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999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单元提要这一单元的文章分为七个话题。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四篇短文讲了为人君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借用形象的事例说明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只会缘木求鱼。 王何必曰利讲了维持国家要靠什么,需要的是义而不是利,说明了只顾求利的危害,现在以德治国可谓受孟子思想的影响。这一话题分析得细致且通透,明确地告诫为政者一定要掌握好这一原则。民为贵显现了孟子的思想高度,以人为本,国君把百姓放在心上,那么百姓就有归宿感,就会竭尽全力地为君王服务,也就成为我们盼望的和谐社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演化为我们今天的立政为民、公平公正民主的精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体现了孟子的政治理想,与百姓

2、同忧乐,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中。“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这样的政治环境,则会集四方之民如水之归下,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远见,的确精深。人和这一话题谈了内部团结一致的重要性。“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文章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使得表意异常酣畅,让人深信不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高屋建瓴,谈了大丈夫与一般人的不同:心存道义,能够经受一切考验,在磨难中成就自我,提升自我。“集义”这一观点更为精深,它是我们现在“终身学习”观点的本源。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说了人与非人的不同,这一话题的文章多在反面用墨,明确而警醒,数千年来华夏儿女都在接受着它的警示与监

3、督。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首先要注意把握孟子的思想要义,其次要注意体会孟子文章的雄浑气势,学习其说理善用比喻、行文多铺排的艺术特点,注意体会其表达效果。二、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价值观念冲突日益加剧的时代,同时也是学术思想大争鸣、大解放的时代。孟子怀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和宏伟抱负,前半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前后四十余年。

4、孟子以积极的入世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改革方案,一直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呐喊,但他的政治学说和主张却被认为是“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当权者接纳。 孟子空怀一腔政治热情无法付诸实践,但却对自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做了一个整体性的梳理,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孔子之后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思想传人之一。2时代背景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相互之间战事频仍。战争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目睹当时社会纷乱之景,认为天下“定于一”,主张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所以他游说梁惠王、齐

5、宣王,乃至宋、滕等小国的统治者。但是他的理想终究未能成功。大国忙于逐鹿中原,攻城略地;小国则苟延残喘,希求自保。孟子的理想与社会的现实脱节,这就使他的主张不可能被付诸实施。3核心思想(1)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者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充这四端就足以保四海,不扩充这四端则不足以事父母。基于这种认识,“孟子道性善”(孟子滕文公上)的意思不是指人性原本都是善的,而是说人的本性中有几棵非常小的、可以发展成善德(比如仁、义、礼、智)的苗子,人性中其余更多的部分则跟禽兽没有什么差别

6、。美德就来自于保持和发扬人性中这一点不同于禽兽的东西。所以,保持和发扬的功夫至关重要。(2)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的观点。(3)提倡仁政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很容易成就王业。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分给每一位成年男子五亩宅地、一百亩私田,使百姓在经营公田之余经营私田,使他们有足够的财产养生送死;而后推行教育,向百姓申明孝悌等伦理道德规范,使他们养

7、成善德(见孟子梁惠王上)。仁政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三、品评经典1作品解读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活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孟子长于论辩,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2名家评说在忧患中可以得到生存,在安乐中会获至灭亡傅佩荣孟子提醒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

8、,要注意到它跟危险跟灭亡有时候是连在一起的。忧患,这两个字,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儒家思想就具备一种忧患意识。我们读易经,后面有易传,易传代表的是儒家的思想,书中一再强调: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它的规则,生物之间有食物链,有生物平衡,生态平衡。人不一样,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的话,他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去选择,去判断,最后会弄得天下大乱。人需要受教育,人就要忧患这个问题。人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将来就不会快乐,而是痛苦。中庸里说: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天地这么大,人还是觉得很遗憾。人类这个生命不会自然发展,身体虽然会自然成长,但是你还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你是万物之灵,如果你在思想上,在精神

