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练一 关键实词译到位 规范点拨(2010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申甫传汪 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其书
2、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 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
3、,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 媐(x):嬉戏。瘗(y):埋藏。窭(j):贫穷。审题点拨答题点拨关键实词故、乞、师关键虚词其、之答案(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过去”)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
4、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特殊句式省略句:(申甫)入嵩山点拨 译到位“故”译为“过去的”;“乞”,名词用作动词,“请求”;“师”,名词作状语,“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其”“之”,代词,“他”(道人)(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审题点拨答题点拨关键实词数、干、听信关键虚词以答案 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特殊句式被动句:见听信点拨 译到位“数”译为“多次”,“干”译为“拜谒、拜见”,“听信”译为“听从、信任”“以”,介词,“凭借”“见”,表被动,译为“被”(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
5、知人。审题点拨答题点拨答案 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讥讽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关键实词 咎、讥点拨 译到位“咎”译为“责怪”,“讥”译为“讥讽”“于是”,古今异义词,“在这时”教你审题文言语句翻译的审题很重要。所谓“审题”,就是要审出可能成为得分点的关键实词、常见虚词、特殊句式和语气。那么,如何辨识出可能成为得分点的关键实词呢?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名词。从频率上看,120 个常用实词及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可能是关键实词。从特殊性看,与现代同形的词语(如“妻子”“亲信”)可能是关键词;用其本义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关键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
6、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关键实词。如“累其心”中的“累”字。教你答题所谓答题,就是把审出来的种种词语、句式在翻译中一一准确翻译到位,以确保得分。关键实词的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了,并且在译文中体现出来。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徐光启传(清)查继佐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光启幼矫鸷,饶英分。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知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
7、“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现场批改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退,曰:“此先父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节选自罪惟录,有删改)现场答案 所以读他文章的人不思考五六遍,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的。矫正指导 该答案大体意思正确,“猝”字得分点译得准确。只是在最难理解且为得分点的“指”字翻译上有“蒙”之成分。还有,在对全句语气把握上及句意畅达上做得不够。如“未易识”的是什么,省略处须补上方使意思通顺。另外,“凡”字漏译
8、了。(1)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正确答案 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总是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解析 指,通“旨”,意思;猝,仓猝,突然;补上假设语气和省略成分,让句意通顺。(2)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现场答案 只是断不该用没有训练的士兵,在城外游荡,致使丧失了锐气,使城里防守的士兵寒心。矫正指导 该答案除把“第”字准确译出外,因对关键实词理解得不准致使翻译有较大偏差。“浪营”一词望文生义,含糊其辞。“营”是“扎营”,那“浪”字修饰“营”,该作何意?可以推断出来。“寒”,虽说是使动用法,但绝不是“寒心”之意。“城守”是指城池防守,那
9、“寒”字该怎么推断出来?正确答案 但是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解析 第,只是,但;浪,轻率,鲁莽,冒失;寒,使单薄。(3)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现场答案 富国一定靠本业,强国一定使军队端正。矫正指导“富”“强”皆为使动用法,最好把这两个字的活用译出来。“本业”不应“保留”下来,当译出。可联系封建社会对“本”“末”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缺少语境意识和推断意识。这是一个对称句。“本业”对“正兵”,“正兵”应看做一个名词。联系到上文“不练之卒”可推出其意。正确答案 使国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国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解析 文意
10、通顺。“富”“强”的使动用法。本业:农业,根本的产业。参考译文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是南直上海人。徐光启小时候矫健勇猛,很有超群的天分。他写文章在情理上层层转折,深入思考总是要想到五六层意思,才开始动笔。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总是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改元天启那年,辽东边防告警。朝廷起用徐光启主管军务。徐光启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说:“现在的计策,只有大量地贮藏防守的器械,精心地演习防守的方法,并且善于用火炮为最好了。”并且说:“您想使沈阳成为空城,形成合兵进攻之势,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
11、城池防守单薄。”等到战事平息,徐光启请求朝廷把自己训练士兵、修整兵器的方略进行到底,但他的请求没能实施。徐光启性格宽厚仁慈,做事果断,不喜欢逢迎讨好,一生致力于有用的学问,完全拒绝各种不良的嗜好。他曾经说过:“使国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国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主要意思都是以退为进。他说:“这是先父勇退(勇于退让)的遗训。”因此他在权衡各种重大政事时,没有不根据这个的。一、片段短文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
12、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注 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妾:指婢女。类题精做(1)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译文:_解析(1)相,辅助;其,大概;爱,吝啬;华,使动用法。(2)“粗”“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美”,使动用法;“无乃乎”,固定结构;“不闻以妾与马”后承前省略“为国华”。答案(1)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
13、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2)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
14、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二)谢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明为会稽太守,灵运造方明,遇惠连,大相知赏。灵运性无所推,唯重惠连,与为刎颈交。时何长瑜教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长瑜当今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而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不灵运。”载之而去。长瑜才亚惠连,雍、璿之不及也。(1)
15、灵运去永嘉还始宁。译文:_(2)灵运造方明。译文:_(3)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译文:_(4)长瑜才亚惠连,雍、璿之不及也。译文:解析(1)去,离开。(2)造,拜访。(3)遇,对待。(4)及,赶得上。灵运离开永嘉回到始宁。灵运拜访方明。阿连这般多才而有悟性,可是大人却把他当 做一般的娃娃对待。长瑜之才次于惠连,荀雍羊璿之则赶不上长瑜。(三)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也。”遂共盗而残之
