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074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生物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三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等因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囊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组成囊泡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B. mRNA从合成部位运输到翻译部位不需要借助囊泡运输C. 各种激素在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D. 囊泡运输发生障碍可导致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疾病【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囊泡膜属于生物膜;2、细胞核的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过核孔的物质运输与囊泡

2、运输无关;3、蛋白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然后运输到细胞膜,脂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不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如性激素;4、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的,与囊泡运输有关,免疫调节过程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如抗体等,与囊泡运输密切相关。【详解】A、囊泡属于生物膜,组成成分主要的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B、mRNA在细胞核中形成,运输到核糖体参与翻译过程通过核孔运输,不经过囊泡运输,B正确;C、不是所有的激素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脂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不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如性激素,C错误;D、神经

3、调节过程和免疫调节过程离不开囊泡运输,如果囊泡运输发生障碍可导致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疾病,D正确。故选C。2.在高等动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当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下列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最活跃的是A. ATP合成酶B. DNA聚合酶C. RNA聚合酶D. 解旋酶【答案】A【解析】【详解】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需要有能量供应,此时ATP合成酶催化ATP的合成,反应较为活跃;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会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催化的反应基本停止,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某实验室新近研制出一种X酶,为测出X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a、25、b(已知:a低

4、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X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据此可推测X酶的最适温度A. 一定在25左右B. 一定在a25之间C. 一定在25b之间D. 低于a或高于b或在ab之间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高温下酶的活性较低甚至失活,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详解: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b(已知: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是三种温度下X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若三种温度差异不大,则最适宜温度可能高于b,也可能低于a;若三种温度中a与b的差异较大,则a与b可能

5、分别位于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温度与酶的活性之间的关系,明确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的先增加后降低的,因此在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有若干个酶活性相同的对称点。4.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分组甲组乙组处理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结果种子中的胚呈红色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 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C. 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D. 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

6、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目表格给于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NADH,AB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错误。胚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点睛】没理清题目所给信息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5.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 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植物无氧呼吸

7、的强度C. 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D. 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

8、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量则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故能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A正确;B、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不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氧呼吸强度,B错误;C、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C错误;D、在遮光条件下植物能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D

9、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脂肪的鉴定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DNA的鉴定A. 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B. 均需使用无水乙醇C. 均需使用离心技术D. 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在观察细微结构的实验中,如:脂肪的鉴定中观察脂肪微粒、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酒精在不同实验中作用不同,浓度也不同,如:色素提取中用无水乙醇、脂肪鉴定中用50%的酒精、DNA的粗提取中用95%的酒精等;离心技术涉及的实验有:证明DNA半保

10、留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同细胞器的分离等;同位素标记法主要运用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碳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等实验中。【详解】A、在脂肪颗粒鉴定实验中,会用到酒精和显微镜;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需用肉眼观察放射性部位即可;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实验,A错误;B、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需要用无水乙醇;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使用95%的酒精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并非是无水乙醇;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均需要用离心技术观察放射性在试管中的存在部位,C正确;D

1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和32P分别表示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15N标记了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不需要使用同位素标记,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研究过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识记并理解生物学中相关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7.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下列有关癌症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12、是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B.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C.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过程受到干扰,会导致癌细胞“逃逸”而不被攻击【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扩散转移。【详解】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A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

13、少,但这不是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的原因,癌细胞无限增殖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导致的,B错误;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监控并清除人体内异常的细胞,癌变细胞属于异常细胞,所以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错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过程受到干扰,会导致癌细胞“逃逸”而不被攻击,D正确。故选D。8.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B.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

14、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

15、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9.某植物的花色受完全显性且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花色色素的生化合成如图所示。将

