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积累与运用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中风/中断痊愈/鬈发炫耀/旋涡B教唆/嗾使 裨益/奴颜婢膝 炽烈/胼胝C茁壮/拙劣 深邃/半身不遂 雪茄/伽蓝 D抨击/怦然心动 抽搐/酗酒 摈弃/缤纷解析:选C。A项,zhn/zhn,qun,xun/xun;B项,su/su,b,ch/zh;C项,zhu/zhu,su/su,ji/qi;D项,pn,ch/x,bn/b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如今,“德国制造”显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30年前,情况刚好相反。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
2、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_,他们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_,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度提高产业工
3、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_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_。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自欺欺人宵衣旰食精益求精半斤八两B自欺欺人卧薪尝胆精雕细琢不相上下C掩人耳目卧薪尝胆精益求精不相上下D掩人耳目宵衣旰食精雕细琢半斤八两解析:选C。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自己和别人,形容不肯面对事实。掩人耳目: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睛。比喻迷惑欺骗别人。句中德国人的做法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而不是欺骗了自己,故排除A、B两项。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卧薪尝胆:
4、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奋图强,最终苦尽甘来。结合“不再盲目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等分析,选用“卧薪尝胆”。排除D项。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半斤八两:指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不相上下: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数量、程度相当。故选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B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
5、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C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D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解析:选A。B项,“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运动”;“都需注明”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从语意上来看,是“必须”注明,而非需要注明。C项,“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因为句子是以
6、德国产品为中心展开的,要将德国生产的产品特别标明,以此来表示其不是英国的产品。D项,“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故选A。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B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高质量!C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高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D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解析:选D。A项,不恰当,原文中德国仿制产品的目的是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要将其放在句首以示强调。B项,不恰当,低价格和高质量形成对比,应该放在一起。C项,不恰当,语序不当
7、,应当先否定错误做法,然后再指出正确做法。故选D。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马克思生命的最后十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这是过分夸张了。公社失败以后的斗争确实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1873年秋天他害了很厉害的头痛病,很有中风的危险。这种慢性的大脑受压抑的状况使他不能工作,失去了写作的欲望。如果这病长久地持续下去,那后果会是很悲惨的。但是经过他和恩格斯的共同朋友、他完全信赖的曼彻斯特医生古姆佩尔特治疗了几个星期之后,他终于痊愈了。 遵照古姆佩尔特医生的劝告,马克思在1874年决定到卡尔斯巴德去。在以后的两年当中,他又到那里去过。1877年他为了改换疗养环境,又到诺伊那尔去。
8、但是到了下一年,即1878年,他就不能再到那里去了。因为两次谋刺德皇的事件,以及紧接着对社会主义者的大肆迫害,使他不能再进入大陆。不过,在卡尔斯巴德的三次疗养仍然对马克思发生了“神奇的”功效。他差不多完全摆脱了多年的肝病。现在只剩下慢性胃病和神经过度疲劳,后一种病的症状是头痛,尤其是顽固的失眠。但是在夏天去海滨或避暑地疗养以后,这些病也都多少地消失了。不过过了年它们又重新发作起来。完全恢复健康当然是可能的,只要马克思允许自己完全休息。在劳苦和献身的一生之后,年近六十的马克思是有充分的权利休息的。但是他根本不考虑休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主要科学著作而热情地重新投入研究工作,他的研究范围这时已经显著
