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036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4页
第2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5页
第2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6页
第2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7页
第2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8页
第2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29页
第2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0页
第3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1页
第3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2页
第3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3页
第3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4页
第3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5页
第3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6页
第3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7页
第3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8页
第3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39页
第3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0页
第4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1页
第4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2页
第4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3页
第4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4页
第4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5页
第4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6页
第4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7页
第4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8页
第4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49页
第4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0页
第5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1页
第5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2页
第5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3页
第5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4页
第5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5页
第5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6页
第5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7页
第5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8页
第5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59页
第5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0页
第6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1页
第6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2页
第6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3页
第6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4页
第6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5页
第6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6页
第6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7页
第6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8页
第6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69页
第6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0页
第7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1页
第7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2页
第7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3页
第7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4页
第74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5页
第75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6页
第76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7页
第77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8页
第78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79页
第79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80页
第80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81页
第81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82页
第82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83页
第83页 / 共84页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pptx_第84页
第84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概括与探究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讲练测综合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论证综合题.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1)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准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2)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多个分论点。(3)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内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一、论证思路和论证层次(4)提出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论点展开论述。(5)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

2、直接表述出来,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需要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2论据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分析事实,看出道理,从而证明文章论点。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需要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被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等使用论据的要求: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含义

3、 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3.论证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述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1)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2)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将几种反驳方式结合

4、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对方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思路和论证层次答题方法1“两步”概括层意第一步:概括出段意论述类文本段落大多都有明显的中心句或结论句,画出提取即可。论述类文本段落一般为三四个,其中无中

5、心句或结论句的段落不过一两个而已,对这一两个段落划分层次,归纳合并即可。这是最基础的工作。第二步:在确定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再概括这步概括主要是合并段落的问题。如何合并呢?一般而言,首段与尾段较好确定,中间几个段落确定起来较难,这时关键要看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或者转折关系、正反关系、总分关系等。像“并列”“递进”“因果”关系的可并为一层,像“转折”“总分”关系的可分开,有正反关系的可合可分。这步概括做好了,就接近成功了。2分清“论”与“述”,分条作答(1)概括段意与层次要注意分清“论”与“述”部分论述,是“论”加上“述”。论,是做论断;述,是陈述材料,分析事例。(2)题型技巧论

6、述类文本层次大都是三到四个,每个层次得分一般是两分。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当然,考场上的“王道”还是要从具体文本、具体题目出发,不能形成思维定式。(3)分条组织答案答案语言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来组织,这是准确性最可靠的保证。最好能在组织过程中加入表明论证角度或论证方法的语言。如“先正面论述,后从反面举例”。“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不只是语言组织的序数词,它们还表示了文本层次,这一点务必注意。落实必备知识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1总分式: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7、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是总分式或分总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二、论证结构2层进式: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3对照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4并列式: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是并列的关系。当然,文

8、本常常并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结构方式,比如“总分式”结构中的“分”部分可为“并列式”或“对照式”或“层进式”。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把握文本在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必备知识议论文的论证特点1从论证方式看,有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等。2从论证结构和整体论证思路看,有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3从论证方法看,有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等。三、论证特点4从论点或论题的提出位置和方法看,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卒章显志,水到渠成”等。5从论据的特点看,

9、有典型性、新颖性等。6从语言特点看,有准确、严密、鲜明、概括、简洁等。落实必备知识论述类文本常用的七种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 1 至 5 段,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第 1、2 段列举屈原水浒红楼梦四、论证方法中炼字的例子,阐述“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的不同意味;第 3、4 段列举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述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 5 段列举贾岛“推敲”的故事,表明用字不同导致意境也不同的观点。2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

10、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第 4、5 段谈论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就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

11、束的”,比作者“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作者使用中外论诗的理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点,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度,也有信度。3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如马南邨不求甚解,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这样,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

12、”“昏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5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六小段分别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被枪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都对洋货发生恐怖。第 7 段推出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因果论证的运用就显得文章逻辑性强,无可辩驳。6类比论证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

13、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人两两类比,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与“宫妇”“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7归谬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推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如韩愈在讳辩一文中,为了反驳有人提出的“李贺父名晋肃,故而李贺不得做进士(晋进同音,同音需避父讳)”的谬论,就用了归谬法。韩愈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显然,“父名仁,子不得为人”的说法是十分

14、荒谬的,因此,“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之说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幽默感的表达效果。论证综合题总结创新探究题根据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部编教材初次设置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单元。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新的高考形势下,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首次进入教材的乡土中国,大概率会进入命题者的视野,与当今同题材的文本或研究性文本组合在一起考查,因此,一轮总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多文本组合创新考查考查角度(一)整

15、本书阅读+“文本”即时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

16、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

17、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

18、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

19、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

20、易见的。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

21、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1.(多信息比较辨析)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C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D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就体现了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解析:C 项,由材料一第 4 段“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

22、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可见两者并不一致,故选 C。答案:C2.(文外论据印证文内观点)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B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C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D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解析:D 项属于“法”,不属于“礼”,不

