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048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虫 嫂 虫嫂是老拐的女人。很难说她的个子了,也就一米三四的样子或是更低。所以,虫嫂自嫁到无梁的那一天,就是作为笑料存在的。拿现在的说法,她几乎就是全村人的“开心果”。新婚第二天一早,当太阳挂在树梢上的时候,远远望去,人们看见村口滚动着一个巨大的“刺猬”。那“刺猬”背对着朝阳,看上去毛炸炸的,还一歪一歪地滚动着。一直到近了的时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是老拐家的新媳妇,背着一个大草捆。很能干哪。老拐的新媳妇已把身上的新嫁衣脱下来了。她本来个小,身上穿着老拐的旧衣裳,背着这捆草,就像是一个滚动着的刺猬。尔后,当她去牲口院交草的时候,大队会计五斗给她看的磅,称

2、出来竟有七十二斤!五斗“呀”了一声,会有这么多?低头一看,这才发现,就这新媳妇,虫嫂,咬着牙,一只脚悄悄地踩着磅秤呢。于是,会计说,哎,脚,你那脚,挪挪。她擦了把汗,笑着,不好意思地把脚挪开了。再称,五十二斤半。那时候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才挣十分。队里规定割六斤草算一分。扣了水汽,她一个人早上就挣了八分半。她就是个“虫儿”。在无梁,“虫儿”就是小的意思,也是低贱的意思。通常是对一些看不起的人的蔑称。刚嫁过来不久,虫嫂就落下了很不好的名声。从此,人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虫窝蛋。简称:虫嫂。在无梁,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每每她挑着一副水桶走出来,人们不由地就笑。她人小一号,水桶也是小一号的,从娘家带来的。

3、她挑水就像是走划船步,踮着脚尖,磕磕碰碰,试试摸摸的。在井上打水时,她不让人搭手,说:会。我会。就是辘轳把儿太长了。人们又笑。在村里,虫嫂割草、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工分也是不少挣的。可她不会编席。她是无梁村唯一不会编席的女人。她身量小,指头太短,编不了大席,也试着编了几次,每次都欠尺寸,不合格。收席点的老魏说:她的尺子小一号。那时候,粮食是队里分的,而油盐钱全靠编席来挣(编一张大席可挣一毛五分钱)。虫嫂不会编席,就从娘家逮了一窝小鸡,靠着“鸡屁股银行”,总算能换个油盐钱。老拐腿瘸着,干不了重活。再加上两人结婚时,老拐塌了一屁股的债,那日子就更加艰难些。日子虽然难过,可也过了。她会爬树,身量小,却

4、灵活,猴子一样。春天里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捋些槐花、榆钱,掺和着吃。她还会做“鲤鱼穿沙”,就是玉米掺加榆叶儿煮着吃,我吃过一次,也挺香。这年夏天,队里菜地先是少了一垄茄子,尔后又少了一垄辣椒。于是人人都怀疑是虫嫂偷了,却没有证据。治保主任曾建议说:搜,挨家挨户搜。却被老姑父否决了。老姑父说:几个茄子,算了。虫嫂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头上勒一方巾,三天就下地了。人们说,虫嫂,可不敢哪,迎了风,就出大事了。她说,没事。我皮实。奇怪的是,就虫嫂这样的小小身量,却一拉溜生了三个孩:两男一女。也许是因为她个子低的缘故,她对“大”有无限的向往。她的三个孩子统称为:国。大国,二国,三国(老三是女孩,也叫花,国花)

5、。她生了一群“国”。她说是“国家”的“国”。全是嗷嗷待哺的货色。由于头生儿回了奶,她的三个孩子都是靠她嘴对嘴喂活的,她先把蒸好的红薯嚼一嚼,尔后用嘴,或是手指头抿在孩子的嘴里。当三个孩子牙牙学语、满地滚的时候,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此后人们也就习惯了。一天劳动下来,很累,在村口上拿虫嫂逗逗趣儿,人们很快活。于是虫嫂就成了人们日子里的“盐”。日子很苦,人们还是笑嘻嘻的,有盐。一天夜里,老姑父突然对我说:丢,你见过鬼么?我说:没见过。老姑父说:要不,今晚我领你长长见识去。夜半时分,老姑父领着我潜入玉米田旁边的老坟地里。天很黑,四周寂无人声,萤火虫一闪一闪亮着,我吓得头皮发麻,头发梢儿都有点抖了

6、,忙把眼闭上只听老姑父说:就快出来了。我大着胆睁眼一看,就见一团黑影,像旋风一样从玉米地里冒出来,时隐时现,一忽儿一忽儿地飘怪吓人的。玉米叶沙沙响着,一股黑气像是拨云穿雾一般从玉米田里游出来。在黑森森的玉米田里,在弥漫着夜气的星空下,先是有波浪一样的夜气把玉米棵分开去,接着是风的响声,随风流出来的是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就像是滚动着的老鳖盖子看得我眼皮都要奓了。就在这一刻,我明白了,那不是鬼。是人。是虫嫂。(选自李佩甫生命册,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挑水就像是走划船步,踮着脚尖,磕磕碰碰,试试摸摸的”,这句话通过生动的细节,写出了虫嫂因个头矮小

