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田野菟丝子一般只会寄生在薇甘菊之类的有害杂草上,但是,田野菟丝子刚萌发时只是一根黄白色的、半透明的丝状体,当遇到薇甘菊后会形成“吸器”并通过“吸器”从薇甘菊中获得营养。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刚萌发的一个田野菟丝子不属于个体层次B.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有机分子,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C. 一块田野中的所有田野菟丝子和薇甘菊构成群落D. 薇甘菊和其他有害杂草都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答案】D【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2、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详解】A、刚萌发的一个田野菟丝子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有机分子是细胞,B错误;C、群落是由该地区所有的生物组成,不仅是田野菟丝子和薇甘菊,C错误;D、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D正确。故选D。2.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有关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虽然人体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B. 人体各种细胞虽然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C. 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 同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体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中【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元素
3、和化合物相关知识,考生需要依据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含量、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以及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具体作答。【详解】A、人体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如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则为主动运输,A错误;B、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B正确;C、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C错误;D、每个细胞均要进行细胞呼吸,因此呼吸酶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即同种酶可存在于同一生物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D错误。故选B。3. 玉米种子发育到玉米幼苗的过程中,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
4、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B. 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 储存于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D. 有机肥中主要是有机物,不能为玉米提供无机盐【答案】C【解析】【分析】1、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在生物体内流动还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强,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并不
5、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2、无机盐的作用: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详解】A、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而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A错误;B、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B错误;C、细胞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高,玉米种子中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D、有机肥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为玉米提供无机盐,D错误。故选C。4.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被动运输实
6、现的B. 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C.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B、糖蛋白和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B正确;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结构决定功能,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D正确。故选A。5
7、.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气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将无法形成核糖体C. 动物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后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吞噬细胞吞噬分解的病原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蓝藻为原核生物,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气,A正确;B、核仁与核糖
8、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也能形成核糖体,如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能形成核糖体,B错误;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参与完成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C正确;D、溶酶体是细胞的“酶仓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吞噬细胞分解吞噬的病原体,D正确。故选B。6.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新配制的NaOH和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B. 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C.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液染色观察【答案】D【解析】【分析】斐林试剂和双缩
9、脲试剂的不同点: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要先加NaOH溶液创造碱性环境,再加CuSO4溶液,A错误;B、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红色,不能将维生素D和胆固醇染色,B错误;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检测酒精需要用重铬酸钾,C错误;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液染色观察,D正确。故选
10、D。7. 蔗糖是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化合物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B. 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人与动物的细胞内不含蔗糖,也不能利用蔗糖C. 若保存的蔗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则可能是蔗糖受到了微生物污染D.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自动复原【答案】C【解析】【分析】蔗糖是二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当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1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详解】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但是果糖不是,A错误;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人和动物的细胞内不含蔗糖,但是可以通过消化吸收后再利用,B错误;若保存的蔗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分解成单糖,则可能是蔗糖受到了微生物污染,微生物产生相关的酶将其分解,C正确;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的细胞,没有大液泡。8.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
12、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和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B. 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C. 和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D. 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全部来自种子中的糖类【答案】C【解析】【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为种子晒干的过程,为种子烘干的过程,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为自由水,为结合水。【详解】种子晒干过程丢失的是自由水,细胞仍有活性,而烘干过程失去的是结合水,因此能萌发,不能萌发,A错