16、基因型为AaBb的幼苗用X射线处理,定植后发现少数植株开白花并能稳定遗传。这部分白花植株的出现( )A. 是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B. 是X射线使酶A、酶B失活的结果C. 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的D.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将基因型为AaBb的幼苗用X射线处理后,诱发基因突变,使B基因突变为b基因,因此突变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没有B基因存在,酶B不能合成,植株开白花。【详解】A、该植株开白花并能稳定遗传,不是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A错误;B、用X射线处理植株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不是使酶失活,B错误;C、基因型为AaBb的幼苗

17、定植后,少数植株开白花此时的白花性状与减数分裂无关,C错误;D、基因突变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10.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思路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选择了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B.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DNA和蛋白质分子C. 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需长时间保温培养D. 对离心后试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掌握噬菌

18、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这也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不能长时间培养,否则,大肠杆菌裂解后,会释放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D、离心后检测到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则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是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

19、外面,D正确。故选C。11.在试管内离体合成多肽时,若加入若干碱基序列为“GUGUGUGUGUGUGU”的mRNA,合成的多肽中有缬氨酸及半胱氨酸两种氨基酸。若加入若干碱基序列为“GGUGGUGGUGGUGGU”的mRNA,合成的多肽含有甘氨酸或缬氨酸或色氨酸。则缬氨酸的密码子是A. GUGB. UGUC. GGUD. UGG【答案】A【解析】【分析】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

20、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碱基序列为“GUGUGUGUGUGUGU”的mRNA中含有GUG、UGU两种密码子,编码缬氨酸及半胱氨酸两种氨基酸;碱基序列为“GGUGGUGGUGGUGGU”的mRNA中含有的密码子是GGU或GUG或UGG,编码甘氨酸或缬氨酸或色氨酸。因此,缬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GUG。故选A。12.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图示处液体属于内环境B. 突触前膜释放GABA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 细胞通过主动运

21、输的方式将GABA分泌出去D. 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图示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正确;B、GABA是神经递质,其释放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正确;C、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C错误;D、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正确。故选C。13.研究人

22、员通过在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以期证明胰岛素能够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需要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胰岛素进行对照实验B. 实验中需要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C. 预期本实验结果是胰岛素处理组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明显D. 本实验过程中最好使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较高的水平【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在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以期证明胰岛素能够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该实

23、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此需要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胰岛素进行对照实验,A正确;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因此实验中需要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B正确;C、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胰岛素能够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胰岛素处理的实验组的大鼠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应该明显降低,C正确;D、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稍低的水平,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 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C. 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D

24、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答案】A【解析】【分析】无菌技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常见的方法:消毒和灭菌。【详解】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错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正确;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

25、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 15.下图为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基质并成为成熟蛋白的过程。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高尔基体是前体蛋白加工的主要场所B. 肽酶切割信号肽的过程中消耗水C. 成熟蛋白可催化脱氢反应及CO2的产生D.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均以图示方式进入线粒体【答案】B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前体蛋白的信号肽与被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识别,线粒体上的蛋白质转移器打开,使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并在肽酶的作用下将信号肽切割,最后加工为成熟蛋白。【详解】A、由图可知,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加工为成熟蛋白,A错误;B、肽酶切割信号肽是水解过程,消耗水

26、,B正确;C、成熟蛋白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可能催化脱氢反应及CO2的产生,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该阶段的酶不进入线粒体,D错误。故选BC。16.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9mg5.6mg3.8mgA. 丙瓶中浮游植物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 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

27、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lmgC. 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 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lmg【答案】B【解析】【详解】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4.93.81.1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只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呼吸

28、作用消耗氧气量5.64.91.11.8mg,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利用一组对照实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17.目前已发现T4噬菌体有数千种突变型,这些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或者不同基因的突变。科学家利用T4噬菌体的两种突变型A和B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型A和B分别与

29、野生型相比,基因组成上只有一处差异)。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组别处理结果1用突变型A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2用突变型B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3突变型A、突变型B同时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A、B型组成)注:噬菌体不发生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A. T4噬菌体DNA复制所需原料和酶来自宿主细胞B.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 突变型A和突变型B的突变发生在不同的基因内D. 突变型A与突变型B的未突变基因共同决定其增殖【答案】ABC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