7、,挑水行走的艰难。B.因为个儿小,人们就称她虫嫂,但虫嫂的三个孩子都冠以“国”名,是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着朴素的愿望,对“大”有着无限的向往。C.虫嫂变成小偷是有个发展过程的,当生育了三个孩子后,她就越发有名了。从小说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沦为小偷,是生活所迫,也是有尊严的。D.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北方农村生活画面,勾勒了无梁村虫嫂异化的人生轨迹,在无奈和悲凉中凸显了生命的伟大。解析 B项,“因为个儿小,人们就称她虫嫂”不够准确。取名虫嫂,还含有“低贱的意思”“蔑视”的意味。答案 B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股黑气像是拨云穿雾一般从玉米田里游出

8、来”,“先是有波浪一样的夜气把玉米棵分开去”,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景象的神秘虚幻。B.“就像是滚动着的老鳖盖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虫嫂圆实的体型和快捷的动作。C.“玉米叶沙沙响着”“风的响声”采用的是衬托手法,反衬出坟地夜半的寂静。D.小说语言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鸡屁股银行”“老鳖盖子”等用语,都是不事雕琢而又不乏幽默的百姓用语。解析 D项,“都是不事雕琢而又不乏幽默的百姓用语”错,“童话”句非“百姓用语”。答案 D 3.老姑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解答时需要从情节、人物、主旨

9、几个方面分析。老姑父这个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却被老姑父否决了。老姑父说:几个茄子,算了”,使得虫嫂得以维持艰难的生活;“老姑父领我看鬼”,照应了“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老姑父对虫嫂的同情宽容,表现了乡村淳朴善良的一面。答案 乡村淳朴善良一面的代表。老姑父对虫嫂充满宽容和同情。推动情节发展。若没有老姑父的庇护,虫嫂无法度过艰难岁月。与一般人对待虫嫂的态度形成对比。4.同样作为普通农村妇女形象,虫嫂和祥林嫂有些相似之处,又远比祥林嫂幸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相似点和不同点。(6分)解析 本题考查虫嫂和祥林嫂的形象比较,首先分析概括虫嫂的形象特点,如:新婚第二天“背着一个大草捆”,“在村里,虫

10、嫂割草、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工分也是不少挣的”表现虫嫂的勤劳、能干;“虫嫂自嫁到无梁的那一天,就是作为笑料存在的”“刚嫁过来不久,虫嫂就落下了很不好的名声”“每每她挑着一副水桶走出来,人们不由地就笑”表现虫嫂地位卑微,受人嘲笑;“虫嫂,咬着牙,一只脚悄悄地踩着磅秤呢”表现她的狡黠。根据所学课文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特点,比较异同即可。答案 相似点:勤劳;卑微;坚忍;受到嘲笑;充满母爱。不同点:没有祥林嫂那么凄苦。不在意周围人的嘲笑。心怀憧憬,自强不息。主动改变命运,无奈铤而走险。有一点狡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大先生 赵 威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

11、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 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

12、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

13、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

14、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

15、。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 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

16、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会,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选自人民日报)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大先生“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可见其精明能干,这也是他成为村里人心中尊贵的好艺人和先生的契机。B.本文多次描绘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分别表现了他对三婶的感激之情、李白诗句触动了他思乡之情、对国家给他

17、发放退休工资的感恩之情。C.文中写大先生退休后的第一件作品是将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变成一口棺材,留给自己用,这表现了他节俭的美德,但也看出他的自私自利。D.大先生从教师岗位上退了之后一下子闲下来,不知干什么好,于是拾起了木匠活儿,给自己做了一口棺材。解析 C项,“但也看出他的自私自利”不符合本文的主题。答案 C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描写大先生却以“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的“绝活儿”呈现其木匠形象,颇能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对大先生不平凡经历的叙述。B.小说中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继而是一个身影”)、外貌描写(“破衣旧

18、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缠着破布条”)和语言描写(“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来表现人物。C.“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这是侧面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与下文受人尊重、国家供养的幸福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D.文中的“我”仅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乡村普通人物的悲喜人生,“我”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解析 D项,“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错,“我”有推动情节的作用。答案 D 7.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人物形象特点

19、”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的区别: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本题题干“什么样的形象”,既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要概括其身份、职业、技能。如:他是手艺精湛的木匠: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更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答案 落魄的乞讨者:早年逃荒乞讨,寄住他乡。手艺精湛的木匠: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更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有知识有学问却不善言辞的教书先生: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有高见,但是肚子里的学问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知恩图报的慈善家:用每月领到的钱做了结实的课桌椅送到学校去,还设了助学金。8.文末写大先生:“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请结合文本,探究大先生“心满意足”的原因。(6分)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立足文本,主要从情节内容探究。“心满意足”是对自己经历的满足,是对自己地位的满足,更是对自己愿望得以实现的满足。答案 落魄时,有人及时相助;受人尊重,任教书先生,一生有所作为;晚年捐助孩子上学;最终能如愿躺进自己精心打制的棺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