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里县中学高一上期语文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早已有“贤贤”的观念。据孟子追述,齐桓公在葵丘召集的诸侯会盟,第二条盟约即言“尊贤育才,以彰有德”。国语齐语载管仲佐政,行考选制度,贤者报告给国君,国君召见,试以官职,成绩好的可以上升到“上卿之赞”。“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民皆勉为善。”这似乎是说从平民中举贤,职位并可上升到卿佐,但不知是否真的实行了,实行的效果如何,坚持得怎样。在春秋有名有事可稽的人物中,罕见有庶民出身的人,更勿论平民出身的卿相了。春秋社会的流动性主要还是表现在贵族内部的流动,上层贵族有一个他人很难
2、进入的圈子,重要的选贤举才都是在这个圈子里进行的。相形之下,作为贵族下层的士阶层却相当活跃,不那么封闭,民之秀异可跻身其中,士之顽劣大概也会下降为民。 但是,“贤贤”的思想毕竟确立了,只是问题在于能否打破等级之间的界限。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为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而这正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有教无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人我都教育,不加任何区别。”不区别地域、贫富,而尤其重要的是不区别血统、出身。“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而这一学费(束脩)在当时是不难置办的。 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老有少,有贫有富,有贵有贱,并且是贵者少,贱者多,富者少,贫者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列的
3、“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中,唯一的贵族是司马牛。此外,从其他典籍中可知孔子弟子中出身贵族的亦只有孟武伯、南宫敬叔和孟懿子等寥寥数人。故钱穆说:“孔子弟子,多起微贱。颜子居陋巷,死有棺无椁。曾子耘瓜,其母亲织。闵子骞着芦衣,为父推车。仲弓父贱人。子贡货殖。子路食藜藿,负米,冠雄鸡,佩獗豚。有子为卒。原思居穷阎,敝衣冠。樊迟请学稼圃。公治长在缧绁。子张鲁之鄙家。虽不尽信,要之可见。”而后来他们中许多人后来却在政治方面甚为活跃,各有成就,地位显赫,影响巨大。如果不是通过孔子的教学和游说活动,这些人很难有政治上发展的机会。 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孔门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还主要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
4、挥影响,其制度化及制度的定型完善尚需时日。战国时期,儒家的荀子说:“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是明确的对于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原则的否定,而其依文学品行为新标准的取士选官原则,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解体的原因和后果) 1下列关于“举贤”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的“举贤”之所以在齐国能被管仲制度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代已有的“贤贤”观念为他的举措施行奠定了思想基础。B古代的“举贤”受出身的极大限制,庶民出身的人很少能晋升为卿相,平民出身的人更是很少能进
5、入那个时代的权力中心。C古代的“举贤”在那个时代实际上被分为两类,重要职位的举贤都是在上层贵族圈子进行,“士”的“举贤”才与“民”有关。D古代的“举贤”没能打破那个时代等级制度的限制,真正实现一定突破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收弟子,既不区别地域、贫富,更不区别血统、出身,一视同仁,都给以教诲,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B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而且人数众多,教肓效果显著。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学业精通的就已达七十七人。C孔子那些贫贱弟子,许多人政治上获得了发展机会,取得了显赫地位,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6、,但这应全部归功于他们的老师孔子。D儒家荀子明确地否定了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选官原则。他的原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推行考选制度,为国家举贤,他实现了让平民出身但才华横溢的人走上政治舞台,为国效力,但是他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B春秋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上层贵族之下是下层贵族士阶层,士阶层之下是民阶层。庶民虽然属于民,但地位高于平民。C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改变了春秋社会教育仅限贵族的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为当时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可用之才。D战国时期荀子的“举贤”思想是对孔子“有教无类”“学而优
7、则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后世“举贤”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孙犁的艺术道路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人。在他的童年时代,家乡的民间艺术活跃,艺人街头说书,伶人搭台唱戏,画匠挂卖年画,在本村上小学的孙犁满心都是这些传统艺术,追着去欣赏。孙犁十岁初读红楼梦,虽然有许多字不认识,书中的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但那生动的语言、纯美的女子形象,却让他坚持读完了整部作品。在县城读高级小学时,孙犁对意境优美的“绝妙好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学校图书室的“五四”期刊,让他“大开眼界”。两年后,孙犁来到保定育德中学,他的兴趣转向了社会科学与新的文学。他读了西方的唯物
8、论、唯物艺术论,读了名家撰写的中国文化史、哲学史,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伦理与人生智慧。他热爱鲁迅的文章,钦佩鲁迅以捍卫真善美为己任,认同鲁迅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孙犁喜欢苏联小说,尤其是拉甫列涅夫的第四十一与爱伦堡的烟袋。两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但是没有展示残酷战争与史诗画卷,而是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通过描写人物日常生活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搏斗的剧烈。孙犁赞赏前者具有“简洁的叙事诗的风格”,后者“包含强烈的、真实的革命的激情”。孙犁喜欢写农村的聂维洛夫,他对他的短篇一个女布尔什维克欣赏有加,赞不绝口。育德中学毕业后,孙犁怀着文学的梦去了北平,但未能如愿,后来在保定同口镇做了小学教员。同口镇位于白洋淀岸边
9、,当地的那秀美的水乡景色、纯美的风土人情令他徜徉不已。一年后,“七七事变”爆发,9月下旬,保定陷落。孙犁望着逃难的人流以及国军的散兵游勇,迫切希望执干戈以卫社稷。1938年春,孙犁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抗日武装。他用笔参加抗战,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抗日文化宣传,传播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晋察冀边区文联成立后,孙犁先后编辑过机关刊物山与晋察冀日报副刊。晋察冀边区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这支农民组成的抗日队伍让孙犁真正认同了乡土文化、传统情操与民族性格。他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农民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英雄带有群众的性质,只有我们这个时代”。他产生了对农民战士记录
