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七单元第 22 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3.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课标解读:1.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从“历史阐释”角度归纳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原因、内容、意义。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红军长征。课前自主预习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1927 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1928 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全国。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派军阀勾心斗角,连年混
2、战。宁汉合流2经济(1)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时间:_统治前期,即 19271936 年。1928年全国基本统一。原因:国民政府推行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_等;还有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_,还是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2)官僚资本形成。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纺织业、面粉业易错提醒“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比较(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3)“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
3、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广义上说,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也属于官僚资本。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927 年_,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_,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 井 冈 山 建 立 中 国 第 一 个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_。8 月 1 日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八七会议(1)内 容:清 算 了 陈 独 秀 的 右 倾 错 误,确 定 开 展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
4、)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3土地革命(1)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_。(2)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革命封建剥削4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主要措施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军事:从 1930 年 10 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政权: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瑞金(3)成就:到 1930 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几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知识点拨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5、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7 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三、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_,第五次_。2时间: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3转折:1935 年_,解决了“左”倾错误在_和_上的问题,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
6、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左”倾错误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军事组织4走向胜利(1)_,打破敌人的追剿计划。(2)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3)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5胜利标志(1)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陕北_与当地红军会师。(2)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_会师,长征结束。四渡赤水吴起镇甘肃会宁6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革命转危为安。(2)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精神。(3)革命新局面开始。长征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提示:(1)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
7、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并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一 1927 年 8 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
8、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思考:(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信息解读 史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史料二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史料三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
9、。提示(1)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基本依据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
10、特殊规律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和它政策的正确性相互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历史意义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
11、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典例 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还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
12、观条件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审题指导 定时空:国民大革命以后的中国。抓关键:近代工商业都市与农村并存,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并存,大小军阀并存,所谓“中央军”和杂牌军并存。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 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是材料的表面信息。错误B 项毛泽东对中国当时国情的分析是在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客观条件。正确C 项材料论证的是革命的客观条件而不是革命成功的必然性。错误D 项材料指明了农村革命的重要性而非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错误答案 B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不是说农民阶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只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
13、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同时要注意农民可以转变为无产阶级,但农民阶级不能转变为无产阶级,这是由特定的历史概念决定的。2“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关系:前者是中国革命的理论,后者是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后者以前者为依据。探究点二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史料一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史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14、。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思考:(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信息解读(1)长征发生于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2)在遵义会议中,中共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并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提示(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致使红军损失惨重。(2)事件:遵义会议。原因:结束了王
15、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多维度认识红军长征的原因(1)直接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2)根本原因: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全国确立,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使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消失了,红军只有转移才能生存下去。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已经深入人心,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危及蒋介石统治之势,所以蒋介石集中兵力消灭红军,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必须转移。在客观上,中国南方和北方
16、的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力量存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其必然经历不同的历史变迁。大革命失败后,加之而后进行的数年武装斗争,华南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无法在这样短促的时间里做好再次革命的准备,而华北的乡村社会在一个世纪里基本没有被触动过,保留了一种高度的政治潜能。革命力量从总体上已难以在南方立足,长征是中国革命从南方到北方的一个必要的总体转移。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得不调整政策,实施转移,冲出国民党的重围,北上抗日。【典例 2】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
17、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审题指导 定时空: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抓关键:“左”倾错误的表现,“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 项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当时中国的主要任务为反帝反封建,属于民主革命时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犯了“左”倾超前错误。正确B 项国民革命时期是 19241927 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符合。错误C 项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错误D
18、 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题干 20 世纪30 年代前期的“左”倾错误领导人不符。错误答案 A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思维能力升华 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走向成熟的表现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
19、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二、长征精神的内涵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信念和理想,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
20、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三、红军长征的启示1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3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4是否形成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及时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不断探索。6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经磨难、久经考验的党,是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能勇担历史重任的伟大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建教材必背1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2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北方。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做:随堂巩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