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198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A. 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B. 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C.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 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牛王会”“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

2、,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都说明了当时农民对牛的重视,联系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实行的是牛耕劳作,因此可知得出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牛耕劳作2.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 需要大量劳力B. 适时增加肥力C. 提倡精耕细作D. 善于积累经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强调劳力,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勤谨,则亩益”、“勉致人

3、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积累经验,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名师点睛】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增加亩产量,是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动力。3.“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灌溉的工具-翻车,故B项正确;耧车是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筒车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4、;风车是利用风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4.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并,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 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D. 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答案】C【解析】封建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长途贩运贸易繁荣,材料未体现,B错误;根据材料“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可以知道此时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C正确; 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材料未

5、体现,D错误。5. 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确切地讲,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 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D.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所以见致民利也”体现了耕织的重要性,材料中没有提及商业故看不出对商业的抑制,A不对;C与材料无关;D的脆弱性指经受不起挫折;不坚强,应为小农经济在自然灾害、或战争等人祸面前的打击而破产。故选B考点:小农经济点评:本题难度在阅读理解材料上

6、,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也易出错,如“必要性”“ 必然性”“ 脆弱性”“ 重要性”等不能正确区分。小农经济还可考查其特点和地位等。6.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 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 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 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 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D【解析】根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景德镇”,可见景德镇一词是在宋朝出现,排除A;根据“镇民陶玉者”,可见陶玉身份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排除B;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该产品闻名海外,排除C;根据“镇民陶玉

7、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因此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宋景德中始置镇”“镇民陶玉者” “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等,依据材料信息判断选项正确。7.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紧密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而

8、芜湖以浆染环节为主,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答案A最符合材料之意;对于B项来说,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应指的是对商品的不同需求,而材料表述的是棉布产品生产加工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环节,用各地区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来解释商品的生产环节的不同地区,显然是“文不对题”;同理C项的解释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事实;而D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生产)8.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的

9、结论是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中不同地区分工有差异,这直接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CD项材料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

10、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9.下图是明代作品南都繁会图卷(局部),反映了明中叶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没落。手工工场与封建作坊的最大区别是A. 生产规模大B. 出现时间晚C. 存在雇佣关系D. 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手工工场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与封建作坊最大的不同就是存在雇佣关系,故选C项;生产规模、出现时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不是手工工场与封建作坊的最大区别,排除ABD。10.北宋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所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十分繁荣B. 政府重视商业活动的进行C. 商品贸易的范围进

11、一步扩大D. 商业活动的限制大大减少【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交易的数额也不断增大,为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携带方便的纸币应运而生。纸币的产生,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北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纸币的出现无法体现商品贸易范围扩大、商业活动的限制减少,排除CD。11.下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据此可知A. 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B. 城市商业环境的宽松

12、C. 理学对妇女束缚严格D. 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A项“开始”说法错误;根据“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可知,B项“城市”说法错误;由“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可知,理学对妇女束缚不严格,C项说法错误;题干反映了南宋农村地区货郎做买卖的历史现象,说明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D项正确。12.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下列各项与这种认识一致的是A. 严厉的“海禁”政策B.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 保护和招徕外商D. 实行“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够增加财政

13、收入,对国家发展有利,因此主张“招徕远人”,保护和招徕外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工商皆本”的信息,故A、B、D三项均错误。13.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商业革命”,下列可以用来说明此观点的论据是A. 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C. 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D.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实行坊市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代中后期,排除A项;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削弱”说法错误;纸币是宋代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的,故宋代金融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近代化因素,C项正确;宋代,城市中坊

14、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排除D项。14.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 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B. 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 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 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答案】A【解析】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选A;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故选B;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故C错误; 西方入侵并没有明确表述,故D错误。15.下图是东汉画像石上的集市图。你认为

15、对该集市图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市的四面没有围墙B. 集市无须定时开闭C. 集市有专门官员管理D.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答案】C【解析】上图是东汉画像石上的集市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我国的市是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所以市的四面都有围墙,而且要定时开闭,市门外面是没有店铺的,故ABD的说法都是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当时的集市是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的,故C符合题意。点睛: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