10、与讴歌的热情。孙犁收获的最初果实都是时代鲜活生活的记录。1944年初春,孙犁去延安学习,住在小窑洞里,远离了冀中战火。孙犁伏案静书,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以抗战为题材,却没有血腥厮杀:写景诗情画意,写人细腻委婉,对话饶有余味,主要塑造温柔却又坚贞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叙事简洁,以日常生活为主,战斗场面也以轻松愉悦的笔调处理。小说通过日常生活事件的摹写,多方面地展示时代的风貌,乡土气息浓郁,特色鲜明,与当时的创作相比可谓别开生面。荷花淀是孙犁风格成熟的标志,此后,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还是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简洁、精确的语言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塑造具有传统
11、伦理人性的人物,尤其是青年女子形象,以远离暴风骤雨式的谈笑从容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天津解放后,孙犁进了天津,担任天津日报副刊编辑。他热心扶植文学新苗,尽心培养青年作家,很快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学流派,人们称之为“荷花淀”派,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孙犁的小说柔美婉约,但在炮火纷飞的时代、轰轰烈烈的土改时代、激情澎湃的农业合作化时代,这样的艺术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伴随孙犁的创作,批评的声音时有出现。1953年的“胡风案”,让孙犁受了很大刺激,沉重的压力,最终让他变得神经衰弱。后来病好转,却又遭遇“文革”,他被下放天津郊区的干校,进行劳动改造。“文革”后,孙犁又拿起笔来,但他的文风
12、日渐转向冷峻。(根据郭志刚、章无忌孙犁传编写)相关链接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摘自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孙犁评价聂维洛夫的短篇一个女布尔什维克说“情节、对话、叙述、描写、结尾,全是讲故事的样子,一切单纯、一切统一。”“作者根据那个时期乡间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动态和节奏,制成他的文章。” (摘编自孙犁文艺学习第四章)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上小学时,孙犁对家乡的说书艺术、地方戏曲和年画等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B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孙犁产生了当文
13、学家的理想,育德中学毕业后他去北平,就是为实现这个理想。C“七七事变”爆发后,孙犁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国军败退,产生了指挥军队、抗日杀敌的强烈愿望。D孙犁“神经衰弱”的直接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胡风案”给他的激烈刺激与产生的巨大精神压力。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孙犁家乡艺人街头说的书、伶人搭台唱的戏、画匠挂卖的年画这些民间传统艺术是他小说艺术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唯一源泉,这是毋庸置疑的。B在县城读高级小学时,校图书室的“五四”期刊,让他初步接触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新文学,也促成了他后来阅读方向的转变。C边区生活十分艰苦,孙犁虽有些不
14、适应,但他真切地了解抗日生活,认识农民战士身上的美好东西,为他日后的小说创作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D延安学习期间,孙犁住的虽然简陋,但是远离了冀中战火,客观上为他创作出荷花淀、芦花荡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和环境。E这篇人物传记以孙犁的小说创作道路为主线,展示了孙犁充满坎坷的一生以及小说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反映了一位卓越的小说家艰难的成长历程。6.孙犁在育德中学阅读了社会科学与新的文学,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5分)(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
15、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长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 ,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 ,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 ,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
16、”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得官员都不说话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
17、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
18、“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哀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
19、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李陵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D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
20、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8、第五段“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一句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9、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7分)二、 古诗文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
21、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
22、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赤泉侯:汉将杨喜,因破项羽有功
23、,后封赤泉侯。檥船:拢船靠岸。檥,通“舣”,使船靠岸。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B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D.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歌”是指古代的楚地民歌,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秦末汉初最为盛行。项羽的绝命之作垓下歌是楚歌的代表作之一。 B
24、“山东”是个多义词,现在是省份名称,文言文里可以指崤山以东,也可以指山的东面,文中的意思是崤山以东。 C“地方”可以是指某一区域、各行政区、部分,文中的意思是“土地方圆”。 D.“籍”是项羽的名,古人称呼自己时,使用自己的“名”;称呼对方时,使用对方的字,以表示尊重。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自感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后被汉军追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
