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纲要求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考点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外交成就学法点睛“一边倒”外交政策(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
2、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史料一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解读史料表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新中国有必要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史料二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1949年)解读史料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史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
3、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解读从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史论1图示建国初期外交概况史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进步性(1)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容性、平等性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2)进步性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
4、“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 (2013广东高考)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5、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划分的三个世界的外交理论。材料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对立,故排除A、D两项。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项错。2 (2012福建高考)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答案A解析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作用。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A项正确;“一超多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故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在1961
6、年才正式形成,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从两次会议的参加国及其内容可以排除D项。3 (2012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以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20世纪50年代尚处于两极格局下,B项错误;C项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政策实施的对象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排除C项;D项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
7、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下实行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与A、C两项不符,可判断为“另起炉灶”;D项是在1953年提出的,与共同纲领的时间不符,也可排除。故选B。5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
8、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 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外交新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改善D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答案A解析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尤其是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从1972年开始的,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特色,故B、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选A。考点二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重返联合国2.中美
9、关系解冻思维发散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外交: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必修1)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我国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必修1)经济:中美建交前的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修2)教育与生活: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必修3)3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外交政策的调整: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2)活跃的多边外交(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图解要点归纳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思维导图外交政策的本质、制度因素史料一19
10、72年,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要多。”史料二美国三代国务卿绕不开的中国话题:杜勒斯(19531959) 基辛格(19691973) 希拉里(2009至今)解读史料一表面上说双边人员往来几乎断绝,实质上反映了双边关系处于敌对隔绝状态,主要原因是当时双方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矛盾与冲突。史料二美国三代国务卿对中国的不同立场表明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内国际形势是制约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史料三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
11、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解读史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改革开放。目的: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祖国统一。史料四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解读史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史论1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史论2近现代的中日关系(1)演变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
12、正常化。(2)影响因素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日本人对战争不反省、不道歉。如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淡化或删除涉及日本侵略历史的内容,右翼学者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略战争的集会等。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台独势力。史论3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二、三、四”(1)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两大特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2)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三大要点:方针、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具体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3)新中国对外关系60多年光
13、辉历程的四大启示:从中国近现代史看:国际地位根本上取决于综合国力。从外交政策演变看: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外交活动的实质看:外交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从外交活动的影响看:中国在和平崛起,国际影响力在增强。1 (2013安徽高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答案C解析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A项错误;根据材料“寻求某种办法”说明中美之间有一定的共同利益,两国之间不再像以前一样相互敌视
14、,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不至于成为敌人”可知,答案为C项。2 (2013江苏高考)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以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
15、面。A、B两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C项则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3 (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通过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争霸的史实可知它的梦是要称霸世界,这与中国国家
16、富强、民族复兴之梦是截然不同的,排除含的选项。4 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应该是1972年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它不是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排除;B项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应该是
17、基辛格访华;D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5 (2013全国大纲高考,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
18、、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答案(3)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4)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解析(3)问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定的国际环境和“一边倒”的
19、外交方针,分析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4)问要结合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原因、背景和条件”类问题解题方法(1)概念点读:“背景”是指对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某一事件发生的条件;“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2)解题要义: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实际上包含了原因、条件两方面内容。原因,一般是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条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原因、条件并列于设问中时,二者
20、的界限较为明显;但是,二者分列时,其含义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替代。1“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错误。“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一边倒”政策并不矛盾。正确。“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3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正确。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
21、国成立以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1971年,中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能够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正确。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头号强国,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关系的缓和,使得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
22、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20世纪40年代,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就提出发展同中共关系的积极设想,然而美国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却“失去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机会”。其原因不包括()A美苏冷战的影响B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C意识形态的
23、冲突D中共政府一直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答案D解析中美对抗是意识形态的冲突,D项叙述错误,中共政府只是在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答案B解析“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项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排除D
24、项。3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因为()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4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0届联大答案B解析朝鲜战争停止于1953年,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通过支持印度支那国家争取
25、独立的斗争,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和风格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5 在一次国际会议的开幕式上,印尼总统苏加诺发表了题为“让新亚洲新非洲诞生吧!”的著名演讲,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联合国成立大会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让新亚洲新非洲诞生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又叫做亚非会议,也叫有色人种会议,故选B。6 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A1949年中苏建交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1979年中美建交答案C
26、解析“打破封锁”、“在国际大家庭中”这些信息表明该外交成就是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C项符合题意。7 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担负着控制太子港动乱、打击非法武装等多种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2010年海地“112”大地震后,为恢复海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帮助落后国家维护稳定发展经济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结伴而不结盟外交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的“在联合国”等内容能看出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选项不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C选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27、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强调的特点不符。D选项“不结盟”也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意思。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A BC D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1953年,应排除;都是1978年以后的外交成就。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
28、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A BC D答案D解析是建国初,是1950年1月,排除含的选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敌视中国,针对这一形势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正确。10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
29、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C倡导多边外交,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答案B解析把握材料中的1954年、缅甸、周恩来等即可判断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是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多边外交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故选B。11下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
30、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答案C解析从封面画“为了和平去北京”可以看出,当时美国民意主张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C项。122012年12月,王岐山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强调:“我到美国来就是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加正能量。”中美关系需要增加正能量表明()A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中美两国的合作代替了分歧D加强国际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正能量”的含义。国与国之间关系、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中美之
31、间有着共同利益,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地发展,但也存在着摩擦。因此,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合作不断地加强,A项正确;B项“已经建立”说法错误;C项“合作代替了分歧”说法错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D项说法错误。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南方人物周刊百年中美潮材料二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
32、、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奥巴马上台后,一度对发展中美关系持积极态度然而,才几个月过去,给人的感觉是,中美关系却是沿着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相反的方向滑动,出现了“倒振荡期”。于是,有人又把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搬出来,认为大国政治的悲剧必将在中美之间上演;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否认,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
33、确实在影响着中美关系,而且在当今世界,这种逻辑也是难以摆脱的,尤其是在美国“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几乎成了真理。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当今世界的大国,尤其是中美两国,不可能完全遵循那种逻辑行事。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1)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聋子的对话”状况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对当时中国外交有何影响?(3)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出大国政治的悲
34、剧”的可能性。答案(1)敌对的阵营及政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中美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等;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等的影响;冷战思维作祟等。(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或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中国同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3)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国合作共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当今时代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时代,群雄并起,制约大国关系的因素增多。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中美都是掌握核武器的
35、国家,面对核毁灭的威胁不会轻易动武。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中美双方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对立。第(2)问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第(3)问分析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各种力量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等。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外交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周永生经济外交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
36、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
37、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邢厚媛国际商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3)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答案(1)以经济外交活动为本国利益服务。(或答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外交手段)(2)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38、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3)举措: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国际关系。第(1)问考查材料阅读和归纳能力,从材料中经济外交的内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即可归纳经济外交的特征。第(2)问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识记题,把握时间信息即可,有利因素从材料可以直接找出。第(3)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