16、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这一题确定了东汉这一时间,就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商业在东汉时期的特征了,据此就可以判断出C符合题意,而ABD均不符合史实了。16.汪应庚(1680一1742年)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通过从事利润很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同时贾而好儒,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这反映了当时A. 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B.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购田置地体现了农本思想,故材料反映了农本思想依然占

17、主导地位,故B选项正确;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该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这反映了A. 盐铁官营严重损害了商人利益B. 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D. 工商业发展冲击了农业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总一盐铁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这反映了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百姓困顿,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盐铁官营严重损害了商人利益,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重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盐铁官营的作用,不是工商业发展冲击了农业主体地位,故D选项错误。故选B。18.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

19、知识可知,汉代尚未出现出现草市,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故A选项错误;交子在宋朝时期才出现,故B选项错误;会馆、商帮在明清时期才出现,故C选项错误;清朝时期的广州十三行专门负责对外事务,因此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的现象可以出现,故D选项正确。19.1498年,他和他的随从在印度西南的卡里库特港登陆。他在那边建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以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航海活动。其中的“他”及“他”的航海活动的历史意义是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 达伽马开通从欧洲前往印度的新航路C.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D. 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提供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1

20、498年”,二是“印度”,结合这两个关键信息可知,“他”及“他”的航海活动是达伽马开通从欧洲前往印度的新航路,故B正确;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证实地圆学说,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0. 1500年以后,物价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这种现象( )A.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500年以后,物价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

2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欧洲发生价格革命,故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故A项排除。物价上涨并不能说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故B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物价无关,故C项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21.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

2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选A项。B项错误,应该是美洲和欧洲;C项错在“阻碍”,应该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22.“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

23、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由此可见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在于A. 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B. 开发矿产资源C. 实现获得财富的欲望D. 了解地理物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可知,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发现金矿,获得黄金,因此C项正确;材料表明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获得黄金等财富,无法体现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排除A;材料表明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获得黄金等财富,并非为了开发矿产资源、了解地理物产,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分

24、析解答。23. 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A.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B. 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C. 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D. 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最终引发“价格革命”;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由于其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之间的贸易。1610-1640年期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商业发展迅速。联

25、系材料,此处英国麦价上涨当为“价格革命”影响的客观结果,故A项正确。就国际市场而言,英国小麦出口无明显优势,过度依赖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之间的贸易,英国逐步崛起。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表述无误,但其不是导致英国麦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当为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海上霸权地位之后的结果。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24.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

26、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A. 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 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C.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材料“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可知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了就业机会,没有指出提供大量劳动力,故A错误,B正确;英国的就业机会增多,并非殖民地人民就业机会增多,D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故C错误。25.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 资本主义生

27、产方式开始建立B.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 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26.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28、”。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答案】A【解析】世界殖民帝国的先后更替顺序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每一个时期竞争都是综合国力的竞争,A正确;葡萄牙和荷兰不是工业革命成果,B错误;材料显然说明殖民秩序的不稳定,C错误;材料是先后更替的殖民体系,D错误。点睛: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战争英国对西班牙的胜利,实质上体现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实质上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英国能够战胜荷兰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过分注重商业发展。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

29、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 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C. “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上狂热的“黄金梦”;传播天主教;封建国家的支持;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地圆学说的盛行等,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故本题选A选项。B选项错误,四大发明只涉及到科技方面;C选项说法没错,但是只局限在商业层面;D选项错误,殖民扩张是在此之后。28.下面是新航路开辟的局部示意图,关于航