30、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T4噬菌体DNA复制所需原料和酶由宿主细胞提供,A正确;B、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正确;C、突变型A和突变型B的突变发生在不同的基因内,C正确;D、用突变型A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用突变型B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突变型A、突变型B同时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说明突变型A与突变型B的突变基因共同决定其增殖,D正确。故选ABCD。18.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失1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号

31、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A. 白眼雄果蝇占1/2B. 红眼雌果蝇占1/4C.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D. 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答案】CD【解析】【分析】1、先根据题意写出亲本的染色体组型和基因型,然后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写出后代的基因型,根据题干给出的致死现象,判断后代个体的染色体组型和表现及比例关系。2、如果染色体缺失用-表示,红眼基因用A表示,则亲代红眼雌果蝇可以表示为-XAXa,红眼雄果蝇可以表示为-XAY,子一代中染色体的组型是:-:-=1:2:1,其中-死亡,后代个体中占1/3,-占2/3;对于果蝇颜色来说,杂交后的个体的基因型

32、及比例是XAXA:XAXa:XAY:XaY=1:1:1:1。【详解】A、因亲本雌果蝇为红眼杂合,则其基因型为XAXa,亲本雄果蝇为XAY,二者杂交后白眼雄果蝇为1/2Xa1/2Y=1/4,A错误;B、亲本雄果蝇为红眼(XAY),其后代的雌蝇均为红眼,B错误;C、亲本中均缺失1条染色体,因此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4,但由于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1/3,则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1/33/4=1/4,C正确;D、亲本中均缺失1条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1条的占2/3,则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2/31/4=1/6,D正确。故选CD。19.下面关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

33、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B. 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C. 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会诱导产生大量乙烯,不利于新鲜果蔬的长期贮藏D. 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表土,可以抑制杂草的滋生【答案】ABD【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详解】A、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A正确;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所以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B正确;C、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呼吸较弱,乙烯产生较少,有利于新鲜果蔬的长期贮藏,C错误;D、2,4-D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溶

34、液促进生长,高浓度溶液抑制生长,所以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表土,可以抑制杂草的滋生,D正确。故选ABD。20.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B. 种群内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一定更适应环境C.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

35、环境。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如染色体的倒位,A正确;B、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种群内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而人工选择条件下则不一定,B错误;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金鱼由鲫鱼选择而来,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 21.某学校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植物的栽培实验,下面甲图表示适宜CO2浓度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乙

36、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1)甲图中E点时,该植物2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_(填“大于”、“ 等于”、 或“小于”)1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请分析原因是_。(2)甲图中,当光照强度为8KLX、温度为25时,该植物5h中单位面积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量为_mg;若消耗等量的CO2,需在15条件下,用10KLX的光持续照射_h。(3)乙图中,F点表示的含义是_;60时,CO2的吸收量为0,原因是_。(4)依据甲图分析,若将乙图实验的光照条件调整为2KLX,其它条件不变重复该实验,则乙图中F点对应的温度应为_。【答案】 (1). 大于

37、 (2). 25和15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该植物释放的O2量相等;但25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多于15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3). 70 (4). 7 (5).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6). 60时植物死亡,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 (7). 25【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适宜CO2浓度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图乙中,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详解】(1)图

38、甲中E点时,25与15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25时呼吸速率较15时高,所以2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即真正的光合速率大于1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2)光照强度为8klx,温度为25时,该植物呼吸速率为4,净光合速率为10,真正的光合速率=4+10=14,5h中单位面积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为145=70mg。在15条件下,用10klx的光照射时,净光合速率为8,呼吸速率为2,真正的光合速率为2+8=10,需要持续照射7小时才能消耗同等量的CO2。(3)图乙中CO2的吸收量为0,即净光合速率为0,则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60时,温度过高,植物死亡,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CO2的吸收量为0。(