13、误;为种子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为自由水,为结合水,前者在细胞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后者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二者在细胞中的含量也不同,C正确;种子中除糖类外还有其他有机物,因此产生的CO2中的C也可能来自其他有机物,D错误。【点睛】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关知识,解答时考生只需识记相关水的功能即可。9. 人溶菌酶是有130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链,其中含有4个二硫键(由2个SH形成的“SS”形成的硫原子间的键),因此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溶解而得名。人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大多数细胞都可以分泌溶菌酶。下列与溶菌酶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14、)A. 人溶菌酶中最多含有130个肽键B. 组成人溶菌酶的氨基酸的R基中都含有S元素C. 人溶菌酶由核糖体合成,其形成过程中也有内质网的参与D. 130个氨基酸形成溶菌酶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322【答案】C【解析】【分析】1、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3、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
15、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人溶菌酶是有130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链,最多含有129个肽键,A错误;B、组成人溶菌酶的氨基酸的R基中部分含有S元素,B错误;C、人溶菌酶由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中折叠加工,C正确;D、130个氨基酸脱去129个水和8个H形成溶菌酶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2918+8=2330,D错误。故选C。10. 某同学用菠菜
16、叶、人口腔上皮细胞做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后,围绕实验操作、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用健那绿染液将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必须用清水冲洗B. 因为没加生理盐水,所以处于健那绿染液中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死细胞C. 观察叶绿体时,制作菠菜的叶肉细胞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D. 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叶绿体的分布、形态和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
17、线形或哑铃形等。(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2实验操作制作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结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3特别提示(1)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要漱净口腔,防止食物碎屑对观察物像的干扰。(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在需能多的部位分布多,叶绿体在叶的向光面分布多。【详解】A、健那绿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用健那绿染液将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可直接盖上盖玻片,不需要用清水冲洗,A错误;B、健那绿是活体染色体剂,处于健那绿染
18、液中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活细胞,B错误;C、观察叶绿体时,制作菠菜的叶肉细胞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以保持叶绿体的结构,C正确;D、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但看不到叶绿体的结构,D错误。故选C。11. 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B.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D.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部分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膜是都没有核糖体附着,A错误
19、;真核细胞内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是有利于H和O2结合生成水的酶,C错误;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可直接供应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D正确。12.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衰老细胞相比,幼嫩细胞内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高B. 肌细胞内O2/CO2的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C. 人体细胞内元素O/C的比值,鲜重细胞内比干重细胞内高D. 肌细胞内ATP/ADP的值,细胞吸收K+后的比吸收前的高【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与代谢强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
20、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2细胞内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线粒体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氧气从细胞质基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基质,因此对氧气来说,细胞质基质的浓度高于线粒体,对二氧化碳来说,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低于线粒体。【详解】A、与衰老细胞相比,幼嫩细胞代谢活动旺盛,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高,A正确;B、由于细胞质基质的氧气浓度高于线粒体,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线粒体,因此O2与C
21、O2的比值,肌细胞中,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正确;C、O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而C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人体细胞内元素O/C的比值,鲜重细胞内比干重细胞内高,C正确;D、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中会消耗ATP中的能量,因此,细胞吸收K+后,肌细胞内ATP/ADP的值比吸收前的低,D错误。故选D。1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材料若换成黑藻叶片,则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干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B. 实验步骤: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低倍镜观察滴加清水低倍镜观察C. 若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则会出现质壁分
22、离的自动复原D.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后减【答案】A【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实验材料若换成黑藻叶片,则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利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A错误;B、在本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低倍镜观察滴加
23、清水低倍镜观察,B正确;C、若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因为植物细胞会吸收KNO3,从而增大细胞液浓度,出现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C正确;D、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故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后减,D正确。故选A。14. 饭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此时对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但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B.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但不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C.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也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D.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答案