9、上,没有方向的话,恐怕就会误入歧途。所以,孟子特别强调忧患,如果一个国君“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那就好了。 以天下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的忧愁为忧愁,后来发展到,宋朝范仲淹说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我更欣赏孟子的原话,范仲淹说得非常好,但是没有人做得到。你要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你就永远不会有快乐,因为天下永远有不快乐。而孟子的思想比较具有普遍意义,如果“乐”跟“忧”都以天下人为标准来考量,你自然可以称王天下,天下人都欢迎你!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强调人应该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但是,从忧患这两个字来看,忧是忧愁的意思,患是担心的意思,难道我们的人生真的应该在忧愁

10、和担心中度过吗?还要不要追求快乐?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我有一辈子的忧愁,但是没有一天的患,患代表担心,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的终身之忧,是想到舜。舜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后来才变成圣贤,造福天下百姓。我本来也是个平凡人,可是到现在我还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长进,所以,我要一辈子都去忧愁这个事情。没有一朝之患是什么意思呢?不会说今天有什么事情,会让我觉得难过,过不去的。反省自己,我只要做到两点,第一是仁,第二是礼。仁就是我非常真诚,做好事。礼就是我遵守规范,一切按照礼仪来做,与人互动。那么,一天之内即使有一些损失,抑或有一些获得,也不值得我去喜怒哀乐,这就是没有一朝之患。人的这种快

11、乐跟忧患连在一起,我们就会知道孟子的立场,你不要以自己的快乐去考虑问题,你要考虑到天下人。那么,一般的人会说:我又不是政治领袖,我干吗要考虑那么多?(节选自孟子的智慧)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释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运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我参观过法国卢浮宫,也参观过中国故宫博物院,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

12、提。中国人在2 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一、字音辨识鸡豚(tn)饿莩(pio)槁矣(o) 庠序(xin)墦间(fn) 施从(y)浡然(b) 卒然(c)餍酒肉(yn) 洿池(w)良人(jin) 数罟(c)()弃甲曳兵(y) 狗彘之畜(zh)二、通假字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返回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斑白4由水之就下“由”通“犹”,如同5蚤起“蚤”通“早”,早上6施从良人之所之

13、“施”通“迤”,斜行卒然问曰“卒然”同“猝然”,突然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王2道3然4数5发6直7胜8顾9以10与四、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作动词,吃4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5骄其妻妾形容词作动词,轻视6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耻7去关市之征动词作名词,征收的赋税8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形容词作动词,减轻9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名词作状语,每天五、古今异义1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2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不定代词。今义:表选择的连词。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14、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4是非君子之道古义:这样做不符合。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六、特殊句式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2是非君子之道判断句3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判断句4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宾语前置句5而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7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七、熟语积累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八、名句积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

15、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本课选录了孟子中的四则文章,第1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第2则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第3则用偷鸡者的故事,证明了知错不改的荒谬,阐明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的道理。第4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赏析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

16、,普通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成就王业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这句话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提出了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即以民为本。一个国君或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先使百姓生活殷实,得到百姓的拥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政治与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国家力量才会强大。2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赏析站在君子的立场上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涕泣于庭中的,是很少见的。这句话讽刺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它告诫人们,做人要讲礼义,知廉耻,通过正当手段勤劳致富。1选文第1则(王好战,请以战喻)中,

17、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王好战,请以战喻”?明确可喻的事物很多,之所以用打仗为喻,是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用他熟悉的事例设喻,让他领悟“五十步笑百步”的不对,比较容易。“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跟邻国统治者的

18、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这就为孟子提出“仁政”“王道”顺理成章地铺平了道路。2从第1则选文看,孟子所宣扬的“王道”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明确从第1则选文看,孟子“王道”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先要采取措施,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使之“养生丧死无憾”;接下来使百姓发展桑蚕生产,发展家庭养殖,发展农业生产,保证百姓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再接着就是发展学校教育,促使百姓完善德行。3孟子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表现了高超的论辩技巧。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说理艺术。明确(1)孟子的主要说理特点是层层递进,步步紧

19、逼,先驳后立,破中有立,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使用比喻、类比、反诘等修辞手法,强化论辩力与说服力。例如选文第1则,先是梁惠王提出疑惑,接着是孟子设喻解惑,最后是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相互呼应,更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2)善用寓言说理,委婉形象,耐人寻味。孟子利用寓言说理,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戏剧化的显示:或者更有力地凸显了事件的本质,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来显示魏国政治与邻国政治的差别;或者使可鄙的更见其可鄙,如用齐人乞讨于坟墓之间来显示追逐富贵利达者蝇营狗苟;或使荒谬者更见其荒谬,如用偷鸡者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不合道义却