30、线开辟叙述正确的是A. 首次打通欧洲到达东方的航路B. 为葡萄牙带去了丰厚的利润C. 找到了通往西印度群岛的捷径D. 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答案】D【解析】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麦哲伦船队航行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不可能为葡萄牙带去丰厚的利润,绕道印度洋也不是通往西印度群岛的捷径,首次打通欧洲到达东方航路的是达伽马,所以D项正确。29.15世纪前后欧洲的航海家们以空前的热情和勇气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通往欧洲以外世界的新航线,下列属于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是A. 葡萄牙以侵占据点和商站为主,在非洲和亚洲殖民扩张B. 西班牙以掠夺金银为主,在中南美洲实行殖民扩张C. 在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

31、说的正确性D.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答案】A【解析】【详解】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出到印度最短的航线,而葡萄牙王室肯定会成为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葡萄牙立足新航路开辟开展早期殖民扩张,故A正确;西班牙开辟了到美洲的航线,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B;在西班牙支持下麦哲伦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C;D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非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联系所学达伽马开辟的新航线以及影响分析解答。30.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

32、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900公斤,白银为30700公斤。该国应该是A. 法国B. 西班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B【解析】由材料的时间信息“从1521年到1544年”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后,此时的殖民大帝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主要从美洲掠夺金银,故B项正确;法国和英国崛起是在18世纪,故AD错误;荷兰崛起是在17世纪,故C项错误。31.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 金融霸主的地位B.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 经济体制

33、的创新D.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答案】B【解析】材料的关键词是“共同因素”,而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 A 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 B 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 C 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 D 项错误。【名师点睛】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重要标志的综合国力强大是成为世界强国的根本原因。从选项中排查找出符合四国的共同因素即可。32.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强调A. 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 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C.

34、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D. 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强调的是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故A正确;根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可知,材料强调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错误;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是侵略行为,无法体现殖民扩张的合法性,排除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英国的商业活动,D因果倒置,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3题16分,34题20分,35题16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35、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图一: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材料三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

36、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答案】(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然经济、男耕女织)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2)图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时间:唐朝(或隋唐)内在联系:农耕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

37、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2)观察图片,材料二中的图一耕织图耕图反映的是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二反映了清代北京城商业的繁荣,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3)材料三“明代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反映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材料四反映了明清时期“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即繁荣的工商业城镇数量增多。(4)材料五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38、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即工商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点睛:1.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等于商品经济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 2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

39、稿(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

40、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四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宋会要食货材料五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3)分析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答案】(1)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分)基于: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战国时战争不

41、断,商业影响兵源。(2分)(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2分)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2分)(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2分)政策:重视商业;减免商税。(2分)(4)认识: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2分)长期以来,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2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适当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

42、、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涉及到三个小问,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态度,分孟子的“农商平等”和商鞅的“重农抑商”分别展开。关于第二小问的“居于什么认识”,主要把握住“农本商末”即可。关于第三小问的“背景”,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思考,要注意凸显“农业是当时国家的主要财源”“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到了农业生产”主题。(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第一小问,直接由材料信息“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直接归纳,即可得出。关于第二小问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注意把握住“抑制商

43、人势力,同时又增加财政收入”维度,言之有理即可。(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给予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状况”,比较简单,根据材料信息,即可直接分析、认知得出,注意凸显“宋代商业发展”主题。关于第二小问的“政策”,不要误答成“重农抑商”,要注意避免思维定势。宋代经济政策比较灵活,要注意把握住“宋代政府重视商业”维度。(4)本问主要考查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没有标准答案。抓住题干“古代中国商

44、业政策”核心,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言之有理即可。要注意体现“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适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经济政策”,从中折射出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即灵活性与变通性,彰显“与时俱进”立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时期商业发展状况及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对经济政策的认识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

45、、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摘自白银资本等材料二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摘自马克思资本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

46、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的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答案】(1)地区:亚洲。主要原因: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开始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2)历史影响:导致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

47、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3)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解析】【详解】(1)地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3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主要原因:根据“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结合所学得出,16世纪新航路开辟,西欧开始殖民扩张,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2)历史影响:根据“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得出导致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拓展了世界市场的形成。(3)变化:根据“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得出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可从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等角度分析回答欧洲贸易地位上升的原因,从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等角度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