24、】B【解析】【分析】1、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因此属于协助扩散。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即不需要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解题的关键是平时注意知识点的记忆。15. 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
25、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K+进入胃腔不消耗能量B. 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属于主动运输C. 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D. K+进出胃壁细胞需要相同载体蛋白的帮助【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Na+-K+泵参与离子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分子,故Na+-K+泵运输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详解】A、细胞内的K+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
26、,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质的浓度,进而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C正确;D、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K+的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其方式是协助扩散,两者需要的蛋白质不一样,D错误。故选D。16. 细胞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通透屏障,其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跨膜运输。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营养物质B. 腌制糖蒜时,蔗
27、糖分子水解为葡萄糖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C. 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速率,但不影响被动运输D. 一种物质只能通过一种跨膜方式进出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以及胞吞和胞吐等。胞吞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如白细胞吞噬细菌。自由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等。协助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
28、行有氧呼吸,但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营养物质,所需要的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A正确;B、糖蒜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糖分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所致,B错误;C、低温环境会影响生物膜中物质分子的运动,故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速率和被动运输的速率,C错误;D、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进入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A。17. 胞吐是细胞通过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而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以胞吐方式释放的物质穿过了2层生物膜B. 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
29、C. 胞吐是一种膜融合现象,呼吸抑制剂对其无影响D. 胞吐有利于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成分得以更新【答案】D【解析】【分析】胞吞、胞吐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不都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详解】A、以胞吐方式释放物质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穿过0层生物膜,A错误;B、小分子物质也能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如神经递质的释放,B错误;C、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呼吸抑制剂可抑制呼吸,从而影响能量的供应,故对胞吐有影响,C错误;D、胞吐有利于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成分得以更新,D正确。故选D。18. 下图中,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图中表示有酶
30、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是() A. E1B. E2C. E3D. E4【答案】B【解析】酶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分析图形可知E1是酶降低的活化能,在无酶催化下所需要的能量是E4,在有酶催化作用下所需要的活化能是E2,B正确,A、C、D错误。19. 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描述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酶水解淀粉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与斐林试剂检测B. 利用淀粉酶、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择碘液与斐林试剂检测C.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D.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比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的温度梯度要小得多【答
31、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斐林试剂
32、的使用要加热,对温度的控制有干扰,因此斐林试剂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B、蔗糖是否分解加碘液都不变色,所以不能用碘液鉴定,应选用斐林试剂,B错误;C、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C错误;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比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的温度梯度要小得多,D正确。故选D。20. 根据以下关于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试管abcd3%过氧化氢溶液2mL2mL2mL2mL处理措施不作任何处理置于90水浴杯中加2滴35%FeCl3加2滴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实验结果-+注
33、:“”表示无气泡产生;“”表示气泡产生多少。A. 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 c和d是对比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C. a、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D. a、c、d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A、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A错
34、误;B、c和d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C、a、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D、c组是无机催化剂,d组是有机催化剂,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故选A。21. 下列关于酶与ATP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的酶和ATP均为多聚体B. 酶和ATP的合成过程均需要能量C. 酶与ATP均要在细胞器中合成D. 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均需要酶和ATP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细胞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合成ATP。【详解】A、细胞
35、内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酶为多聚体,而ATP不是多聚体,A错误; B、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正确; C、ATP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C错误;D、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故放能反应不需要ATP参与,有些生化反应不需要酶参与,如水的光解,D错误。22. 剧烈运动时,部分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不多,这是因为( )A. 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B. 大量能量没有释放出来C. 大量能量合成了磷酸肌酸
36、D. 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答案】B【解析】【分析】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大量的能量仍储存在乳酸中。【详解】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乳酸中含有大部分能量未被释放出来,因此消耗同质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因此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 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破坏叶绿素B.
