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118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谏太宗十思疏 学生用书P78语林撷英“纳谏”名言集锦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东汉)王充3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东汉)王符4开收谏之路,纳逆己之言。(西晋)傅玄5告我以吾过者,吾师也。(唐)韩愈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李世民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广贤文)8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诗海拾贝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唐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赏析】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诗人怀才

2、不遇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如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部分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部分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寓颇深。这首诗颇像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与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显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像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

3、人的清香。 学生用书P78作者档案【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作品】 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评价】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人物颂歌青史留名的诤臣魏徵一位勤勉辅佐帝王的名臣,在他终生不渝的劝谏生涯中,因了一位心胸宽阔的皇帝,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盛世繁华。对于魏徵的功劳,唐太宗是高度肯定的。他说:“贞观以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言,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徵而已。”他又以“良工”喻魏徵,高度肯定其直言诤谏的作用:“

4、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魏徵死后,太宗特地为其赋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太宗知道,这个敢言敢辩的刚直大臣所孜孜不倦以求的,正是自己李氏大唐江山的繁荣与永久,所以自己应该深深地感谢他。背景探寻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李世民的奏章。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唐帝国的统治。魏徵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进谏,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

5、,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他勇武过人,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他继承了帝位之后,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因此魏徵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也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亦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相关知识谏 与 疏“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

6、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一、认读字音浚源(jn)壅蔽(yng)谗邪(chn) 黜恶(ch)谬赏(mi) 豫游(y)二、积累名句1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学生用书P79一、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含义。(1)本本课: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本源,基本链接: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

7、后序)名词,底本若止印三二本(活版)名词,书册,本子(2)固本课: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形容词,牢固,稳固链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副词,本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副词,究竟,到底(3)安本课: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链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逸,安乐安能屈豪杰之流(五人墓碑记)疑问代词,怎么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动词,养,奉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代词,表示反诘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欲流之远者形容词作动词,到达远方(2)人君当神器之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3)居域中之大形

8、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4)不念居安思危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情况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2)而况于明哲乎!译文:明确(1)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林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更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固定句式,“况于乎”:何况是呢!)5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B作者说理时,正反

9、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明确选B。B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二、诵读课文第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能克终者盖寡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2)貌恭而不心服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7解释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含义。诚本课:必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副词,果真链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副词,确实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

10、)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指路人。今义:指走路。9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译文:(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译文:明确(1)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固定句式,岂乎:难道是吗)(2)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状语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分别置于谓语“董之”“震之”之后)10下列各句中,属于分析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ABC D明确选C。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是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11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B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C“殷忧”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D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明确选A。A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12、。三、诵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同“毋”,不要1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可欲:动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的事情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3)乐盘游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5)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6)简能而任之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7)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意见(8)何必劳神苦思劳:形容词的使动

13、用法,使劳累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辛苦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在句中常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而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带了宾语、补语,或受能愿动词、副词的修饰,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一、从上下文意来判断例如:一狼洞其中。(狼)判断:从上下文意可以推测到,这句话是说一只狼在其中打了一个洞,而句中没有表示“打”的意思的动词,那么“洞”字便是被临时用为动词“打洞”了。二、从结构上判断在下列情况下,名词都活用为动词: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

14、关系,那么就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必然活用为动词。例如:晋军(驻扎)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吾师(学习)道也。(师说)规律小结:“名词名词”时,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2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该名词充当了代词的谓语。例如: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规律小结:“名词代词”时,句中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3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修饰或限制,而不直接与名词结合,如一旦结合,该名词就具备了动词的功能。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闻名,著名)。(陋室铭)规律小结:“副词(遂、不、弗、已、则、既

15、等)名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副词构成偏正关系。4“所”字结构中,“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所”字一般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结构,如它在名词前,该名词就具备了动词的功能。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用鱼网捕)鱼腹中。(陈涉世家)规律小结:“所名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5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规律小结:“能愿动词名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6名词后面带了介宾结构,这个名词便活用

16、为动词。因为介宾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宾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以送之。(荆轲刺秦王)规律小结:“名词后置的介宾短语”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介宾短语应提到这个临时的动词之前。7名词与动词之间有“而”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先后,从而构成承接关系,因为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例如: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规律小结:“名词而动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8动词与名词之间有“而”时,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先后,从而

17、构成承接关系,因为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例如: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过秦论)规律小结:“动词而名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14解释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含义。(1)下本课: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名词,下等的代下司职名词,臣下(2)其本课: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副词,难道必固其根本代词,它的链接: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代词,自己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副词,还是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副词,表揣测,大概1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译文:(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译文:明确(1)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

18、意见。(被动句)(2)(皇上)弹奏琴瑟或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多说,百姓就已经得到教化了。(省略句)16下列对第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B“十思”可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戒轻人言;“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C做到“十思”,人君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这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的。D本段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诵读时要一气呵成,节奏又要有所变化。明确选C。C项,“垂拱而

19、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 学生用书P82翻译句子要注意固定句式解读谏太宗十思疏“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是反问句,“其乎”相当于“难道吗”。全句译为: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疏忽大意吗?“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反问句,“岂其乎”相当于“难道吗”,“岂”“其”连用,加强反问语气。全句译为: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是假设关系复句,“诚,则”相当于“如果,就”。全句译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翻译