25、起杀敌,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嗔目一斥叱,使汉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于是他把骓马送给乌江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5分)(2)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别舍弟宗一【注】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被贬邵州刺
26、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去,柳宗元写了这首送别诗。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这两句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B. 颈联描绘了一幅凄清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艰险,遥想兄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于天。运用比拟、对比、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C. 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
27、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D. 尾联写别后以思乡入梦,在梦中经常见“郢”一带的烟树,化虚为实,意境迷离,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E. 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是一首抒情佳作。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 名句默写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2)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
28、气概的两句诗是“ , ”。第2卷 表达题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提高质量对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利益休戚相关。中学生辩论赛进入第二轮后,辩论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双方的一辩都快人快语,语言时而含蓄,时而尖锐,语速之快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一直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很想在考试中有上佳的表现。但事与愿违,这次考试他又发挥失常了。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的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我的大学同学王小凡是个忧心忡忡的人。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
29、任,写了许多抨击社会黑暗面的文章,颇得同学们的敬佩。进入朋友圈才发现世界小得像一间客厅。如果还对人性的复杂和人心的微妙明察秋毫的话,有时候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A、 B、 C、 D、18.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 ( )A. 二十年前满是农田的城乡结合部,到如今五方杂处的“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发展历程浓缩了当今时代的巨大变迁。B. 与一般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机器人会更有目的地获取与情感相关的有效信息,如人的表情和动作,语言的高低、强弱等。C. 嘉庆时期扬州知府伊秉绶曾用各种食材将扬州炒饭升级,而他发明伊面的故事,也就是我们现代方便面的前身,更为人熟悉。D. 不但影片美人鱼表现了人
30、类和鱼之间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同时也从“人鱼”这个特别的角度,让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 自称为“客”,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 ,凡说起他,戏曲界无人不知。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 还成了有名的票友。 他退休后友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得不亦乐乎。他 搜集了700余份戏单, 都是20世纪的。A不但而且因此可是/然而B因为但是以至因为也尽管C/可是因此然而不但而且D既然但是后来/还而且20、把下列句子整合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5
31、分)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个性。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善于描写大场面。2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它的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减少风吹和水流对植物的影响,提高其生存概率。四、写作(60分)2
32、2、 请以“秋天的 ”为题目,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在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词语; (2)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3)立意自定;(4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5)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字数800以上。半期考试答案1/B 2/C 3/A 4/C 5/BD6、 阅读唯物论、唯物艺术论,让他的小说选择了现实主义方法或实录的方法。读了名家撰写的中国文化史、哲学史,让他的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具有传统情操与民族性格。阅读鲁迅的文章,让他的小说以捍卫真善美为己任,重视文学的道德力量。阅读苏联小说,让他小说选材、叙述角度、人物塑造、时代主题的表现都独具特色。(答出一点得1
33、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7、 C8、 提升精神:是指司马迁经历人生灾难后内心发生的一个转变,即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 一根骨头:是对司马迁独立人格的形象化比喻。赞美他面对强权的坚强不屈,以及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2分)9、 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10-12、CBB13、 (1)到了天明, 汉方军队方才发觉, 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项羽).(2) 可是到最后我受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因为我在战争中犯错了。然,有转折之意;卒,大多数指死亡,这里应该指最后;后面两个之,没有实际含义,在这里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罪,这里指过错。14、 BD15、 兄弟惜别;被贬的愤懑;兄弟情深;对兄弟祝福。16、 (略17-19: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