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评估检测2 (时间:45分钟满分: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厦门模拟)亚里士多德认为:集体智慧胜于一人智慧,去寻找一个最好的人,还不如制定一个最好的法律可行些。集体智慧所凝聚的法律、公民大会的决议往往比统治者个人裁决更显正义。该主张()A有助于转变公民大会职能B助推雅典社会进入古典时代C标志着权力制衡思想萌发D注重运用法律保障政治建设【解析】 根据“集体智慧所凝聚的法律、公民大会的决议往往比统治者个人裁决更显正义”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治理国家胜于个人裁决,故选D;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功能没有转变,排除A;B夸大了该主张的影响,
2、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C。【答案】 D2(2021重庆模拟)公民大会表决的即时性使得古代雅典的演讲文化盛极一时。演讲者通常会运用各种“情感”手段来激发听众的情绪,以达到自己的政治意图。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文化艺术繁荣发展B民主运作方式的非理性C平民政治存在危机D全体公民热衷参与政治【解析】 根据“演讲者通常会运用各种情感手段来激发听众的情绪,以达到自己的政治意图”可知演讲者通过煽动听众的情绪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非让听众经过理性判断,由此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运作方式存在非理性的因素,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运作,没有反映文化艺术的发展,排除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
3、除C;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答案】 B3(2021商洛模拟)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B只有贵族独享民主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泰米斯托克利被逐出雅典反映陶片放逐的具体实施中出现舞弊与有意陷害现象,表明雅典直接民主存在操作上的缺陷,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未体现贵族独享民主的现象,排除;C项,题干与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公民的参政热情缺乏,排除。【答案
4、】 A4(2021运城模拟)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这意味着()A适应了国家统治范围扩展B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C导致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 材料反映罗马人实行了万民法,给予一切自由民法律权利,这适应了国家统治范围扩展,故A项符合题意;罗马法并不保护奴隶利益,古罗马实现不了法律上人人平等,B、D两项错误;万民法的出现是罗马对外扩张的结果,C项错误。【答案】 A5(2021广州模拟)美国学者赞恩指出,如果没有罗马法学家若干世纪致力于罗马法精致体系一般
5、原则的开创和具体规则的研究,我们的法律制度会是什么样子,真是难以想象。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罗马法()A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法学家B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C形成欧美国家法律的具体规则D其历史价值在于其自然法精神【解析】 根据“一般原则的开创和具体规则的研究”可得出材料强调罗马法中的自然法对西方法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根本动力这一表述有误,排除A项;B项本身正确,但并不符合材料中对“一般原则的开创和具体规则的研究”的表述,故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C项错误。【答案】 D6(2021安庆模拟)罗马法满足了它赖以产生的简单商品社会,并满足了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法律
6、价值、精神和原则。这表明罗马法()A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范围B为西方国家确立了行为规范C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D对后世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满足了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法律价值、精神和原则”,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社会生活高度发展,罗马法对当今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故选D项;A、C两项表述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排除;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 D7(2020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模拟)18世纪的英国议会制在运作中,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不同派别及其追随者分赃和妥协的产物。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辩论是议会决
7、策的主要手段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尚不完善D混合体制是贵族专权的根源【解析】 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议会辩论制度和程序方面存在不足,反映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很多不足,尚不完善,故答案为C。【答案】 C8(2020鄂东南教改联盟一模)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D巩固了议会的权
8、力中心地位【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英国三次议会改革赋予了不同阶级以选举权利,这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故选C项;英国直到1969年才最终实现公民的普选权,排除A项;选举权的平等原则,是指享有选举权的主体实现权利的机会是相等的,即通常所说的“一人一票,票值相等”原则,英国三次议会改革还没有实现普选,因而也没有实现平等代表制原则,排除B项;三次议会改革赋予不同阶级以选举权,这与巩固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无关,排除D项。【答案】 C9(2021眉山模拟)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只有众议院具有提出弹劾案的权力,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总统有权批准关于背叛合众国的罪犯的缓刑和赦免,惟弹劾案
9、不在此限。一切罪案,除弹劾案外,应由陪审团审判。”该宪法中关于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规定反映了()A最高法院作为弹劾案最终审理机关B立法机关主导性与民意代表性相连C弹劾案的开展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D弹劾案的通过违背了美国宪法原则【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弹劾案必须由众议院提出、参议院审理,总统不能批准关于弹劾案的缓刑和赦免,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规定反映了立法机关主导性与民意代表性相连,B项正确;“最高法院”作为弹劾案最终审理机关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弹劾案的开展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C项错误;弹劾案的通过遵循了分权制衡的美国宪法原则,D项错误。【答案】 B10(2020长春一模)美国历史学