20、时须套用一定的格式,否则就会翻译错误。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庸乎”是固定结构,表反问,意思是“难道吗”“哪里呢”,此句译为“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一些固定短语也可构成固定句式,如“所以”“奈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为“用来做的”,此句可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业、解答疑惑的”。“此世所以不传也”中的“所以”意思则是“的原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它们都有一些固定形式,如“为所”(“被”)“有者”(“有的”)“其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等。固定句式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时有考查,考查形式一般是包含在翻译

21、句子中,很少单独考查。指津方法归纳:1积累常见的固定格式例句,举一反三。如记住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就可以理解“何功之有”“何后之有”了。2翻译时要把固定格式的意思代入原句中,看意思是否符合。如记住“之谓也”的意思,套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就是“懂得一点道理,就以为没有超过自己的,这话说的就是我啊”。3了解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中的“者,也”句式和“乃”“则”“为”“是”等为标志的句式;被动句中的“为所”“于”“见于”为标志的句式等。考题印证(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

22、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译文:(2)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译文:解析句(1)“不亦乎”为反问句,句(2)“

23、独乎”为反问句。答案(1)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2)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如今君主穷尽所能使楼台亭榭高耸,竭尽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技巧、花纹的美观而不满足,那么也是与民结为仇敌了。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恐怕国家危险,而您也不得安宁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藁邑作为食邑。晏子谢绝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已经疲困了;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刻意打扮宫中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民力疲困,使民财用尽,使民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统

24、治者了!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要先想到国君而后才考虑自身,安定国家后才安居自己的家,尊重国君而后安处自身,怎能说难道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呢!”【课内挖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逆龙鳞”“触忌讳”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并不多见,所以唐太宗将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微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

25、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这是魏徵的幸事,也是太宗的幸事,更是天下百姓的幸事。【运用范例】针,它锐利至极,轻轻一扎就能“入肉三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几乎离不开它:衣服破了,它可以为我们缝补;生病了,它能把治病的药输入体内;手上扎了刺,它能把嵌在肉中的刺剔出。社会中也有一些“治病救人”的“针”,那就是他人正确的批评和建议。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批评和建议往往不中听,常常使人不快。但正确的意见却能够帮助人改正错误,避免走弯路,所以不要听到批评就动怒,看见意见就皱眉。唐太宗是个善于纳谏的帝王,魏徵屡次

26、“犯龙颜”进谏,这对唐太宗来说无疑是非常“扎手”的,可是他思之良久,终于明白谏言的可贵、魏徵的忠心,于是便“从谏如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海尔张瑞敏常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微软比尔盖茨也常常提醒自己:“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居安思危是保证个人成才的前提,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

27、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徵,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太宗接受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为什么要居安思危?由于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件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意外的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所以作为商人,在事

28、业蒸蒸日上之时,还懂得留一半清醒,来观望竞争对手;作为农夫,在春播秋收时分,也要抬头看一看老天的脸色,以备不测;作为学生,在生活无忧的时候,也不忘记考虑一下未来人生的艰难考验。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辛酸。居安思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格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

29、卷全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危的人,必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是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佳作赏析】文章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反复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处在安全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要有随时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文章内容引人思考,极富感染力。【写作借鉴】1学拟题标题用了对比的手法,旗帜鲜明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2学开头由名言入题,以张瑞敏和比尔盖茨的话引出文章的中心

30、论点“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3学举例列举古代事例,有详有略,说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4学排比推理作者运用排比句由商人“留一半清醒”到农夫“抬头看一看老天”来推理学生也要在生活无忧时考虑未来人生的艰难,逻辑力强,描摹生动,促人清醒。再也不用担心手机碎屏了!看神奇材料如何自我修复如今,大部分人用的都是大屏的智能手机,要是不小心磕着了屏幕,绝对是一阵心痛。如果有一种具有修复能力的材料,当手机出现划痕或碎屏时能够自我修复岂不是很棒?事实上这种材料已经诞生了。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可导电的自修复材料,计划将其

31、用于手机屏幕生产。那么,这种神奇的材料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呢?又是怎样做到自我修复的呢?自我修复材料是怎么“炼”成的?据科技日报报道,自我修复材料是一种在物体开裂或受损时能自动进行修复的新型材料,就好像人类的皮肤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一样。材料能够完成自我修复的关键在于化学键。物质的化学键主要分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类,其中非共价键比较有活性,比如氢键。此次,研究人员就是采用了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它具备一种特殊的黏合力,这种力存在于带电离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南京日报介绍,此次新研发出的材料是由一种极性可延展的聚合物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聚合物以及离子盐构成的,它可以拉伸到正常尺寸的50倍,当它断为两半