39、4)将图乙所示实验的光照条件调整至2klx,F点表示净光合强度为0,对应在图甲中为25时的曲线。【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正确分析图中曲线此题有一定的难度。22.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白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该对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所在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从性遗传及同源区的情况),某同学选择多对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交配,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毛:白毛=1: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种羊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2)若子一代中黑毛

40、羊均为雄性,白毛羊均为雌性,则可得出的结论为_。(3)若子一代中黑毛、白毛均为雌雄羊均等分布,则可继续选择子一代中的_羊进行一次杂交,对所得的大量子二代的表现型进行调查统计,观察白毛羊是否出现以及其在雌雄个体中的分布,即可确定遗传方式:若子二代_,则黑毛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子二代_,则黑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子二代_,则黑毛为伴X显性遗传。【答案】 (1). 不能 (2). 黑毛为伴X隐性遗传(白毛为伴X显性遗传) (3). 黑毛雌和黑毛雄 (4). 全为黑毛(未出现白毛) (5). 出现白毛,且白毛在雌雄羊中均有分布 (6). 出现白毛,且白毛羊只有雄性【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黑色母羊与

41、白色公羊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毛:白毛=1:1由于亲代中表现型既有黑毛又有白毛,而子代中也是既出现黑毛也出现白毛,且比例为1:1,那么显隐性无法判断,子代中由于性别未知,则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也不能判断。【详解】(1)根据题意,因子代性别未知,故黑毛可以是常显、常隐、伴X显、伴X隐均可能使F1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因此不能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2)根据题意,若子一代中黑毛羊均为雄性,白毛羊均为雌性,子代出现明显的性状与性别关联,雌雄表现的眼色完全不同,说明亲本为显雄隐雌的杂交类型,即白毛对黑毛为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3)若子一代中黑毛、白毛均为雌雄羊均等分布,则

42、无法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选择F1的雌雄黑毛羊继续交配,观察白毛羊在子代中的出现情况即可判断。(假设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若黑毛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亲代中黑毛雌aa白毛雄Aa,则选择F1的雌雄黑毛羊均为aa,继续交配的后代表现全为黑毛羊,没有白毛羊出现;若黑毛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那么亲代中黑毛雌Aa白毛雄aa,则选择F1的雌雄黑毛羊均为Aa,继续交配的后代出现白毛羊,且白毛羊雌雄均有分布;若黑毛为伴X显性遗传,那么亲代中黑毛雌XAXa白毛雄XaY,则选择F1的黑毛雌羊基因型为XAXa,黑毛雄羊基因型为XAY,继续交配的后代中出现白毛羊,且白毛羊只有雄性。【点睛】本题考查判断

43、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基因的位置的知识点,判断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法是该题的重难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将题干中的结论当做条件利用分离定律分析是突破该题的关键;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并且利用该特点判断子代的表现型的情况是解决问题的方法。23.某研究小组以吊兰为实验材料,开展了单侧光照及一定浓度的Ca2+、La3+对吊兰根生长影响的研究,经过相关处理后,测定了吊兰根的弯曲度及生长素(IAA)的浓度,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组别处理结果弯曲度/oIAA/(ngg-1FW)光Ca2+La3+向光侧背光侧1-0299.5300.22+-71.3178.6416.33+-82.4143.3444.