37、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C. 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失【答案】B【解析】【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
38、素b(黄绿色)。【详解】A、CaCO3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所以可在研磨前加入少许CaCO3,A错误;B、即使菜中叶剪碎不够充分,也不明显影响研磨,且色素含量并没有减少,所以仍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正确;C、由于乙醇易挥发。为了获得10ml提取液,需要在研磨时应加入多于10mL乙醇,C错误;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因色素分解而消失,但不会随层析液挥发而消失,D错误。故选B。24. 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曲线表示O2产生
39、量B. 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C. 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 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曲线甲、乙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产生量。m是在光照强度为0即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实际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小于b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0,即呼吸速率光合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c点表示光饱和点。【详解】A、据图可知,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A正确;B、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m表示呼吸速率,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需要在黑暗环境中测定,B正确;C、a点时CO2的释放量0,因此呼吸速率光合速率,C错误;D、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浓度
40、逐渐降低。c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由于温度适宜,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图及图文转化的能力。25. 将酵母菌置于20和40的条件下分别培养6h和12h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温度2040培养时间6h12h6h12hCO2产生量+A. 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的量增多B. 一定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同时产生CO2C. 20条件下,酵母菌在后6h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一定比前6h消耗的多D. 40条
41、件下培养酵母菌6h,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可能已经被消耗完【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氧气不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A、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随之加快,产生的CO2的量增多,但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A错误;B、由题意可知,20培养12h产生的CO2量不是培养6h的二倍,说明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会同时进
42、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能产生CO2,有氧呼吸时线粒体能产生CO2,B正确;C、20培养12h产生的CO2量不是培养6h的二倍,说明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会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由于不能确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率,因而不能判断具体消耗糖的量,故酵母菌在后6h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一定比前6h消耗的多,C正确;D、由表可知,40的条件下培养12小时和培养6小时CO2产生量一样多,可能6小时的时候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已经消耗完了,D正确。故选A。26.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B. 用H218
43、O浇灌植物,周围空气中H2O、O2、CO2都能被检测到放射性C. 根尖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线粒体膜上无运输O2的载体D.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在还原底物时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生成ATP【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第一个阶段(称为糖酵解),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
44、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呼吸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的。2、光合作用的过程:【详解】A. 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如无氧呼吸整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以及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相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B. 用H218O浇灌植物,可以直接参与植物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C18O2,或者可以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产生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H218O,因此周围空气中的H2O、O2、CO2都能被检测到放射性,B
45、正确;C. 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不需要载体,因此线粒体膜上无运输O2的载体,C正确;D.光合作用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反应,同时消耗ATP生成有机物,细胞呼吸中有氧呼吸产生的H参与第三阶段的反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产生的H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没有能量的产生,D错误。故选D。27.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
46、分析错误的是( )A. 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 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B错误;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单位时间内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
47、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28. 如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B. 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C. 两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D. 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萨克斯的实验则证明产物有淀粉【答案】A【解析】【分析】图一是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用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二是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用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详解】A、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萨克斯实验是为了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而恩格尔曼的实验是为了用极细的光束照射,A错误;B、恩格尔曼的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萨克斯的实验是
48、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B正确;C、恩格尔曼的实验中不光照、黑暗和曝光形成对照,萨克斯的实验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形成对照,所以两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实验;C正确;D、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实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会分析实验。29. 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 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 叶温为25时,植物
49、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 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能,A正确;B、据图分析,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比植物乙的曲线高,故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C、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甲的净光
50、合作用速率低于植物乙的净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D、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且相等,D错误。故选D。30.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过程中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B. 大白鼠体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 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D.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5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过程
