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BeMgHBrHClHF C酸性:H4SiO4H3PO4H2SO4Ca(OH)2Mg(OH)2Al(OH)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据此可知选项B不正确,稳定性应该是HIHBrHClACD
2、 原子序数 ab dc离子半径 CDBA单质的还原性BA单质的氧化性DC10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只有一种分子存在的是( )A.NaF B.NaHCO3C.HClO D.HNO3【答案】D【解析】NaF、NaHCO3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后分别生成HF、H2CO3;HClO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仍存在HClO分子;HNO3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据上述分析只有HNO3水溶液存在水分子,其他溶液均含两种分子。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如温度等)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和CO2 CAlCl3和NaOH DNa2O2和CO2
3、【答案】D【解析】A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反应产物与温度有关,故A不选;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少量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产物与二氧化碳的用量有关,故B不选;C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少量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产物与氢氧化钠用量有关,故C不选;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如温度等)或反应物用量无关,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之间反应产物的判断,明确物质的性质、熟悉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2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比高锰酸钾还
4、要强的氧化剂,其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2CrO42(黄色)+2H + Cr2O72(橙色)+H2O 若要使溶液的橙色加深,下列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稀盐酸 B.加入适量稀硫酸C.加入适量烧碱固体 D.加水稀释【答案】B【解析】13室温下,下列变化后的溶液pH小于8的是 ( ) A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 BpH=4的醋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CpH=8的NaOH溶液与pH=8的Ba(OH)2等体积混合DpH=11的NaOH溶液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答案】B【解析】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促进电离,所以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后,其pH大于8。pH=4的醋酸和pH=1
5、0的NaOH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B正确。C中均是强碱,混合后pH不变。pH=11的NaOH溶液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混合液中OH的浓度,则氢离子浓度21011mol/L,所以pH大于8。答案选B。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CO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分子B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C常温常压下,16gO2与16gO3含有的分了数相同D0.1mol/LK2SO4溶液中含有K+为0.2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物质的量及外界条件,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
6、条件,因此不能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多少,也不能确定含有的微粒数目,错误;B CH4与H2O都是10个电子的分子,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的物质的量是1mol,因此含有的电子数目是10NA;18gH2O的物质的量也是1mol,因此其所含有的电子数也为10NA,正确;Cn=m/M,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因此等质量的氧气与臭氧的物质的量不同,则所含的分子数也不相同,错误;D只有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因此不能确定所含的微粒数目,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15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 B石油的裂化 C石油的分馏 D乙烯聚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7、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不选A;B、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不选B;C、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是物理变化,选C;D、乙烯聚合是化学变化,不选D。考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16120号中的某几种元素微粒的电子层结构均为,根据下列叙述,填写相应的微粒符号:(1)A微粒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则A为_。(2)B微粒所在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则B为_。(3)C微粒氧化性很弱,但获得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电中性的原子则还原性很强,则C为_。(4)D微粒与H+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能腐蚀玻璃,则D为_。【答案】(1)Ne (2)O2- (3)Na+ (4)F-【解析】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
8、物质是稀有气体,具有两个电子层的稀有气体原子是N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O2-具有的电子层排布;中性原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一般是金属原子,因此C为Na+;能腐蚀玻璃的酸是氢氟酸,所以D为F-。17(10分)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曲线 (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始充入的CO为1molzxxkB增加CO浓度,CO的转化
9、率增大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molCO和2molH2,再次达到平衡时n(CH3OH)/n(CO)会减小(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v(H2)= ;该温度下CO(g)+2H2(g) 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2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1、P2,且P1P2)。(5)已知CH3OH(g)3/2O2(g)CO2(g)2H2O(g) ;H192.9kJ/m
10、ol又知H2O(l)= H2O(g) H44 kJ/mol,请写出32g的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b 放热 (2)C (3)0.15molL-1min-1 12 减小(4) (5)CH3OH(g)3/2O2(g)CO2(g)2H2O(l) H280.9kJ/mol【解析】试题分析:(1)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是曲线b,由曲线可看出生成物能量不反应物能量低,反应发热。(2)A:CO起始浓度为1mol/L,容器体积2L,故CO起始量应是2mol;B:增加CO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但转化率不一定增大;(3)根据反应速率计算公式:V(H2)=C(H2)/
11、t=1.5mol/10min.L=0.15molL-1min-1zai平衡常数,代入数据即可算的。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反应向左移动,平衡常数减小。(4)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甲醇百分数随温度的升高降低;在相同的温度、体积下,压强越大,单位体积反应物浓度越高,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右移动,故甲醇百分数较高,P2在P1之上考点: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点评: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章节的内容,熟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其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导18(12分)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1)配制溶液
12、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称量 计算 溶解 摇匀 转移洗涤 定容 冷却 振荡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g NaOH。(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答案】(每空2
13、分,共12分) (1)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27.4 10.0(3)查漏 (4)B、C【解析】试题分析:(1)配制溶液时,首先是计算,然后称量、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振荡容量瓶,继续加水,最后定容摇匀即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根据操作流程可知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时需要利用250ml容量瓶,所以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1.0mol0.25L40g/mol10.0g。由于左盘的质量右盘质量+砝码质量,则根据示意图可知烧杯的实际质量30.