20、不停止,来显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合道义,却要等到来年才改变措施的极端荒谬寓言使孟子的文章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4本文四则选文分别讲了哪些寓言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寓言道理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统治者应反省自己,废除虐政,施行仁政的道理齐人乞墦指责了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连妻妾都为他感到无地自容的人邻人攘鸡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的行为,揭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禾苗遇旱枯槁,遇雨而兴盛隐喻了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的道理,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

21、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好处: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易于引人入胜,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人们都认为孟子“善辩”,试以本课中孟子见梁襄王一节为例,分析其是如何“善辩”的。明确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些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孟子对付梁襄王,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观色而择言。他见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其次在于围绕中心,逐步展开论述。梁襄王

22、的命题是:“天下恶乎定?”意即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用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提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跃如也”的讲话艺术,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到效果。1.(孟子梁惠王上)2.(孟子离娄下)3.(孟子滕文公下)4.(孟子梁惠王上)【经典传承】以民为本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必须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爱民惠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使

23、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宣扬礼仪道德。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现实链接】让“城市绿道”不断延伸如今,若在上海、武汉街头停下脚,当地人或许会告诉你: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标,除了上海中心、黄鹤楼,还有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的绿道,还有东湖边的绿道,这让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称赞它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之作”。放眼其他地方,南京的明城墙绿道、环紫金山绿道,广州的黄埔绿道,成

24、都的天府绿道绿道给城市提供了一套慢行系统。在树林掩映之中,步行道、跑道、骑行道依次排开,如琴弦并列,在高架、环线、地铁奏响的城市“快旋律”外,写下一首舒缓的“副歌”。快还是慢?这是辩论了很久的生活话题,最佳的答案,恐怕还是兼而有之。即使在陆家嘴上班的金融人士,再争分夺秒,也总有一刻愿意将时钟拨慢,走到楼下滨江绿道散散心。此时,绿道是添绿的步道,也是吟啸徐行的载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频道”。运用评点绿道是心灵通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城市绿道,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城市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生产之外,还有生活;建设之外,也需留白。在发展中能看得见具体的人,满足他们

25、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城市规划的进步。美文放下虚荣,笑傲江湖(1)谁不想采撷成功之树上的硕果,谁不想获得成功桂冠上的明珠。有些人总是在得到硕果和明珠后,大肆炫耀,如同那个不可一世、死爱面子、爱慕虚荣的泰利斯一样,用钢铁长城铁骑,来练就集体舞蹈,向世人传递着好大喜功的特质,但最终被如死亡一般的“旋律”击败,“身死人手,为他人笑者,何也?”强烈的虚荣心在作怪。因此,无论何时何人,只有放下虚荣,才能真正笑傲江湖,傲视苍穹,成为实际上的强者。(2)放下虚荣,以务实的心态迎接挑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过是白云苍狗。上苍赋予人类的不是夸夸其谈,追随虚荣,自我炫耀,而是脚踏实地务实开拓。何氏眼科创始人何伟

26、博士,头顶九州大学十大杰出学生称号,但依旧平易近人。在作报告时,他向全场师生三鞠躬,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头顶无数荣誉光环,身拥巨大产业的他,没有趾高气昂,没有盛气凌人,这都源自于他放下虚荣心,以坦诚务实的精神,不懈地开创和进取,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何伟在赢得成功后不愿面对新的挑战,热衷于虚荣浮华,带着闪亮的头衔到处炫耀,医术就会停滞不前,管理就会出现混乱,还能有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做大做强、创造辉煌的何氏眼科吗?放下虚荣,用理性智慧来展示强大。或许,今天有人在你面前炫耀名牌服饰,明天有人在你面前展示新买的山地车,后天在你面前秀秀流行的手机、平板电脑之类,你的爱慕虚荣之心会不会在不经意