32、后,能在一天之内实现完全自动对接。简单来说,当材料本身出现伤痕或断裂后,偶极相互作用将产生特殊黏合力,而材料中的带电离子和极性分子就会相互吸引、靠近,因此裂痕能够被自动填补,最终可达到修复的目的。会自动修复的手机屏幕离我们不远了!如果自我修复材料投入使用,那么就可以再也不用担心手机划痕和碎屏,以及电池的断裂。可是这种材料还需要多久才能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据环球网介绍,发明者表示,这种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手机屏幕有望在3年内进入市场。实际上,自我修复材料的价值可不仅仅在手机屏幕上。据参考信息网报道,这种材料用途广泛,它不仅可以让机器人在出现机械故障后自愈,还能够延长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锂电池的寿命

33、,能够改进医疗领域和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生物感应器等等。,学生用书P152(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B夫在殷忧 殷:深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D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解析:选C。C项,冲:谦虚。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善始者实繁 择善而从之B居域中之大 怨不在大C臣闻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D不念居安思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解析:选D。A项,“善”,做得好;好的意见。B项,“大”,重大的地位;大小。C项,“长”,高;长远

34、。D项,“念”,考虑,想到。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解析:选C。A项,使动用法,“使安定”。B项,使动用法,“使端正”。C项,意动用法,“以为乐”。D项,使动用法,“使光大”。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何厌之有 B震之以威怒C为巡船所物色 D终苟免而不怀仁解析:选B。B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即“有何厌”。C项,被动句,“为所”表被动。D项,省略句,省略“免”的宾语“刑罚”。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

35、空缺部分。(10分)(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_,_;_,_。(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答案:(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二、阅读提升(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十渐不克终疏(节选)魏徵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

36、。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横流,削平区宇,肇开帝业。贞观之初,时方克壮,抑损嗜欲,躬行节俭,内外康宁,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臣自擢居左右,十有余年,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一言兴邦,斯之谓也。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谨以所闻,列之于左: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

37、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注】贻厥孙谋:为传留给子孙作打算。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贻,传留。厥,他们的。垂拱岩廊:安静地坐在朝堂。岩廊,高峻的庙堂。大拯横流:大力把天下从祸乱中拯救出来。指李世民青年时代参加反隋斗争,夺取天下。时方克壮:那时正是壮年。晋武焚雉头之裘:晋武帝时,有太医给皇帝贡献一件雉头裘,武帝认为是“奇技异服”,在殿前烧毁,并下令禁绝此类事发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忠良而鄙邪

38、佞鄙:轻视B重谷帛而贱珍奇 贱:便宜C年甫弱冠 弱冠:二十岁D受图定鼎 定鼎:创立国家解析:选B。贱:轻视。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 D相同,相同解析:选C。代词,指国家;结构助词,的。连词,并且;连词,那么。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善始者多,克终者寡的道理。B文章第二段谈了君臣当初之志,接着文笔一转,提出渐不克终的问题。C文章第三段从言行两面讲,二者不统一。听言超过前代圣明君王,观行则赶不上一般帝王。D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善始克终的方法途径,言语恳切。解析:选

39、D。文中无此内容。9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3分)译文:(2)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3分)译文:答案:(1)然而受命登基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2)陛下贞观初年,无谬举私欲,清净的教化远播边疆。我看自古以来帝王创立国家,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轻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

40、、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基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因为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掩盖,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损害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陛下,您刚入二十岁,便拯救乱世,平复天下,开创帝业。贞观初年,您刚入壮年,抑制着自己的爱好,诸事节俭身体力行,邦域内外康泰安宁,于是国家进入了繁盛平和的大治时代。论功则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与您并列,论德则距尧、舜并不算远。我自从被提拔到您

41、身边,已经十余年,每在殿下侍奉,多次见到圣明的旨意。您常常许诺仁义之道,信守而不放弃;俭约之志,将始终不渝地保持。一句话可以兴邦治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昔日圣言在耳,我怎会忘掉?而近年以来,昔日志向稍见乖违,敦朴、俭约之风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现谨以见闻所及,列之如下:陛下贞观初年,无谬举私欲,清净的教化远播边疆。考察今日,其风逐渐衰落。听您的言论是远远超过前代圣明君王的,论事实却还赶不上一般君主。为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上等明君,但汉文帝能辞谢千里马,晋武帝能焚毁雉头裘。现在您却从万里之外寻求骏马,从国外搜购珍奇之物,被道路上的人嗔怪,被异族轻视,这是逐渐陷于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一。

42、三、语言运用(8分)10假如你是唐太宗,请你给魏徴写一段话,表达读了谏太宗十思疏后的感受。要求内容充实,用语得体,不需要写称呼、署名等。(80100字)(4分)答:解析:注意魏徴上疏是正值太宗追求享乐之际,太宗的反思和感悟应扣住这点,并主要是谈读了这篇疏之后的获益。答案:如今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我似乎放松了警惕。但读了你的劝谏书后,我深深地反省,要想使国家免蹈前朝覆辙,就必须居安思危,竭诚待下,才能实现爱卿所说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那样我也就问心无愧了。11请把下面的一段话改成一个长单句。(4分)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他是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答:解析:第一步:确定长句主干。应该把第一句定为主干。第二步:处理剩余几句,变成几个动词短语,作宾语的定语。答案: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受到人们崇敬的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