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课五猖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069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课五猖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课五猖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课五猖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课五猖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1课 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

2、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答案】B【解析】赴汤蹈火: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

3、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英勇。泛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指点江山:纵论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答案】D【解析】根据上下文括

4、号里补写的内容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排除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仰望天空,守卫土地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仰望天空,守卫土地【答案】A【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

5、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排除B、D;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土地和天空”,后面也应是先“土地”,后“天空”,排除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二、课内阅读阅读

6、课文第622段,完成后面的题。5第9段“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_【答案】心理描写。生动细腻的写出了“我”在父亲的强制下显得不安,却又无可奈何;担心自己能否背下来,更担心自己能否去看赛会的心情。6简要分析第15段中“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几句的手法及表达效果。_【答案】这几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传神地写出了作者背书时的懊恼、急躁和无奈。“用铁钳将生于太荒之流夹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迫

7、切希望把书背出来,而喻自己为深秋的蟋蟀则显得凄清而又孤独,无可奈何之状跃然纸上。7最终“我”“梦似的就背完了”表现了什么?_【答案】“梦似的”从侧面表现了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做法给孩子带来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故乡的沉沦耿立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

8、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作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

9、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作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

10、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

11、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

12、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C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D本文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答案】D【解析】A.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B.“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C.“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9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_【答案】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对亲人的真挚情感,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10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_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