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课例陶庵梦忆序学科语文教学对象高二(下)设计者姓名:课时一课时(不包含预习:二十分钟)学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处于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单元目标要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本文作为推荐作品入选。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有不少佳作,被誉为晚明小品文之冠。此篇陶庵梦忆序是他为陶庵梦忆作的序言,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是大梦一场,文中用了很多与梦境相关的典故和对比手法(文中的很多字词并不具有典型性),使得此文显出一丝哀愁和朦胧的诗意。但细细读来
2、,说“人生如梦”“创作是梦”的作者并不是一个消沉的人,相反,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他的良知与坚守。二、学情分析学生总体的语文素养不高,从小阅读得不多,所以对文中的典故和个别字词不是很了解,需要充分预习或讲解;对作者了解甚少,但会记得初中学过湖心亭看雪;其次,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勾画疑难点再进行小组合作能解决基本的翻译问题;更多的是机械地把经典当做解剖对象作外在的分析,无法“亲近古人”,不能联系实际或自身拉近与经典的距离。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识记并理解重要文言字词和文学文化常识。分析“梦”内涵与表达并鉴赏评价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
3、出疑难点;小组合作学习,细点揣摩,师生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情致,引导学生面对困境时摆正积极的心态。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梦”内涵并鉴赏评价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情致,引导学生面对困境时摆正积极的心态。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 学生: 全班统一预习,朗读,正字音字形,勾画出疑难字句;2、 教师分类整理疑难问题,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 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录播课教室。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内容资源准备及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人的一生太过短暂,所以一定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如果生活在晚明,我一定要和张岱交为知己。如今,我们相距千年,虽不能至,心向
4、往之。我对他的爱恋源于这两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和湖心亭看雪。它们都出自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一样,这是张岱的代表作,那他会为陶庵梦忆写下什么样的序言呢?我爱他敬他,也希望带同学们了解他,让我们走进陶庵梦忆序。教师讲解并展示课件图片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2、湖心亭看雪。讲述老师自己对作者的喜爱,结合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体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疑难问题大集结1、重难点字句理解:第一段:“故旧”“不敢与接”“瓶粟屡罄”“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第二段:
5、“王谢”“今日罹此果报”“以绳报枢,以瓮报牖”第三段:“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古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第四段:“寒士”、“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第五段:“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名心”“名根”2.内容总结:1)、描写了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通过往日奢华与今日困苦生活的对比,将人生看作一场大梦。2)、痴迷于文字创作1.老师分类将学生在预习中总结的疑难问题呈现在大屏上;2.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阅读课本,小组合作讨论解疑;3. 如果小组间还不能解决,当堂小组间互相帮助;4. 对于全班最后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听老师分析和讲授大屏呈现小组总结出的疑难点
6、,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理解上的问题,即哪些是我明白的其他同学不明白,又有哪些是我不明白而别人已经弄懂了的;通过个人预习和小组互相解疑,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教师的教授,帮助学生掌握并积累重要的基础知识,分析并理解文章内容。三、紧扣文题,进行探究讨论提出问题:1. 题目叫陶庵梦忆,即陶庵的梦忆,那么陶庵将什么看作了梦,是如何表达出来的?2.说“人生如梦”“创作也是梦”,把一切看作梦的张岱是不是一个消极的人?请你结合文本、已有的积累来谈一谈。以文本为依据,细点揣摩,同学们进行热烈地讨论,和教师进行讨论。第一个问题相对容易,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带出第二问,将对内容与人物的理解引向深入。(注:
7、限定讨论时间,提醒学生要有文本意识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各抒己见,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意见,要提醒学生做到有理有据。最后讲出教师的观点1. 大家经过讨论,得到统一的结论:作者将人生看作了大梦,也把自己对文字的痴迷即创作看成了梦呓。可以说,一切都在梦中。文本依据第三段“想余生平,五十年来,繁华糜丽,终成一梦”第五段“如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则又是一番梦呓”等;另外,其他文集名西湖梦寻琅嬛文集都体现了“梦”。 文中的对比、以典故类比等手法在此处可以一同总结。2. 加深对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认同。(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要有理有据)我的观点:我们现在说“人生如梦”是指人生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这是一个贬义词。
8、但在这里却不同。怎么分析这一点,可以由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来入手:横向分析,结合文本看作者本身,1)作者有过极度的悲伤几乎成为野人,多次想过自杀但并没有真正实施,“每欲因引决,思石匮书未成”“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如佛家舍利,烧之不失”。如果说他没有立功,但在立德立言!2)说“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其中也有自比,作者尝尽了饥饿困顿之苦,作为明朝遗老不受招降,体现了故国之思与坚守气节的风姿。回忆往事对他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所谓人生如梦创作如梦不过是盛极而衰的反差是梦,回忆往事是美梦是慰藉。3)关于因果报应:没有因果报应,或者说之所以有报应是因为以往太豪奢,不珍惜不勤俭,
9、对个人对家庭如此,那么国破家亡的原因更在于统治者的豪奢,因此在个人的忏悔中包含对国家与时代的忏悔,体现的是良知。他写的越多,忏悔之意越重。纵向分析,类比同类人物:1) 如果说人生如梦的人就是消沉之人,那么李白说“浮生若梦”但又惜时如金序天伦之乐事;苏轼说“人生如梦”又得洒脱旷达.2)国破家亡的境况下,个人的面对方式: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崇祯、溥仪、文天祥、屈原、杜甫、3)拓展,国破家亡到一切困境,我们如何去面对四、进行课堂小结亲历盛极而衰终成巨匠!经历盛极而衰的家庭变故,经历国破家亡的社会变革,张岱将人生看作一场大梦,甚至自己对文字的痴迷也是
10、一场梦,但是他并不消沉,相反我们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体会到了他的良知与坚守。“立德立言立功”。国破家亡是一种极端的境遇,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一些关于恋爱、升学、工作等的困境,希望同学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中都能积极面对。跟着教师进行知识点和内容的回顾和总结整理思绪,明确重难点内容。七、板书设计:八:分层次作业1. (全体)仿照古文阅读考试来出一份试题,断句题改为判断重点字词解释的正误。2. (选做)搜集并阅读张岱的西湖梦寻等作品写作读书笔记。九:教学设计反思课前:文本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并不多,主要在于少数常用字词和典故,所以我将重点放在了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理解方面,希望学生结合文本并联系积累或自身,可以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思考自身面对困境时应如何不忘初心,积极应对。文本打动了我,我就想呈现最打动我的东西,设计的问题围绕文题展开,看似紧凑但也是沿着我的思路而设,由于文本充满着诗意与朦胧,不知学生到底接受得如何。课后:关于张岱是否消极的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最后有了好几种观点,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能看出同学们是真的去思考了,并且也能看出自己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