16、。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1)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译文:(2)吾所穷者,郗雍也。译文:(3)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译文:(4)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译文:解析(1)察,观察;情,实情。(2)穷,困境;判断句。(3)“教”“化”,教化。“于上”“于下”介宾短语应前置。(4)何为,表反问的固定句式。观察他们眉眼间的表情便能够发现实情。让我们陷于困境的,就是郗雍。使教化在朝廷上得到提倡,在百姓中得到奉
17、行。老百姓如果有羞耻之心,那么还做什么窃贼呢?(四)(霍)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君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1)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译文:(2)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译文:(3)光甚谊之。译文:(4)众庶莫不多光。译文:解析(1)文意通顺。(2)窃,私下。尺寸,借指规矩。(3)谊,意动用法,认为恰当。(4)多,称赞,赞扬。每次出入宫门上
18、下殿廷,哪儿停,哪儿走,都有一定之规。宫门的守卫者私下里记住观察(霍光的行动举止),一点儿也不违背一定之规。霍光认为他做得很恰当。众人没有不赞扬霍光。(五)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重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1)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译文:(2)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译文:解析(1)“大禹圣人”,判断句。乃,却,竟。(2)“岂?”,反问语气。大禹是个圣人,竟然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 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怎么能够只是游乐安逸荒疏沉醉,活着
19、对于时 世无益,死去名声不能传播于身后?(六)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译文:(2)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译文:(3)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译文:解析(1)于,表被动。(2)“谨”“丰”,使动用法。(3)是以,因此。君子清心寡欲就不会为身外事物所役使。小心谨慎节攒用度,远离罪恶使家室丰裕。因此做官一定贪赃受贿,在乡间
20、一定盗窃他人 财货。二、综合阅读与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越州赵公救灾记(宋)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不
21、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
22、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注 赵公:赵抃,宋仁宗蠊佑初年中进士第,熙宁二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五年知成者,七年知越州。僦:雇用。绥辑:安顿。灾沴(l):灾害。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B或便宜多辄行便宜:容易做的事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23、经营:谋划D乐为之识其详识:记述解析 便宜:应办的事,这里指对救灾有利的事。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计其佣与钱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C.令无失所恃重为乡党所笑D.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解析 A项均作介词,替。B项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指示代词,那。C项前者结构助词,的地方;后者“为所”,表被动。D项前者连词,表转折,却;后者连词,表修饰,不译。答案 A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为赵抃“事必躬亲”的一组是()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 公敛富人所输 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为工三万八千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
24、归者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ABCD解析 都是赵抃亲为。多是赵抃部署,不一定亲为。是民工的费工个数。A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D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做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解析 做了精心的裁减。D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译文:按照先例(或“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 人救济,应
25、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关键词:故事、岁)(2)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译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 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关键词:忧、蹂、而)(3)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译文: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 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定语后置)(关键词:以、累)(4)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译文: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 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 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关键词:施、虽、示)参考译文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
26、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家?”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
27、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供应。对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的价格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第二
28、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个月才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劳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
29、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只是能够预先作防备。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仅仅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也是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阅卷忠告将关键实词译到位,特别要
30、注意以下两类词的翻译:1古今同形异义词,即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节词同形而意义不同。要准确译出它们,一个重要方法是:碰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要格外留心,并加以区别。一般情况下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开翻译。有两种例外情况:一是同形同义的,如课文中的“慷慨”“逦迤”;一是偏义复词,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偏指“入”义。2活用词的翻译和用语。如名词作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名词作状
31、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名 词、动 词 和 形 容 词 的 使 动、意 动,可 译 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还有,临场推断多义词词义及疑难词语已是高考翻译中越来越重要的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场推断的方法很多。如邻字推想、成语推断、字形推断等,但最根本、最实用的还是语境推断。翻译中碰到的难字难词几乎全要靠它来破解。使用语境推断方法基本的前提是翻译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破解难点才有可能。语境推断的基本方法是结构推断、对称推断、连文推断。这些在上面训练中都有所体现。重要的是把这些方法使用娴熟,并内化为一种习惯,方可在考场上有效。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