27、间悄然生起呢?请放下虚荣,回到现实看看:教室里面的莘莘学子,埋头苦读,发奋用功。他们倾其所能地拼搏,清楚目前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人生要义,用理性和智慧应对着人生的挑战。他们锁定目标,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追求,放弃华丽外表的包装,摒弃高科技物品的诱惑。用时间和成绩,向家长、学校和老师证明自己,用一种令人敬畏的自尊、自重使自己站立,成就最本色、最耀眼的人生。实践证明,这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不被打败的人。放下虚荣,用坚毅果敢来超越梦想。虚荣只能阻止人们的进步,不能谱写华美的乐章。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中,人心越发趋于浮躁,越发去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心理上的空虚、精神的虚荣,有的人甚至变得虚荣心膨

28、胀。因参与网络赌球输掉2亿余元的郭美美被捕,她多次卖弄和炒作自己,极力为自己营造虚荣的“上流神话”,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对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予以匡正。放下虚荣,回归本心,积蓄正能量,超越美好的梦想,为“中国梦”谱写新的乐章吧!假如,你能静下心来,回归本心,总有一天,你会看到云层背后的光亮,你会发现,那个叫作虚荣的东西,就如浮云般悄悄跑掉了。(3)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懂得,放下虚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笑傲江湖,成为时代的开拓者,成为社会真正的强者。(4)赏析(1)文章题目深刻、新颖。“放下虚荣,笑傲江湖”揭示了文章中心,简洁凝练明确。(2)中心论点的提出自然恰当。运用泰利斯的事例

29、,并用六国论中的名句进一步印证,并顺势分析,自然得出中心论点。(3)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段在思路安排上清晰、严谨。中间用三个分论点统帅,用并列式结构行文。观点事例论证结论,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述有力。(4)文章的结尾用语亲切,富有亲和力,使作者的观点获得广泛的认同感。结尾与文题及开头照应,深化中心,简洁明快。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选D。A项“颁”同“斑”。B项“反”通“返”。C项“蚤”通“早”,“施”通“迤”。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

30、D.解析:选B。B项“恶”,何、哪里、怎么。A项前者为“拜见”,后者为“看”。C项前者为“统一”,后者为“一个”。D项前者为“看着”,后者为“期待”。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以待来年然后已解析:选D。A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B项,古义:依靠、指望。今义:抬着头向上看;敬仰而有所期望。C项,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 D相同,相同解析:选A。之:助词,凑足音节;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

31、性。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

32、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B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解析:选D。D项中的“检”意为“约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

33、.C.D.解析:选C。A.介词,按照;介词,用。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C.均为结构助词,的。D.介词,对于;介词,到。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论述了如何施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B“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劝说梁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了。D孟子用了三组排比,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解析:选C。C项,行王道的内容除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外,还要教化民众,使百

34、姓懂礼仪。8孟子如何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问题的?答:答案:孟子以战争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梁惠王的执政与别国统治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暴政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从而巧妙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注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

35、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

36、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公孙丑:孟子弟子,齐国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B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C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D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

37、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解析:选B。根据关键词“如彼”可断,注意强调管仲“专权”“行政之久”“功烈之卑”。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执政、掌权”或者“掌握政权的人”称为“当路”,文段中的“当路于齐”,其中“当路”应为动词,意为在齐国执政。B“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人民分别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护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C“先子”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烈”“先考”“先妣”。D古代把天子

38、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如:崩驾,崩殂。解析:选C。“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子”是称亡父,意思与“先考”相同。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的相关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对管仲与晏子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B孟子强调虽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即:要行王道,时机也很重要。C孟子认为,齐国有广阔的疆土,有众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针来治理国家,那就没有谁能抵御得了。D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问答,阐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张。解析:选A。A项中“孟子

39、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于文无据。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译文:(2)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解析:(1)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为”的不同用法及判断句式。(2)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改”“辟”“王”的准确翻译,对宾语前置句“莫之能御也”要进行调序。答案:(1)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2)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施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得到振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

40、知道管仲和晏子。有的人问曾西说: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显出很恼怒的样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权;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像齐国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

41、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寿终,(他的教化影响)也还没有润泽(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继承文王的事业,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岂不是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以改变。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传统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仍然有些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可以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施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