44、44+-+0296.6296.5注:“+”代表施加处理,“-”代表不施加处理。(1)吊兰根除了合成生长素(IAA)外,还能够合成_(填植物激素名称)促进植物生长。(2)上表中的_组和_组的实验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根部发生了横向运输。(3)通过对上表中_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Ca2+和La3+对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可能产生_作用。(4)该实验_(填“能”或“不能”)说明Ca2+能引起根部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依据是_。【答案】 (1).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2). 1 (3). 2 (4). 2、3、4 (5). 拮抗 (6). 不能 (7). 该实验缺少单独用Ca2+的实验组

45、与1组进行对照(该实验缺少单独用Ca2+的实验组,以说明对根部生长素横向运输的作用)【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侧光影响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需Ca2+参与,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可能原因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抑制根细胞的生长。【详解】(1)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因此吊兰根除了合成生长素(IAA)外,还能够合成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2)组别1和组别2的区别就在于有无单侧光,有无单侧光照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总和几乎相等,所以单侧光并未影响吊兰根部IAA的合成和分解,而有单侧光的照射下,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明显高于向光侧,因此由

46、组1和组2可知,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根部发生了横向运输,向光侧的IAA向背光侧运输。(3)2、3、4组对照说明Ca2+能促进根部IAA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更高,La3十作用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当,可知其会抑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Ca2+和La3十对IAA的横向运输表现为拮抗作用。(4)该实验缺少单独用Ca2+的实验组与1组进行对照,因此无法说明Ca2+能否引起根部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点睛】本题考查单侧光、一定浓度的Ca2十、La3十对吊兰根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

47、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4.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对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区域一年中流经4个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测定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营养级能量(Jm-2)a14110105b15.91105c0.88105d871.27105(1)图甲所示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由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_稳定性较低。(2)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有_;图甲中与图乙中“b”对应的生物种群是_。(3)若某年兔种群的数量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5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种群的数量

48、时,由于部分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 或“偏低”)。(4)人类将草原改造为牧场的的过程中,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对鼠进行了捕杀。请分别从环境和能量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_;_。【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抵抗力 (3). 捕食和竞争 (4). 狐、蛇、鹰 (5). 920 (6). 偏高 (7). 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8).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据题表分析:d表示生产者,a表示初级消费者,b表示次

49、级消费者,c表示三级消费者。【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组分较少,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差。(2)据图可知,兔与鹰或兔与狐之间都是捕食关系,兔与鼠之间是竞争关系,因此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图乙中的b是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图甲中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有狐、蛇、鹰。(3)因为5只鼠消耗的草量与1只兔的相等,则400只鼠消耗的草量,相当80只兔的消耗量,所以兔的K值变为1000-80=920(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

50、的种群数量时,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的数目减少,由于种群生物数量=标志的生物总数重新捕获的个体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数量,从而导致调查结果偏高。(4)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捕杀老鼠,能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鼠的数量减少,流向老鼠的能量也减少,这样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5.请分析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资料乙:科学家通过对鼠和人控制抗体产生的基因进行

51、拼接,实现了对鼠源杂交瘤抗体的改造,生产出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减少、效果更好的“鼠人”嵌合抗体,用于癌症治疗。(1)据资料甲,为扩增出大量的目的基因(牛生长激素基因)需用到PCR技术。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2)据资料甲,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导入前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表达载体含有牛生长激素基因及其启动子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3)据资料乙,鼠源杂交瘤抗体就是从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中获取

52、B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与_融合,形成_细胞,并通过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在诱导融合方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是还常用_诱导融合。(4))在制备单克隆“鼠人”嵌合抗体过程中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_;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_。【答案】 (1). 加热至9095 (2). 降低退火温度(或重新设计引物,或其它合理答案) (3). 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 (4). 提供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基因转录 (5). 骨髓瘤细胞 (6). 杂交瘤 (7). 灭活的病毒 (8). 获得杂交瘤细胞 (9). 获得

53、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基因文库获取、PCR、人工合成等);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动物-显微注射法;植物-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微生物-钙离子处理法);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

54、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详解】(1)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利用DNA的高温变性加热至90-95,破坏双链之间的氢键,使DNA解链变为单链。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降低退火温度、重新设计引物等。(2)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PCR技术需要高温加热,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启动子的作用是提供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基因转录。(3)鼠源杂交瘤抗体就是从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取B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并通过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生物方法)进行诱导。(4)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制备、动物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