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1(2004-bjlz-10).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2SO3溶液(BaCl2) B.FeCl2溶液(KSCN) C.KI(淀粉溶液) D.HCHO溶液(石蕊试液)2(2005-bjlz-12).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注入蒸馏水B.为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称样时,先称取一定量的晶体,后放入坩埚C.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42,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硝酸钡溶液D.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使氯气通过水(或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3(2006-bjl
2、z-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 B.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C.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D.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中分离出氨4(2007-bjlz-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CO、O2 Cl2、CH4 NO2、O2 N2、H2A.B.C.D.5(2007-bjlz-11).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A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C6H5ONa溶液B通入CO2,溶液变浑
3、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Na2SiO3溶液C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a(ClO)2溶液D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Ca(OH)2溶液6(2008-bjlz-9).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KOH、Na2SO4、AlCl3NaHCO3、Ba(OH)2、H2SO4HCl、NaAlO2、NaHSO4Ca(OH)2、Na2CO3、BaCl2A. B. C. D.7(2009-bjlz-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4、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8(2010-bjlz-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主观题1(2004-bjlz-28).(18分)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
5、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其理由是 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2004-bjc
6、z-29).(12分)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4(2004-bjcz-32).(18分)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A、B、C、D4组实验,在a、b、c中加入的试剂如表中所示。abc实 验 现 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A饱和 食盐水碳化钙酸性KMnO4溶液b中c中B浓盐酸KMnO4固体NaBr溶液b中c中C稀盐酸大理石Na2SiO3溶液b中c中D浓硫酸浓盐酸紫色石蕊试液b中c中填写表中空格。5(2005-bjlz-27)(18分)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
7、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E中的现象是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4)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滤液FeCl3溶液FeCl36H2O晶体步骤I中通入Cl2的作用是 。步骤II从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 。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6(2006-bjlz-26).(17分) 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
8、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W的电子式是_。(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III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装置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II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V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所需仪器装置是_(从上图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9、。(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单质X单质Y单质Z共价化合物甲共价化合物乙离子化合物丙7(2007-bjlz-2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1)X的电子式是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蒸馏水(滴有酚酞)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
10、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2008-bjlz-26.(13分)通常状况下,X、Y和Z是三种气态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Y和Z均由元素R组成,反应Y+2I+2HI2+Z+H2O常作为Y的鉴定反应。Y与Z的关系是(选填字母)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素异形体 d.同分异构体将Y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
11、品红溶液,都能使品红褪色。简述用褪色的溶液区别二者的实验方法 。举出实例说明X的氧化性比硫单质的氧化性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气体(CN)2与X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H2反应生成HCN(其水溶液是一种酸)。HCN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其结构式是 。KCN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加热条件下,足量的Z与某金属M的盐MCR3(C为碳元素)完全反应生成CR2和MmRn(m、n均为正整数)。若CR2质量为w1g,MmRn质量为w2g,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mRn中m:n= (用含w1、w2和a的代数式表示)。8(2008-bjlz-27).(17分)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
12、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已知:X+YZ+WY的电子式是 。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目的是: )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一定温度下,将1mol N2
13、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9(2009-bjlz-27).(14分)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
14、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NO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15、(选填序号字母)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10(2010-bjlz-27).(13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II.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III.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IV.(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实验的目的是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北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