9、地扩大了。恩格斯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对于一个从历史起源和发展条件来考察每一件事物的人,一个问题自然是要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的。原始社会史、农艺学、俄国的和美国的土地关系、地质学,等等,这一切马克思都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为的是把论地租的一章写得空前地完善。他能轻松自如地用日耳曼语系和罗曼语系的各种语言阅读,此外,他还研究古代斯拉夫语、俄语和塞尔维亚语。”但是这些只占去他的工作时间的一半。虽然马克思退出了公共活动,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在欧美工人运动中的活动。他差不多和各国工人运动的所有领导人都通信。他们每当遇到重大事件,总是尽可能亲自来向他请教。他越来越成为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顾问;他们最喜欢向他请教,而他也
10、总是乐于给他们以所需要的忠告。 作者在开头就说“马克思生命的最后十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他接着又说“这是过分夸张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答:答案:马克思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十年,身体健康状况十分糟糕,几乎无法挽回,这确实是走向死亡。但马克思在这十年里仍然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这又绝不能说是一种慢性死亡的状态。从节选的这段文字看,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的?答:答案:马克思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态度是以工作需要为准的。为了工作,他试图通过治疗,恢复健康;但同样也是为了工作,他又无暇顾及身体健康,过度工作以致损害了身体健康。节选部分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答案:恩
11、格斯的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马克思研究的范围之广。传记中恰当地引用恩格斯的言论,能从另一个侧面展示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风貌,增加文章的可信性和历史纵深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罗本岛:黑暗的岁月南非纳尔逊曼德拉我们每天早晨5点30分被狱警叫醒,他总是在走廊头上敲着铜铃喊:起床!尽管我们5点30分起床,但是直到6点45分才让从牢房里出来,我们在这段时间打扫牢房,并卷起我们的席子和毯子。牢房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卫生间。当被允许走出牢房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走廊头上的洗涤槽内彻底清洗马桶。有那么几个月,早饭由普通监禁区的囚犯负责送到我们的牢房。早饭是玉米片粥,是用玉米加工而成的食物
12、。普通囚犯笨手笨脚地把玉米片粥舀到碗里,然后,从牢房栅栏门递进牢房。几个月后,我们的早饭被改用旧金属圆桶送到院子里,然后我们用简易的金属碗自己盛。我们每人发了一袋被叫作咖啡的饮料,实际上只是一种烤糊了的玉米粉而已,可以用热水冲着喝。在监狱里伙食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有色人和印度人的伙食比非洲人的伙食好,不过差别并不大。当局总是说我们的伙食是均衡的,也的确是均衡的介于不可口与不能吃之间。伙食是我们许多次抗议的原因,但是,在那些日子里,狱警说:“伙计,你们卡菲尔人在监狱里吃的比在家中吃的都好!”在吃过早饭后,我们都要站在牢房外面接受检查。之后,我们就在院子里砸石子,一直干到中午,中间也不休息。如果
13、我们慢下来,狱警们就会喊着让加快速度。中午,监狱里会响起午饭的铃声。对于非洲人,午餐有煮玉米,即煮粗玉米粒。印度人和有色人的午餐则是玉米片或玉米饭。午饭后,我们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当狱警们吹响刺耳的哨子的时候,我们要再一次排队报数和接受检查。然后,我们被允许有半小时的洗漱时间。走廊头上的洗澡间里有两个海水淋浴喷头,一个咸水水龙头和三个用来洗澡的大电镀金属桶。没有热水,我们只能站或蹲在桶里用水打打肥皂洗掉一天的灰尘。外面很冷的时候,用冷水洗澡不怎么舒服,但是我们洗得还是很开心。有时,我们边洗边唱,这样感觉水就不那么凉。在那些日子里,这是我们唯一能说话的时间。4点30分,走廊头上响起的咚咚的敲门声
14、意味着晚饭已经送来了,我们通常在牢房里吃。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份玉米片粥,有时,玉米片粥里面有少量的胡萝卜、卷心菜或是甜菜,但少得可怜。一旦吃上一种蔬菜,通常是连续几周都吃同样的蔬菜,直到胡萝卜或卷心菜不再新鲜或者发霉,我们彻底吃够为止。每隔一天,我们的粥里面会有一小块肉,通常多数是软骨。晚餐时,有色人囚犯和印度人囚犯每人有一块面包和一块人造黄油。通常认为,非洲人不喜欢吃面包,因为面包是“欧洲食品”。我们通常得到的食物比本来规定的那点不多的食物还要少。晚上8点,值班狱警就命令我们睡觉。在罗本岛上从来不喊着让关灯,因此我们牢房里的带网罩的灯泡白天黑夜都亮着。(摘编自谭振学译勇者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
1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相关链接:曼德拉出身于南非泰姆布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既是泰姆布国王的参事,也是姆卫佐部落的酋长。曼德拉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长大后,曼德拉来到约翰内斯堡,在这里,曼德拉先后干过金矿保安、律师事务所学徒、律师。在入不敷出的艰难困苦中,他边谋生,边学习,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顺利通过了南非大学考试,随后,他又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这为他后来兴办律师事务所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从事反对黑人专制和白人种族隔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从事律师工作期间,曼德拉目睹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野蛮和黑暗。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南非人民的解放事业,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一生。1944年,曼德拉参加了“非洲人国民大会