23、能用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答案:D3.(运用文本分析现实)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答:参考答案: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

24、法治。名师点拨文本特色选文为“乡土中国片断乡土中国片断”,或为“乡土中国片断研究性论文”,或为“研究性论文研究性论文”。命题特色除常规性命题(文本内容理解分析观点态度推断)外,随文设题倾向更加明显,有时呈现为“理解概念的外延下定义梳理文脉”的形式,有时呈现为“多信息比较辨析文外论据印证文内观点运用文本分析现实”的形式。思维方向阅读乡土中国,要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文本的逻辑思路,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同时,针对不同的随文设题方式,找准不同类型的设题角度和思考方向,以便解答问题。新闻时评,是评论者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的论说形式。信息类文本

25、阅读采用“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的方式命题,是一种跨媒体阅读最直接的设题方式,这种方式回应社会热点,对提升考生的基本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考查角度(二)新闻时评+新闻时评 即时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材料一: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 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19 次飞行任

26、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

27、的自信和底气。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

28、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摘编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材料二:2021 年 7 月 4 日 14 时 57 分,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活

29、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

30、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2008 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

31、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 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障。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

32、航天员们不仅给 14 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注 再生生保,是一种验证中国空间站的技术。1.(理解概念的外延)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的一项是()A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解析:“天街”是指京城的街道。答案:B2.(概括宣讲要点)假如你是一名科普宣传员,在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计划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你会如何构思自己的宣讲稿?请结合材料,列出自

33、己的宣讲要点。答:参考答案:回顾我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各阶段成果;着力介绍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以及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意义;号召学生们向前辈学习,心怀梦想,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名师点拨文本特色选材依托语文学科的高考考查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聚焦时事热点,让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感受时代气息,了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知识。命题特色命题积极呼应新课程标准,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厚重程度与素养形成的层次水平,注重群文阅读形式,随文设题思路更为明确。思维方向抓住文体基本特征,梳理文本思路,快速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于随文设题题型,要依据其基本特点,明晰命题方向,找准思考角度,准确捕捉

34、信息,规范答题要点。对访谈的考查也是创新考查的重要方向。访谈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的形式出现,从形式上看都是由一问一答连环下去构成文本。对访谈技巧的赏析是热考题型。考生作答这类题常因缺乏角度意识,概括不全;缺乏推理意识,不能准确分析表达效果。二、单文本创新考查考查角度(一)访谈类文本即时体验(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

35、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 84 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

36、 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

37、,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

38、样“费力”的写作方式?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 年 5 月 13 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

39、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解析:“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错,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答案: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B

40、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解析:“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于文无据。答案:D3.(赏析访谈技巧)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答:参考答案: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

41、,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名师点拨文本特色访谈的选文紧扣时代热点,突显时代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题性和典型性;访谈结构完整,提问者问题设计巧妙,提问方式灵活。命题特色由于访谈的文本特点,命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在文本内容理解、概括与分析中,巧妙穿插访谈内容与技巧。思维方向从整体上把握访谈的目的、内容、对象,将访谈者的问题按照访谈的进程进行整理,把握重点问题和访谈进程发生变化的关键问题。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性文体。高考考查

42、科普文有助于考生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品质。2020 年新高考卷侧重于科普文的考查,以单文本的形式呈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考查角度(二)科普类文本 即时体验(2020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7 分)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

43、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

44、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

45、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

46、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

47、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

48、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解析:D 项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可见“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这种观点并非错误的。故选 D。答案: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文用

49、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解析:“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于文无据,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

50、一起”的看法,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的论述,文中并未提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微生物和疾病的看法。故选 C。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D

51、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解析:B 项,“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可见,“我们死亡后”,微生物并不会立即消亡,而是会消化我们;C 项,“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遵循相同规律不一定就是“同一种微生物”;D 项,“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

52、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并无“损害人体的健康”的说法。故选 A。答案:A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 分)()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

53、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解析:根据“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可知,第三、四段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分密切。A 项,“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是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 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54、而形成的”,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该观点;C 项,“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强调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该观点;D 项,“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强调微生物作用于人体内部的有益作用被人们忽视,不符合该观点。故选 B。答案:B5.(分析句段作用)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答:解析:“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呼应前文作者引用奥逊威尔斯的诗句“我们孤独地出生,孤

55、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同时通过“忘记”前者,“听从”后者,巧妙地表达了我们“并不孤独”,而是携带着无数微生物的聚合体的“包罗万象”的生物的观点;引用诗句让文章显得颇有文采,同时能够更幽默地表达本文的观点,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巧妙地点出“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的观点,让人印象更深刻。参考答案: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名师点拨文本特色科普文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往往用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让人轻松愉快地学习科学知识。命题特色命题紧扣文体特点,除常规命题形式(文本内容理解分析、观点态度推断、文外信息印证文内观点)外,还涉及分析评价文本内容和分析句段作用等。思维方向抓住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文脉,把握关键概念,概括作者观点,根据不同的题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