10、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个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A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C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D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解析】 从题干可知,比尔德揭示了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答案】 D11(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有学者指出,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晚期,法国的政治制度进入到多变时代。这一时期最核心的变化是()A封建帝制与君主立宪制之争 B王权与公民权利地位的变化C君主立宪派内部权力之争D民主共和派内部权力之争【解析】 法国大革
11、命后到19世纪晚期,虽然法国政权更迭频繁,并一度出现了波旁王朝的复辟,但是激烈的权力之争主要表现为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即王权和公民权利地位上的反复较量,而非封建帝制和君主立宪制之争,更非君主立宪派或民主共和派内部的权力之争,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公民权利地位也不断扩大,虽有反复,但总趋势是共和制代替了君主制。故A、C、D三项排除,B项正确。【答案】 B12(2021运城模拟)有学者认为,1890年俾斯麦辞职是德意志帝国战略、外交及对内行政状况变迁的一个分水岭,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各种不同的人物和势力都试图填补这一真空这种长期的国家危机导致了一种多个对抗性的权力中心”。这一认识( )A客观评
12、价了俾斯麦的作用B与当时德国政体特征不符C阐明了造成德国分裂之因D指出德国面临的经济危机【解析】 材料“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导致了一种多个对抗性的权力中心”表明宰相是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宰相辞职导致多个权力中心出现,这与当时德意志帝国实行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特征是不符的,因为在这一政体下,只有皇帝才是德国权力的中心,所以在当时是不可能出现多个权力中心的,故选B项;材料“俾斯麦辞职是德意志帝国战略、外交及对内行政状况变迁的一个分水岭”并不是对俾斯麦的客观评价,排除A项;1871年德国完成了统一,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0分)13(2021宜春模拟)阅读
13、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二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
14、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5分)(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 (1)可以依据所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及发展完善的
15、史实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2)由“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3)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两个方面进行组织回答。【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2)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
16、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14(2021湖北四地六校联盟联考)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人称“铁血宰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1849年,俾斯麦当选为(普鲁士)议员。此时的俾斯麦反对德国统一,认为在统一的过程中普鲁士将失去独立性。1851年,弗里德里克威廉任命俾斯麦为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德
17、联邦议会的普鲁士特使。俾斯麦在法兰克福的八年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这些改变都记录在他写给柏林的上司的备忘录中。由于不再受到他极端保守主义朋友的影响,俾斯麦不再反对革命而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要想削弱奥地利的影响,普鲁士需要联合德意志各邦,于是他越来越倾向于要德国统一了。1862年9月23日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任外交大臣,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注:这里指德意志)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会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
18、血的斗争。”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俾斯麦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百度百科俾斯麦生平简介(1)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议会内的人物对话辩论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辩论主题,主题要紧扣德国当时政治经济或军事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辩论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辩论过程完整,逻辑清晰。)(7分)(2)结合俾斯麦政治观点和政治地位的变化,说明俾斯麦对德国政治经济乃至世界的影响。(8分)【解析】 (1
19、)首先,确定主题,根据材料“他认为要想削弱奥地利的影响,普鲁士需要联合德意志各邦,于是他越来越倾向于要德国统一了”可得出主题,分裂的德国需要实现统一;然后,编写对话辩论内容,可从德国统一的背景原因入手,分析为何要实现德国的统一,在统一过程中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要涉及到统一之后会产生哪些影响。(2)第一小问变化,政治地位变化,根据材料“1849年,俾斯麦当选为(普鲁士)议员”、“1851年,弗里德里克威廉任命俾斯麦为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德联邦议会的普鲁士特使”、“1862年9月23日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任外交大臣”、“俾斯麦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可
20、知,俾斯麦由议员到特使,再到普鲁士首相兼任外交大臣到最后辞去首相,退出政治舞台;政治观点变化,根据材料“俾斯麦不再反对革命而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可知,由反对革命而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根据材料“此时的俾斯麦反对德国统一”、“于是他越来越倾向于要德国统一了”可知,由反对德国统一到坚决主张德国统一。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对德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答案】 (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德意志当时政治经济、或军事、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德意志各邦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军事上:俾斯麦所在的普鲁士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民族
21、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外交上,推行“铁血政策”。(2)俾斯麦由议员到特使,再到普鲁士首相兼任外交大臣到最后辞去首相,退出政治舞台,其政治地位不断变化,政治观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反对革命而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由反对德国统一到坚决主张德国统一,对外推行“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况,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但是,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对外侵略扩张倾向特别突出,威廉二世继位后外交重点由欧洲大陆转为向世界扩张,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