52、中都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内所含的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即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正确;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无丝分裂,只能进行二分裂,C错误;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1. 取某植物的少量根尖组织,滴加清水制成临时装片如图A,以此研究植物细胞的一些生命活动,整个实验过程保证细胞始终为生活状态。(1)向盖玻片一侧滴加一定浓度的X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根尖组织周围充满X溶液,用一定的方法检测细胞内X溶液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53、情况如图C,据图判断物质X进入细胞的方式应该为_,细胞吸收的速率由_决定。(2)在显微镜下同时观察到图B所示细胞,整个实验过程中,该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发生此变化的条件为:植物细胞的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_之间存在浓度差。(3)为了更好的观察图B所示细胞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可以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活细胞作为材料,实验开始后液泡的颜色变化为_(填“变深”变浅”或“先变深再变浅”)。【答案】 (1). 主动运输 (2). 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给的多少 (3). 先质壁分离,然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4). 原生质层 (5). 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 (6). 先变深再变浅【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
54、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2、分析图解:图C中物质的运输与细胞内外浓度差无关,表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协助。【详解】(1)由图C可知,当细胞外X溶液浓度一定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内X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细胞外的浓度,说明X溶液能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细胞主动吸收X的速率由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给的多少决定。(2)起始时细胞外X的浓度细胞内X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
55、由于细胞主动吸收X,使细胞内X的浓度细胞外,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发生此现象的前提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3)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作为材料时,实验开始后,细胞不断失水,会导致液泡的颜色变深;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细胞吸水,液泡颜色逐渐变浅。【点睛】对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与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2.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图甲中_(填“ab”、“bc”或“cd”)段来体现。如果将无催化剂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a在纵轴上将_(填“上移”或“下移”)。(2)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乙
56、图曲线: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曲线BD不再上升的原因是_。若x轴表示反应时间,则y轴表示生成物的量,则曲线BD不再上升的原因是_。(3)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对象是_。当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小肠后就不再继续发挥作用,原因是_。【答案】 (1). ab (2). 下移 (3). 在最适pH下,酶促反应速率(催化效率)最高 (4). (酶促)反应速率 (5). 酶浓度的限制 (6). 底物已被完全消耗掉 (7). 蛋白质 (8). 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进入小肠后,pH值发生改变【解析】【分析】酶是活
57、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用图甲中ab段来体现。无机催化剂也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是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不如酶降低的更显著,所以若将无催化剂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a在纵轴上将下移。(2)对于曲线AB
58、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在最适pH下,酶促反应速率(催化效率)最高。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曲线BD不再上升的原因是酶浓度的限制。若x轴表示反应时间,则y轴表示生成物的量,则曲线BD不再上升的原因是底物已被完全消耗掉。(3)酶具有专一性,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对象是蛋白质。由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进入小肠后,pH值发生改变,胃蛋白酶会失活。故当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小肠后就不再继续发挥作用。【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
59、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3. 下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1cm2该植物叶片质量(mg)(均考虑为有机物的质量变化)变化情况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由操作流程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用字母表示)(mg/cm2h),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用字母表示)(mg/cm2h)。(2)从实验结果图分析,在14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将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净光合速率将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总光合速率将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3)恒定上述_温度下,维持6小时光照,6小时黑暗,1cm2
60、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mg。【答案】 (1). X (2). Y+2X (3). 增强 (4). 不变 (5). 增强 (6). 14 (7). 18【解析】【分析】据图分析:X表示呼吸作用速率,Y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2X+Y表示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详解】(1)从左图分析可知,无光处理1h叶片重量减少的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mg/cm2h),光照处理1h重量增加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即X+Y(mg/cm2h)代表净光合速率,因此实际光合速率为Y+2X(mg/cm2h)。(2)从实验结果图分析,14
61、时,呼吸速率为2(mg/cm2h),净光合速率为5(mg/cm2h),总光合速率为7(mg/cm2h);15时,呼吸速率为3(mg/cm2h),净光合速率为5(mg/cm2h),总光合速率为8(mg/cm2h);16时,呼吸速率为4(mg/cm2h),净光合速率为5(mg/cm2h),总光合速率为9(mg/cm2h)。所以在14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将增强,净光合速率将不变,总光合速率将增强。(3)综合图示的实验和结果,若先给予6小时的光照,后6小时的黑暗,1cm2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则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而X代表呼吸速率,X+Y代表净光合速率,则Y最大时,即温度为14
62、,增重为6Y=18mg。【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理解并会判定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净光合作用三者及三者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4. 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中的代表有丝分裂_期,该时期的特征是_(写出三个)。(2)图甲中的处于图乙中的_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_;图乙中ef段代表有丝分裂的_期。(3)图甲代表有丝分裂的_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该时期与其不同的特点是_。(4)绘制该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注:在纵坐标上标注具体条
63、数)_【答案】 (1). 前 (2). 核膜溶解;核仁消失;染色质螺旋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3). cd (4). 1:2:2 (5). 后期和末 (6). 末 (7).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8). 【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分析乙图:乙图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点后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
64、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图甲中的核膜溶解、核仁消失;染色质螺旋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说明该细胞为有丝分裂的前期。(2)图甲中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0.5,故处于图乙中的cd段。图乙中de段表示着丝点断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可代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3)图甲细胞中出现了细胞板,可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末期结束细胞中染色体数恢复为体细胞数量,故该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为:【点睛】本题结合图像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准确判断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