14、0g2.6g27.4g。(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查漏。(4)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则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所以浓度偏高;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则冷却后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浓度偏高;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则导致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答案选BC。考点: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9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
15、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填字母)。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
16、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答案】(1)(C6H10O5)n+nH2OnC6H12O6(2)温度 催化剂(3)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4)氢氧化钠与碘反应(5)abcd【解析】试题分析:(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是(C6H10O5)n+nH2OnC6H12O6;(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所以甲、丙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3)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而加入氢氧化铜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
17、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后,再加入氢氧化铜,所以实验1无现象;(4)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溶液变化不明显;(5)a、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正确;b、因为碘已升华,所以冷却后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正确;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正确;d、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为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可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达到预期的现象,正确,答案选abcd。考点:考查淀粉水解实验
18、,水解产物的判断,实验方案的评价20(每空2分,共12分)实验室以草酸(HOOCCOOH)和乙醇为原料制备草酸二乙酯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加入无水草酸45g,无水乙醇81g,苯200mL,浓硫酸10mL,搅拌下加热68-70回流共沸脱水。步骤2:待水基本蒸完后,分离出乙醇和苯。步骤3:所得混合液冷却后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步骤4:常压蒸馏,收集182-184的馏分,得草酸二乙酯57g。(1)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过程中冷凝水应从 (填“a”或“b”)端进入。(2)步骤2操作为 。(3)步骤3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4
19、)步骤4除抽气减压装置外所用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和 。(5)本实验中,草酸二乙酯的产率为 。【答案】(1)+2CH3CH2OH+2H2O;(2分) a(2分)(2)蒸馏(2分)(3)除去草酸、硫酸等酸性物质(2分)(4)温度计、酒精灯(2分)(5)78%(2分)【解析】试题分析:(1)草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二酸二乙酯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2H2O;为使冷凝效果好,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所以从a端进入;(2)乙醇与苯是互溶的液体,所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3)所得混合液冷却后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水洗的目的是除去乙醇
20、等水溶性杂质,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除去草酸、硫酸等酸性物质;(4)步骤4中有常压蒸馏,所以需要蒸馏的仪器,除需要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外,还需要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酒精灯用于加热;(5)无水草酸45g,无水乙醇81g,根据步骤1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乙醇过量,所以按草酸的量进行计算。45g草酸的物质的量是0.5mol,理论上生成0.5mol 乙二酸二乙酯,质量是146g/mol0.5mol =73g,则草酸二乙酯的产率为57g/73g100%=78%。考点: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反应原理的判断,操作的判断,产率的计算21取稀硫酸900克,平均分成6份,分别加入镁粉进行6次实验,记录
21、如下表:实验次序123456加入镁粉的质量/克123456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克5m11518m218(1)上表中m1= ;m2 = 。(2)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10;18;(2)9.8%;【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并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中的数据为第一次实验的3倍,而第3次生成硫酸镁的质量是第一次的三倍,据此可推算出加入2克镁时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10克;加入4克镁与加入6克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都为18克,说明此时硫酸已完全反应由此可知,5次实验中镁也有剩余,即可推出第五次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应与第4次相同,也为18克。故答案为:10,18;(2)设第56次实验
22、中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Mg+H2SO4MgSO4+H298 120x 18g解之得:x=14.7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9.8%,故答案为:9.8%【考点定位】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名师点晴】利用实验数据中变化量的变化关系,分析反应的进行情况,对后面的计算时数据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使用物质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观察并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中的数据为第一次实验的3倍,而第3次生成硫酸镁的质量是第一次的三倍,据此可推算出加入2克镁时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加入4克镁与加入6克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都为18