16、”(简称非国大),并参与组建了“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团”。1961年,曼德拉创建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军事组织民族长矛军。为应对南非独裁政府要取缔非洲人国民大会组织,曼德拉起草了著名的“曼德拉方案”,该方案在后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曼德拉参与领导了一系列反对种族歧视、种族压迫和种族迫害的斗争。南非白人独裁政府对曼德拉及其他非国大党人的迫害和镇压也逐步升级。曼德拉曾经多次被逮捕关押,直至1964年6月被判处终生监禁。曼德拉在监狱里度过了27个春秋,其中在罗本岛监狱里就被关押了18年。即使是在极其艰难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也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他把监狱里的斗争看作整个南非反对种族歧视、种族压迫和种族
17、迫害斗争的一部分,把监狱变成了与白人独裁政府作战的战场和学习的课堂。有人甚至把罗本岛监狱称作“曼德拉大学”。1993年10月,曼德拉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谭振学曼德拉自传译者前言)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曼德拉参加过“非洲人国民大会”,并参与组建了“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团”。B1961年,曼德拉创建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军事组织民族长矛军,还起草了在后来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著名的“曼德拉方案”。C1964年,曼德拉被判处终生监禁,在监狱里度过了27个春秋,他把监狱变成了与独裁政府作战的战场和学习的
18、课堂。D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中每天早上5:30起床,晚上8:00休息,非常有规律,这也表现了其坚韧的性格。解析:选B。“曼德拉方案”并不是1961年起草的。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每天砸八九个小时的石子,中间只有一个吃午饭的时间,对罗本岛监狱里的这种“劳动改造”,曼德拉并没有抱怨,平静地接受了这些。B因为面包是“欧洲食品”,非洲人并不喜欢吃面包,所以,罗本岛狱方给曼德拉等非洲囚犯准备的晚餐里并没有面包和黄油这样的食物。C曼德拉被囚禁27年,却从未放弃反对南非种族歧视、压迫和迫害的斗争,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实现了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的梦想。D曼德拉在描述自己的
19、囚徒生活时,情节一点儿也不曲折,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一种坚毅、顽强的不屈精神。解析:选D。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判断正误。A项“没有抱怨,平静地接受”的说法同原文不符;B项原因解释错误;C项“实现了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的梦想”的说法原文没有根据。10曼德拉为什么把罗本岛的囚禁生活描绘成“黑暗的岁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解析:回答本题,要抓住题目中“黑暗的岁月”一语,在文本中筛选“黑暗”的表现所在,然后分条陈述。比如,恶劣的生存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以及与世隔绝的囚禁生涯等。答题时,可先总括,再具体说明。答案:
20、罗本岛的“黑暗的岁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恶劣的生存条件。首先是吃,食物量很少,食物质量不高;其次是住,牢房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卫生间,只有席子和毯子,卫生极差。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吃住极差的情况下,每天长时间地砸石子。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非洲人囚犯跟有色人囚犯、印度人囚犯食物待遇不一样。与世隔绝的囚禁生涯。三、表达与交流根据下面的文字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个字)这里所讲的“社会福利”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的。社会福利是指采取一定的社会措施,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供医疗保健、提供社会服务、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等,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使所有的
21、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答:答案:社会福利是改善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措施。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答:解析:本题从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的角度考查语言的应用能力。要注意题目要求,体现出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这些信息。答案:(示例1)镜头是花儿的舞台。迎春笑出了嫩黄的温暖,荷花绽开了粉红的妖娆,菊花怒放了金色的信念,梅花点燃了白色的幻想。镜头是花儿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花儿蕊的震颤,花儿看到我们心的悸动。花儿的四季轮回,牵动了我们的古今情怀。是我们在看花儿,还是花儿在看我们?小小的镜头,就是一座艺术殿堂。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妙吧!(示例2)如果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伙伴,花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群。在这个光、影和色彩汇集的花园里,我们将观赏到桃花的娇艳、荷花的清纯、菊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