4)创
48、造丰富的文明成果;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维护国家的统一22中国古代商业受封建国家政策的影响,发展曲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
49、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姓名籍贯经商前境遇致富后简况资料来源江应萃安徽婺源家贫往浮梁为佣积累资金自开瓷窑光绪婺源县志卷28王学炜安徽婺源少贫为人佣工业木于泰州致富,捐资修桥筑路赈灾“不惜巨资”同上卷34倪尚荣安徽祁门家贫,采薪以奉亲,嗣习操舟业贾于鄱湖阊水间,家道日隆。后以五品衔受奉直大夫祁门倪氏族谱续卷李士葆安徽婺源家贫佣工芜湖货本经商,家道隆起,捐银千两建造会馆光绪婺源县志卷34鲍志道安徽歙县家贫,无以为生辅佐吴太守经营盐业,“自居积,操奇赢”,后任两淮总商棠樾
50、鲍氏宣堂支谱卷21材料三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己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51、其历史影响。(3)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考查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和背景;徽商的特点和影响;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涉及的知识有宋朝商业的发展;古代市的变迁;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解答】(1)第一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一“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可以得出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依据材料一“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可以得出海外贸易
52、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依据材料一“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可以得出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宋朝经济、交通、科技的史实可知,其背景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有关商帮的信息表格可知,其特点有地域性商人群体;资本来源多样;经营范围广;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亦官亦商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商帮的影响可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冲击重农抑商观念;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3)本小问的理由,依据
53、材料三“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等信息可以得出理由有缺乏财团法人地位;借助血缘关系维系商业组织(家族经营);强调道德义务;缺乏法律保障故答案为:(1)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2)特点:地域性商人群体;资本来源多样;经营范围广;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亦官亦商影响:推动商
54、品经济发展;冲击重农抑商观念;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3)理由:缺乏财团法人地位;借助血缘关系维系商业组织(家族经营);强调道德义务;缺乏法律保障2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极力侣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
55、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储家思想。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续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 “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
56、的政治主张。(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考点】V8:孔子的政治思想;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指出指出孔子认为仁人君子应有的理想人格,并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2)本题考查学生据材料结合知识分析对“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理解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3)本题考查的是黄宗羲的主张及产生的原因【解答】(1)由材料“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
57、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概况可知孔子认为仁人君子应具的理想人格是:具备个人美德;怀抱经世济民情怀;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政治主张有:恢复周礼和等级秩序;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2)结合知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意思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再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由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可知他反对君主专制;由材料“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主张是君臣应服务于天下;由材料“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 “何曾有一毫为天下
58、之心故!”可知主张是建立“天下之法”故答案为:(1)品德:具备个人美德;怀抱经世济民情怀政治主张:恢复周礼和等级秩序;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2)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主张: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应服务于天下;建立“天下之法”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僵化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遗撼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井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沙皇)想,诸位同我的愈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材
59、料二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华莱士俄国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全集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农奴获得的权利,为什么农民感到失望?(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角度论证列宁的观点。【考点】M2:农奴制改革的内容;M4: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分析】(1)本题考查
60、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2)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3)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农奴制最大限度的维护农奴主的利益(2)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获得份地;但仍受村社控制,需高价赎买份地(3)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地方自治机构建立;近代司法改革;军事近代化故答案为:(1)最大限度的维护农奴主的利益(2)权利:人身自由,获得份地失望:仍受村社控制;需高价赎买份地(3)经济: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地方自治机构建立
61、;近代司法改革;军事近代化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5康熙一生,文治武功,臻于极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薛泽石听毛泽东讲史材料二 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己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圈不亏损,是以联愈不以生事为贵。 圣祖圣训卷六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 “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夜寐不
62、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观点。(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并指出其积极意义。(3)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县否客观合理?谈谈理由。【考点】V6:康熙帝的历史功绩;V7:康熙帝的评价【分析】(1)考查对康熙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有效掌握;(2)第一问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第二问考查对康熙帝民族政策意义的掌握;(3)考查对康熙帝历史功绩知识点的掌握;【解答】(1)该问本质上考查了对康熙帝巩固统一的举措,主要由: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抗击沙俄,平定噶尔
63、丹叛乱;(2)第一问:由材料中“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可知康熙帝的民族政策是以和平为主的,以战争为辅助的;第二问:康熙帝的这一民族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同时为我国的近代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3)本题对于材料的评价合理也可,不合理也可,主要是应当借助历史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故答案为:(1)史实:平定三藩,扫除割据势力;统一台湾,维护统一;抗击沙俄,维护主权;平定噶尔丹叛乱,安定边疆;(2)政策:和平为主,战争为辅意义:促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发展,为我国近代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看法一:合理康熙帝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开辟康乾盛世看法二:不合理康熙帝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未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2017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