23、克,说明此时硫酸已完全反应由此可知,5次实验中镁也有剩余,即可推出第五次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应与第4次相同。22(18分)“心得安”是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下面是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具体反应条件和部分试剂略)。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b的结构简式为_,b中官能团的名称_。(2)的反应类型是_。(3)心得安的分子式为_。(4)试剂b可由丙烷经三步反应合成:反应1的试剂与条件为_。反应3的反应类型是_。X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2种氢原子,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一次取样,检验X中所含官能团,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写出所用试剂:_。(5)芳香化合物D是1-萘酚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有两个官能团,能发生银镜
24、反应,D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成EC2H4O(2)和芳香化合物FC8H6O4,E和F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均能放出CO2气体,F芳环上的一硝化产物只有一种。D的结构简式为_;由F生成一硝化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芳香化合物F的名称是_。【答案】18分)(1)ClCH2CH=CH2 1分)氯原子 碳碳双键 2分)(2)氧化反应 1分)(3)C16H21O2N 1分)(4)Cl2 光照 2分)取代反应 1分) 2分)NaOH溶液、稀HNO3、AgNO3溶液 3分)(5) 2分)2分)对苯二甲酸 1分)【解析】试题分析:(1)试剂b为3-氯-1-丙烯,结构简式为ClCH2CH=CH2;官能团为碳碳双
25、键和氯原子;(2)比较C与B的分子式,C比B多了1个O原子,所以B到C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3)根据心得安的结构简式可判断其分子式是C16H21O2N;(4)从丙烷到b,应先发生取代反应,再消去、取代,所以X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2种氢原子,则被取代的H原子为亚甲基上的H原子,则X的结构简式是CH3-CHCl-CH3,X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丙烯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所以反应1的试剂和条件是Cl2 光照;反应3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X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是;检验X中的Cl原子,应先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发生水解反应,再加入稀硝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26、,根据产生沉淀的颜色来检验卤素原子,所以所需试剂及顺序为NaOH溶液、稀HNO3、AgNO3溶液;(5)芳香化合物D是1-萘酚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是C10H8O,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其中一种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含有醛基,根据分子式的不饱和度,判断D中应含有碳碳三键;D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成EC2H4O(2)和芳香化合物FC8H6O(4),E和F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均能放出CO2气体,说明E、F分子中均含有羧基,则E只能是乙酸,F芳环上的一硝化产物只有一种,则F为对苯二甲酸,所以D分子中有两个取代基为对位取代基,结合其官能团判断D的结构简式是;F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硝基取代羧基的邻位上
27、的H原子,只有一种产物,化学方程式是;F的名称为对苯二甲酸。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官能团化学性质的应用,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答案】、(1)是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Cl2、Na2O2、NO2(3)2Na2H2O2NaOHH2(4)Cl2SO22H2O2ClSO424H、(1)(NH4)2CO3或 NH4HCO3、NH3、NO2(2)2CO22Na2O22Na2CO3O2(3)3Cu8H2NO33Cu22NO4H2O (4)3NO2H2O=2HNO3+NO【解析】试题分析:(1)溶于水分成AB两组的依据,分析反应过程可知,NH3、Na2O、SO2、CO2溶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对应酸
28、或碱,NH3+H2ONH3H2O;Na2O+H2O2NaOH;SO2+H2OH2SO3;CO2+H2OH2CO3,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l2、Na、Fe、Na2O2、NO2,溶于水反应Cl2+H2OHCl+HClO、2Na+2H2O2NaOH+H2、3Fe+4H2OFe3O4+4H2、2Na2O2+2H2O4NaOH+O2、3NO2+H2O2HNO3+NO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依据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Cl2、Na、Fe、Na2O2、NO2溶于水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l2+H2OHCl+HClO是氯气自身氧化还原;2Na+2H2O2NaOH+H2是钠做还原剂被水氧化;3Fe+4H
29、2OFe3O4+4H2是铁做还原剂被水氧化;2Na2O2+2H2O4NaOH+O2是过氧化钡自身氧化还原;3NO2+H2O2HNO3+NO是二氧化氮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组物质包括Cl2、Na2O2、NO2;(3)钠在常温时能与冷水反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4)E组水溶性呈酸性的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D组包括Cl2、Na2O2、NO2,SO2和Cl2与水能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所以D组中某一物质与E组中某一物质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为二氧化硫和氯气的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l2SO22H2O2ClSO424H。、
30、M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能与淡黄色粉末反应,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A应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B为H2O,结合转化关系可知,D为O2,E为NO,F为NO2,G为HNO3。(1)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NH4)2CO3或 NH4HCO3、C为NH3,D为NO2;(2)反应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3)反应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物质分类依等有关判断【名师点晴】关于无机框图题的判断的关键是寻找突破点,例如该题中M能与酸、碱反应生成无色气体A、C为解答本题的突破口,以及淡黄色固体等均可以作为答题的突破口,最后再利用转化关系推出各物质即可;关于物质的分类首先要是明确物质分类依据,对于该题溶于水的反应特征判断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